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电影首次在影展上的获奖影片是1958年的《貂蝉》,当时邵逸夫初到香港,他不但注重提升制作水准,更全力策划影片发行及宣传推广,参加影展则是塑造品牌、传播美誉、增加卖埠的最佳手段。亚洲影展一度成为邵氏、国泰争强斗胜的战场,后来因国泰老板参加金马影展时坠机身亡,国泰影业制作自此一蹶不振,邵氏遂独领风骚。
除了继续在亚洲影展称霸,邵逸夫亦积极谋求东南亚之外的荣誉,譬如参展欧洲三大电影节。但是,因为邵氏参加国际影展的影片皆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古装片,欧美影人观众却认为日本电影更具东方色彩,更愿意把影展大奖颁给黑泽明、小津安二郎。相比之下,当年的邵氏或香港电影真的很难出头,若说影展扬威,真的仅限东南亚。
在发动影展攻势失利之后,邵逸夫急流勇退,选择了另一策略——加强业务合作,联合摄制跨国电影,希望先通过合拍的形式进军国外。提起邵氏影片风靡欧美的成功案例,很多影迷都会想起《天下第一拳》曾跻身当年北美十大卖座影片。另外,邵逸夫曾与美国电影公司合作,投资拍摄《银翼杀手》《地球浩劫》等好莱坞巨片,还代理不少西方影片在亚洲地区的发行和市场推广,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也算雄健。
邵逸夫的从容之处在于他不仅懂电影,且进退得宜。回首百年,邵氏家族能在影视业领域独领风骚半个世纪,绝非侥幸。
知识加油站
邵逸夫,原名邵仁楞,1907年出生于浙江宁波,后移居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慈善家。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电影公司邵氏兄弟的创办人之一。邵逸夫在中国内地没有任何生意业务,但长期向中国内地捐助巨额慈善资金,并出资在内地很多学校建逸夫楼。
有一首形容农夫插秧的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低头其实只是适时的退却,为了进一尺有时候就必须先做出退一寸的忍让,适时的退是一种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