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给予每个人的回报都是相对公平的,得到多少与付出多少也会成正比。暂时的失去,也会让我们在未来赢得更多、更大的回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说“吃亏是福”,可是现在真正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和学问的人并不多。在一般人的意识里,都是不愿意自己吃亏的,容不得自己有一丁点的损失,只注重眼前利益而而不注重长远利益。吃亏不仅是一种福气,还蕴藏着做人处世的大道理。真正的智者,看的则是长远的利益,而不是执著于眼前的祸福吉凶。他们不仅会在“吃亏”的时候保持平静的心态,而且更懂得如何主动吃亏,为自己未来的成功赢得筹码。
庄子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高瞻远瞩的人,懂得吃亏,敢于吃亏,因为他们心胸辽阔,他们明白把心思白白地浪费在耿耿于怀、勾心斗角、恩怨是非中是不值的。而一点小亏也不肯吃的人,最终必然会吃到大亏,甚至有可能会被逼上绝路。
“吃亏是福”,是李嘉诚待人处世的原则之一。他说过:“有时看似一件很吃亏的事,往往会变成非常有利的事。”不计较吃亏是一个人的优秀品德,好的品行虽然没有直接的价值,却有间接的价值,总有一天它会给人带来意外的收获。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由于待士十分诚恳,为报答孟尝君的礼遇,一个叫冯谖的落魄人投到他的门下并忠心为他效力。
有一次,冯谖自告奋勇地为盂尝君到其封地薛邑去讨债,但不知将催讨回来的钱买什么东西。盂尝君说,就买点我们家没有东西吧。冯谖领命而去。冯谖到了薛邑后,听说孟尝君的使者来了,生活十分穷困的百姓均有怨言。冯谖把邑中百姓召集起来,然后对大家说:“孟尝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难,这次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以前的欠债一笔勾销了,利息也不用偿还了,盂尝君叫我把债券也带来了,今天当着大家的面,我把债券销毁,从今以后再不偿还。”说着,便把债券全烧了。薛邑的百姓没料到孟尝君如此仁义,人人感激涕零。
冯谖回来后,孟尝君问他买了何物,冯谖如实回答,孟尝君大为不悦。冯谖对他说:“你不是叫我买家中没有的东西吗?我已经给你买回来了。这就是‘义’。焚券市义,这对您收归民心是大有好处的啊!”
过了几年,盂尝君被人谗谮而齐相不保,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听说恩公孟尝君回来了,倾城而去,夹道欢迎。孟尝君感动不已,终于体会到了冯谖“市义”的苦心。
没有人喜欢占便宜的人,因为他们总是盯着他看到的利益,总想占为己有。将心比心,一个人暂时吃的一点小亏,很可能在未来的日子里给自己换来更大的回报。自己吃点儿亏,让别人得利,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别人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赢得更多的合作者。其实,不懂得吃亏的人越是不肯吃亏就越有吃大亏的可能,因为他在做人上已经吃了大亏,以后的路会越走越窄。
人这一生,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会一帆风顺,每时每刻都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而坦然地面对吃亏,更是一种高尚的修养。吃亏不仅仅是简单的付出,它代表了一种宽容、一种厚道,也是面对利益得失的平和、审时度势的大气。
自古以来就有着不少吃眼前亏成就大事业的人。汉代开国名将韩信年少时曾受过“胯下之辱”,在人格尊严上吃了大亏,然而正是这极点之“亏”,使他能够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终成大业。所谓保住有用之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懂得吃眼前亏的人,就不能完美地领悟人生,不懂得吃眼前亏的人,就不会有事业的辉煌。
很多人在为人处世过程中生怕自己吃亏,总觉得占到点便宜才够精明。其实,这些都是目光短浅的表现,他们看到的只是眼前的蝇头小利,最后不是掉入失败的深渊,就是被人唾弃。人的一生不能只占便宜不肯吃亏。那些有远见的智者,往往会通过吃点小亏而减少是非和灾难,以避免不必要的失败。
真正的大丈夫,能够用“眼前亏”来换取“日后益”,懂得根据环境扬长避短,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吃亏,懂得吃亏,能从“亏”中看到自己的弱点和别人的长处。有时候,我们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吃了亏,被别人占了便宜,甚至有人因此而嘲笑我们“傻”、不够精明,明明可以争来抢来的,却让人家白白地占了便宜。其实表面上看我们是失去了小利,但实际上我们可能会因为吃亏而获得意外的收获,甚至因此避免一场大的灾难。
乐于吃亏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自律和大度,是一种人格上的升华。任何一个有作为的人,都是在不断吃亏中成熟和成长起来的,使自己从中变得更加聪慧和睿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