漫漫人生,始终离不开选择;选择,也就意味着有取有舍、有失有得。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孟子说过一段很有名的话:“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在生命与道义之间的取舍。
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有诗云:“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是在生命、爱情与自由之间的取舍。
佛家常讲: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其实呀,人生苦恼的最大来源是不知取舍、患得患失。人们常常参不透、悟不到:你要有所取,必须有所舍。
中国古代的智者老子将取舍的矛盾概括成一个公式:将欲A之,必固B之。他在《道德经》中说:“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这样一种政治谋略被毛泽东同志灵活地运用于中国革命之中了。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关于丧失土地的问题,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如果我丧失的是土地,而取得的是战胜敌人,加恢复土地,再加扩大土地,这是赚钱生意。”
人生之道与政治、军事之道虽有大小之别,但其理一也。人生“取”固费力,“舍”亦大难;有时候,舍弃比获得更难。人们不能只取不舍。
要想有收获,必须付出,付出便是一种舍。虽然它有回报,但人们在付出时,仍是一种割舍。平凡的人往往渴盼非凡的人生;须知,非凡的收获常常是以非凡的付出为代价的。数学家陈景润为了他钟爱的科学事业,为了迷人的“哥德巴赫猜想”,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牺牲,放弃了常人人人都有的乐趣,苦行僧般地奋斗了多少年啊!人们所喜爱的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当她最后一次站在奥运会的冠军领奖台上时,禁不住泪流满面。当记者采访她时,她说:“我失去的太多太多了!”人们知道,作为一个乒乓球运动员,她的成功与辉煌无人可比;而她付出的艰辛与血汗又有几人能比?她是冒着身体瘫痪的危险,带着满身的伤痛(还有心痛)在演奏着自己的“命运交响曲”啊!西哲讲:成功者所到达并保持着的高度,并不是一飞就到,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在夜里辛苦地往上攀爬。中国人讲“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实在是不争的事实。
要想获取事业上的巨大成功,必须心无旁骛,舍弃许多个人的享受。这是一种宏观的抉择与取舍。而在实际生活中,更多的是微观的取舍。爱情、婚姻、家庭、求学、求职、交友……人生的每一阶段,乃至每一年、每一月、每一日,都会面临许许多多问题,要你进行或大或小的取舍。
在物质产品短缺的时代,你想买一件东西常常是别无选择,自然也就谈不上取舍。如今,当你走进琳琅满目的市场,面对难以尽数的同类商品,你在选购一件物品时反倒左挑右拣,犹豫不决,最后甚至空手而归。
谋职也常遭遇类似的困扰。当找不到工作时,觉得能弄到个“饭碗”就心满意足了。但当几个机会同时到来时,你又难定取舍。最后好不容易做了决定,却又总觉那些已经放弃的有更多的好处。
其貌不扬的小伙子,为找不到女朋友而苦恼。当踏破铁鞋无觅处时,觉得只要是个女的,愿跟自己就不错了;但当小伙子时来运转,一时可以在几个姑娘中作挑选时,又犹豫不决了。反复比较,作了取舍,当日后不顺心时,又总感到失去的、放弃的是最好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不少人为取舍而苦恼,然而苦恼最大的来源是患得患失。人生注定了要有所取,必须有所舍。取也好,舍也罢,都要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生活的幸福,事业的成功,既取决于取舍时的慎重,更取决于取舍后的努力。事业上要有所成就,最初的选择固然重要,但倘无持久而坚韧的奋斗与拼搏,成就也难以光顾你。选定了自己的心上人,组建了家庭,就要用全部心血恒久地去不断浇灌幸福之花;倘若刚刚得到,立马后悔,怀念从前,总觉“新人不如旧”,那痛苦离你已不再遥远。爱不仅在取舍,更在取舍之后的精心呵护和不断创造。
取舍有主动与被动之分。能主动而明智作出取舍决定的人,无疑是人生的智者和勇者。不要以为只有能“取得”的人是大智大勇,那些能毅然割舍的人,实在是具有更高的智慧与更大的勇敢。
有舍才有得。学会舍弃,实乃是人生重要一课。什么都想得到,什么都不愿放弃,结果往往是一事无成。在当今的大学校园,有的人是名也要、利也要、官也要、学问也要,身兼多职,一肩多担,最后常常是做官没做好,学问也成了个半吊子。而有的人就显得明智多了。有一位农药学专家当了半年大学副校长,便坚决地舍弃了官位。有许多人觉得他傻,其实他是真正的聪明人。在官位与学问之间,他更爱学问,也更适合做学问。辞官之后,他潜心研究,成果不断,成为了著名的农药学家。
即便同是在笔墨行当里,也还是有取有舍的。有位专治中国古代文献的学者谈及成功之道时说:“有所舍弃,有所不为,是一种大将风度,是成功一途。”他年轻时喜欢写诗,也很有天赋,在文艺圈里已小有名气;国学底子不错,家学渊源深厚,有做学问的良好素质和无量前途。后来他选择了做学问,便完全放弃了写诗。他六十余年如一日,三更灯火五更鸡,潜心学术,勤奋研究,一生著作等身,成了海内外事有盛誉的国学大师。试想,如果这位先生一辈子脚踏两只船,边写诗边研究古籍,很可能就是一个二三流的诗人加二三流的学者。就人生价值而言,两个二三流远不及一个第一流。
人生的取舍有时是出于无奈,但被动的取舍中也有境界的高低与心胸的阔狭之别。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忍痛放弃,那是一种豁达,但也是一种割舍。必须割舍而不肯割舍,则是粘滞与执迷,对自己有害无益。能在必须舍弃时,毅然割舍,乃是坚强与洒脱。有些东西尽力而为之后,发觉此事与我无缘,能潇潇洒洒地挥手而去,另求用世之途,另辟发展一己才华之道,这也是一种“舍”。陶渊明一生穷困,好不容易被荐做了县令;尽心尽力为官数月,发现自己与官场格格不入,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于是弃官而去,写下了《归去来辞》的名赋。此后,他就过着农夫的生活,好几次有人请他做官,他一概拒绝。舍弃混浊官场,回归山林田园,醉于诗国,终成不朽诗名。相形之下,曹植则有几分可怜。这位曹操的聪明儿子在其父死后,不容于同室操戈的兄长曹丕;而曹植还一再上书乞求一官半职,殊觉悲悯。如果曹植知道他的价值在“千载后,百篇存”,是在文学史上留名,何不潇洒地舍弃对官位爵禄的追求,而在诗赋王国里一显身手呢?
对求之而不可得的事物,苦苦追寻,只能徒添烦恼;尽力之后勇敢舍弃,的确不失为明智之举。狐狸在葡萄架下几经奋力,终一无所获,在这时候来一点儿“酸葡萄心理”,不是比再挣扎几次更好么?一厢情愿的爱情中,苦苦追求是不是还不及作“酸葡萄”想,潇洒地挥手作别呢?天涯何处无芳草啊!好鸳鸯棒打不散,没缘分风一吹都完。这缘分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东西。人若明智豁达一些,就当该取则取、该弃则弃。得到应属于自己的东西固然高兴,失去本不属于自个儿的东西更须释然。
人生在世,确实难离取舍二字。有大取大舍,也有小取小舍。有得必有失,这是宇宙的辩证法,是生命本身的限制。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就是“舍”,而“舍”就是“取”。患得患失者,终将一无所成。明白这一点,就要在争取“得到”的同时,学会舍弃。就如同要“下海”,就要准备放弃“岸上”风平浪静的生活;要安安稳稳地生活,就要准备放弃“先富起来”一样。
舍弃比争取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决心。可以说,真正参透了舍弃的人才是成熟之人、睿智之人!学会了放弃,你将会活得更加平静、更加潇洒与自在。
(范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