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与一位美籍老师有点交情,我曾用英汉相杂的多种语言方式给他解释中国成语“众口铄金”的意思,他总是难以理解。最后,他干脆以西方人特有的姿态耸肩摊掌,很霸道地说:不,谈论别人决不是一种休闲方式。
我记得大概是这样给他讲解的——
“众口铄金”指的是流言的杀伤力。流言就像一种毒瓦斯,它注入你周围的空气中,完全可以将你窒息休克直至死去。我在初中时就读过一个叫苏叔阳的中国作家的小说,在其中一部小说的开头他说:一个事业有成的女人往往会成为流言的靶子。倘若这个女人还算漂亮,流言便会增加十分;倘若这个女人还是单身,流言便会再增加十分,倘若这个女人并且在闹离婚或者已经离婚,流言就足以将她淹死。在皇帝时代和“文革”中就有许多人(不仅仅是女人)是这样稀里糊涂地死掉的。
我说你们西方人似乎没有考据的传统,作为中国人我身上有考据的遗传,对流言的出处我考证出了大概以下几种:
一种就像中国的一位童话作家写的一个故事所描写的那样,第一个人在高山上的一块石头上画了一只狐狸,到了第二个人那里就变成高山上有一只古怪的狐狸,到了第三个第四个人口里变成了高山上有一只长四只耳朵五条腿的狐狸……故事的最后是一位饥饿的猎人被吓死了。流言的这种生产过程通常是头脑贫乏之人的娱乐方式,有一种招人耳目的包装作用。
另一种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一种递进思维的产物;“一见到短袖衫便想到白胳膊,便想到全裸体……”你可以想象一下一罐蜂蜜掉到马桶里情形,这种人的脑子就是一个特殊的处理器,任何东西经其处理都不可能清白。对于这种人,你给他一枝花,他也会马上想到那个用来骂人的器官以及与之有关的种种。
还有一种应该是流言最正宗的出处,就像中国家喻户晓的《铡美案》的出处一样。据说书生陈士美前世德重后世才高,高中状元后拿了皇禄娶了皇妹,这可妒杀了一帮不学无术的无赖“哥们儿”,他们先是找驸马爷揩油讨便宜,不成后便编排着将其在舞台上铡死而后快,这一流言的成功之处还在于,把陈士美铡了又生,生了又铡,千百年来让其求生不能求死不成。如此生产流言的人比苍蝇更执著的一点是,苍蝇只叮有缝的蛋,而他们却一定要把无缝的蛋砸破,然后交给苍蝇们下蛆。
那位美国人说:如果你的时间和精力过剩,你完全可以去旅游、读书、听音乐或晒太阳,为什么要去谈论别人呢?何况你们中国人似乎很脆弱。我的祖父有一句话:如果你不能给人以快乐,至少给他以安宁。
我说:我的曾经是“四类分子”之一的外祖父,曾以中国农民特有的阿Q精神说:如果你用宝贵的唾液来喷人,你的消化保准不良。
(老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