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翻报纸杂志,看着那些精美的图片,无论是自然美景还是人文胜境,无论是大都市的繁华还是乡村小镇的宁静,都禁不住让我心动,想什么时候也能去游玩,哪怕是“一口看尽长安花”,也算了却了一桩心愿。
然而不能。正像一首歌里唱道:“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有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终日里为生存而奔波,没有时间也没有金钱,但这挡不住我的旅行。我会把一次鞍马劳顿的奔波添加“旅游”因子,于是,我的旅行不再是满身的疲惫,而变成了“和风景对话”。
例如前两天,我赶清晨的头班车去小城。我选择了一个左侧靠窗的位置坐下,眼睛看着窗外黑色的天空,慢慢地由黑变浅,由浅变亮。寒冷的冬日里,朔风凛冽,如非必须,有谁会选择这样一个口子,来看一次大地苏醒的过程呢?车里面,因为冷,每个人都把身体紧缩在羽绒服里,却忘记了为这次旅程添加什么功用。白日里常常会放些音乐来提神的司机,此刻也只顾闷头开车,不再有一份悠闲的心去分享平日里喜欢的音乐了。
车子一直向南行驶,广阔的大平原了无遮拦。从我的座位向窗外望去,我又得以欣赏一次冬日的日出了,这使我很兴奋。眼看着东方地平线处的那一点点红晕很柔和地渐渐染红了半边天,让人心底生一种莫名的温暖。每每有高大的东西,例如长堤或是路边的临时建筑物遮挡了视线,不能看到那令人心动的红晕,便会生出一种期盼。长时间里,我久久地注视着窗外的风景,不言不语,仿佛那只是一次安然的静坐,往事在门鼻呼出的氤氲的水汽里升腾。这个时候,只有偶尔的颠簸和马达的嗡嗡声告诉我.车子是在前进。在车子爬了一段长堤之后,红晕消失了,阳光透过午窗照在身上,便感觉有阳光真好。
这样的景致,其实完全在于一种态度、一种心情。选择焦虑,只会庸人自扰,何不去滋润一下自己的眼睛和渴望旅游的心灵呢?
为着生活的目的,旅行已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我们可以试着给旅行一些期盼、一些妆饰,以便使这无奈的旅行,看上去像是一次晨曦里悠然舒缓的漫步,那将是对生活的享受与放松,或许还有惊喜与感动。
2009年10月,乘车去石家庄。当我踏上列车时,十多年前多次乘坐这趟列车时的情景,又在心头升起。火车小站的南墙根下,那个经常坐在一张老式的皮沙发里晒太阳的老人还在吗?出小站不远,铁路南面的那片繁茂的梨树林还有吗?一边看着窗外,一边把能回忆起的场景一一去对照。于是,便有惊喜出现,也有失落留存。那张老式的皮沙发和那位老人早已不知去向,那片梨树林竟然还在。便又禁不住胡思乱想,那位老人去了哪里?还是早已故去?那片梨树林来年春天还能开出雪白的梨花,飘来阵阵清香吗?好在又有新的风景出现。例如铁路边的旧房子变成了高楼,垃圾山变成了绿地,等等。
余秋雨为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中译本写的序中,提到“旅行的品质”,穷人如我者,把为生活而奔波的旅行妆饰成一次旅游,那是穷人的智慧。这样的旅行,正如作家韩松落在《人生处处是旅行》中说的“它(旅行的品质)多少带点唯心的色彩”,这是对的。谁说这不是一种心境、态度和情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于我,则愉快地面对艰难的旅行,也是幸福的人生。
(武新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