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心没得好结果时,人们常常抱怨“好心没好报”。是的,在生活中的确存在着这种动机和效果不统一的情况:你好心帮人把自行车扶起来,人家却说是你“没长眼”给撞倒的;当你好心把晕倒在路边的人送往医院,想不到自己却成了“肇事者”;当你把拾到的提包还给失主时,失主却说里边少了一万元钱;当你主动帮值日生擦黑板时,有人却认为你是“别有用心”;你见邻居小两口儿打架过去解劝,结果却被推了出来,他们说你是“多管闲事”……如此种种,都是出于好心,却没落个好结果。
我们是动机与效果统一论者,我们不能只凭效果就否定好心,但也不能只强调好心而不顾效果。分析起来,“好心没好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好心”没用好无疑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为了收到更好的效果,好心人也必须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与修养,努力地“修炼”好心,这样,才能使动机与效果较好地统一起来。
一、对症下药。我们要针对具体情况和对方的需要来制定具体方案。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凭自己主观臆断,还要了解对方的真正需要。例如,某班长见一同学生活困难就发动班上同学为她捐款,结果不仅有同学说班长是想出风头,而且连那名困难同学也不买账,她还怨班长多事。而另一名同学从谈话中了解到了那名困难同学真正要的不是别人的怜悯,而是想自强自立时,就帮她找了一份家教的工作,这使她很感动。分析起来,同是好心,但前一种却使其处在了被施舍的可怜地位,这样就损伤了她的自尊心,所以遭到了拒绝。而后一种只是给她提供了一个自食其力的机会,这使她可以享受自强自立的快乐,当然效果要好得多。俗话说,帮人要帮到点子上。我们的好心也要用在“心坎儿”上,这样才能有好的效果。
二、救人得法。这是说不但要有救人的好心,还要有正确的方法。既不能“救经引足”(救上吊的人却拉他的脚)也不能“从井救人”(跟着跳下去,搭救落井的人)。前不久,电视上就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某青年听到呼救声之后,立即跑到出事现场,当听说张老汉的儿子下到地窖里拿红薯没上来时,这个青年就让人用绳子把自己送到窖里去救人,结果他把张老汉的儿子救上,来后,自己却没上来。其原因是二氧化碳中毒。后来死者家属还因赔偿问题将张老汉告上了法庭。本来是舍已救人,却不料是这样的结果。报道中指出:英雄救人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但是如果弄清事故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法,就不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同样,我们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也必须注意方法顾及效果。
三、防患未然。我们要在事故或灾害未发生前就加以防备,也就是尽可能地消除某些“弊端”,以利于“好心”的实施。如果你借给人钱(特别是数目较大)时,最好先“小人”后“君子”,打个借条作凭据,以免时间长了记不清楚,使好心没好报。同样,如果见到有人晕倒或被车撞伤需要帮助时,一方面要毫不犹豫地救助,要相信世上还是好人多,不是每个帮人者都会被“嫁祸”;另一方面最好能就地找人相帮,或打110求助。如当时能找到此事的目击“证人”或是尽可能保护好现场就更好。如果条件不允许,也要相信事实终归是事实,总有水落石出之日。
四、坦然面对。这是在遭人误解而又很难澄清的时候应保持的一种心态。好心得不到公允的评价或待遇,甚至危及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这是很痛苦的,但如果为此就不再用“好心”,其结果只能证明对方并非误解。中国有句老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这时最需要的是以忍辱负重的精神坦然面对,让事实和时间证明自己的好心。比如,一名青年总帮助一名身体有病的军嫂担水,却被村里一些人说闲话,但他一如既往,在自己结婚后依然为其担水,并和妻子一起照顾她家,这不但使那名军人和他的家属感激不尽,而且使谣言不攻自破。美丽的心应是坦然的,而坦然面对别人的误解会使自己的好心更美丽;
五、看清对象。这是指实施好心必须“看人下菜碟”,不能盲目而行。报纸上登过这样两则消息:一则是某人见要饭的爷儿俩好可怜,就请他们到自家吃饭,谁知这俩人趁她不备,偷走了她的手表和钱包,让她后悔不已;另一则是一名老工人听侄子说盖房钱不够,就好心好意把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的一万元钱给了他,谁知侄子却拿去赌钱,只一夜的时间就把老工人多年的积蓄输光了,侄子也被公安局抓了去。老人气得心脏病复发,差点送了命。他后悔自己没长眼,把钱给了赌鬼。这两个事例之所以好心没有好报,就是因为好心投错了对象,因而才自食了“苦果”。
六、好话“巧”说。这主要是指在批评别人时,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像拉风箱一样地直来直去。我们要改变那种“良药苦口利于病”的老观念。因为尽管一心为了别人好,但如果好话没说好,“哪壶不开提哪壶”,专揭别人的“疮疤”,也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一名老师苦口婆心地规劝一个早恋的学生,一再强调“这都是为了你好,”结果那个学生却听不进去,照“恋”不误。而另一名老师从自己年轻时的教训谈起,并给他讲了自己看的一个以“早开的花是要早谢的”为主题的电影,含蓄地说明了自己对早恋的看法,反倒使那个同学心悦诚服了。由此看来,“良药甜口更治病”。有位哲人说过:“不要抓住别人的纽扣或是手要他听你的;因为别人若是不愿听,你就最好抓住自己的舌头,而不是他们。”为了起到批评的效果,我们不妨把“愚人”式的批评变为“智者”式的巧语,这样,好心批评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关于谈话方法,在《演讲与口才》杂志上发过很多这方面的好文章,我们完全可以很好地借鉴。
七、不怕考验。要追求好的效果,不仅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和长期的努力,还要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这样,对方就会为你的诚心而感动。有位团支部书记热情帮助一名劳改释放犯,找他谈话,帮他解决生活困难,可是这个“浪子”不买账,说她是想从他身上“捞”荣誉。但她并不恢心,而是更加热情地帮他介绍对象,在春节时把他请到自家吃年夜饭。在一次施工中,当出现险情时,她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掉下来的柱子,自己身受重伤却保住了这名失足青年的生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她用自己的行动融化了这名青年冰冷的心,使他认识到了她的好心,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后来他在大家的帮助下,积极努力,成了一名新长征突击手。如此看来,要取得好效果,单靠一时的冲动还不行,还要经得住“烈火”的考验。
八、不求回报。这是好心的最高境界,也是取得好效果的良药。我们追求好心有好报,只是希望有好的结果,并不是给自己带来什么“利益”,更不是要金钱的报答。曾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女士在商场附近拾到一个皮包,她看到失主发出的“必有重谢”的寻物启事后,就打电话给失主,要他遵守“重谢”的承诺,拿出一万元作为“答谢”,几经交涉未果,失主将她告上了法庭,最后她被迫还了包,还承担了几百元的诉讼费。她哭喊着说自己“好心没好报”,但法律认为她的行为已构成了敲诈罪。由于她失去了拾金不昧的美德、苛求对方回报,所以才落得这样一个下场。假如她不要求“回报”,也许能得到“好报”:不仅人们会赞扬她精神的可贵,失主也会向她表示“谢意”。
总之,好心还要用好,好心+诚心+信心+恒心+恰当的方法,才能收到好效果。不过,事情不是绝对的,在万一好心没有好“报”时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多从自身找原因,绝不能像某些人那样不想再有“好心”。这种想法是极端错误和危险的,也是应该杜绝的。
赵某骑车下班时,见马路上围着一群人,听旁边人说,是一个孩子被车撞伤了。他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就回家了。后来才得知,那孩子就是自己的儿子,多亏好心人把儿子及时送到医院才保住了性命。
这个事例虽然很特殊,但它告诉我们,尽管有时好心没有好结果,但我们不能没有好心。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好心人的帮助:当你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需要有人为你指路;当你的车坏了,需要有人帮助修理;当你不小心掉到沟里的时候,需要有人拉一把;当你在路上发病时,需要有人马上把你送到医院;当你无钱供孩子上学时,需要有人和你的孩子“手拉手”……总之,我们的生活需要好心人,只有人人都有好心,才利于我们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的世界才能变成美好的人间。
(二)好心是和奉献与牺牲紧密相连的。因此,所有的好心人都应有美好的心灵、博大的胸襟、奉献和牺牲的精神。不管前面是狂风暴雨还是荆棘丛生,都要努力播种“好心”,无悔地追求奉献的快乐。在这方面,雷锋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我们要像他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当“好心”浇灌出绚丽的文明之花时,我们不就是收到了最好的回报吗?
(孙玉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