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健峰国际论坛林毅夫教授演讲精华

健峰国际论坛林毅夫教授演讲精华

时间:2023-08-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主讲人: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主题:新经济常态下的经济大趋势与应对之道前 言林毅夫教授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2008年,林毅夫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与高级副行长。他是中国当前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者之一。

主讲人: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

主题:新经济常态下的经济大趋势与应对之道

前 言

林毅夫教授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1994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并担任主任。2008年,林毅夫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与高级副行长。他是中国当前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者之一。

林毅夫教授在2015健峰国际CEO论坛上,特别带领企业家拉大视野,以宏观的角度、长远的思考,剖析新常态下的发展与挑战,并提出了新常态下,企业可以如何掌握机遇,创造新契机的宝贵建议。

以下为林毅夫教授演讲精华:

我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2015健峰国际CEO论坛,并且跟各位交流一下我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势,以及企业怎么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抓住可能有的机遇。

最近大家最关心的主题是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在这个“十三五规划”建议当中,国内外最关心的题目是:我们经济增长的速度到底会多快?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说,有两个翻一番的目标,也就是说在2020年的时候,国内生产总值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另外一个翻一番是,到2020年的时候,城乡居民的收入,也要翻一番。如果经济十年要翻一番,它每年需要的经济增长速度是7.2%。前几年增长较快,2016-2020年平均每年增长6.5%~7.0%就可以。目前,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原因主要是外部性、周期性。

每年经济的成长要考虑供给面,也要考虑需求面。我们现在经济增长下滑,实际上是需求面出现了问题。每一年的经济需求,一般是分成三个方面。一个是出口增长,出口需求;第二方面是投资的需求,第三方面是消费的需求。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所谓带动经济的三辆马车。

从出口增长来看,过去这三十多年来,平均每年的出口增长是16.8%,但这几年发达国家的需求非常疲软,而我们对于发达国家的出口主要还是属于劳动力比较密集产业的生活必需品,如果发达国家的经济不增长,我们对他们出口增长的速度就会减缓。实际上2015年前三季,我们的出口是负成长。跟2014年比,少了1.8个百分点,从长期成长16.8%变成现在负成长1.8%,这辆经济的马车不但跑慢了,而且是扯后腿,往后跑。在这种情形之下,当然会影响我们经济成长潜力的发挥。

第二个就是投资。我们知道,在2008年出现了国际金融危机,忽然间经济下滑得非常厉害,中国沿海地区有很多劳动密集加工业忽然间国际订单减少了,2000多万人失去了就业机会。在这种情况之下,政府为了稳定社会,采取了一些积极的财政措施去支持投资。不仅中国这样,在其他国家也是这样。这些财政措施都已经实施了五六年,但是国际上的经济还没有恢复,如果我们没有新的投资项目,那么投资的增长率当然也会下滑。那么第二辆马车,当然也跟着跑慢。

第三辆马车是消费。整个来讲,我们的消费增长还比较正常。每年有7%~8%的增长。这样我们才有办法在外部经济持续不好时,还维持前几年7%以上的成长。

从对这三辆马车的分析,很明显可以看出来,我们从2010年之后的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更多的是外部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引起的。

经济增长要靠投资来拉动,这时候我们更关心的是未来。

我认为发达国家有可能跟日本一样,会出现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经济增长的疲软。在这种状况之下,我们的出口不可能再像过去三十几年有百分之十几的成长,很可能会进入到个位数字的成长,甚至是比5%更低的成长。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出口这边就不可靠,经济增长更需要依靠我们国内的需求。

我们国内的需求,主要分成两块:一个是投资,一个是消费。在投资跟消费当中,应该主要靠哪一块?有学者认为中国现在应该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我个人对这种观点有所保留。我并不是说消费不重要,但是消费成长的前提是收入要先增长。如果收入不增长,开始会用自己的储蓄,但储蓄很快就会用完。如果消费还要持续增长,就要开始借钱,但借多了,总要还本付息。如果收入不增长,从家庭来看就会出现破产,从整个国家来看,就会出现金融危机。发达国家2008年会发生金融危机,不就是因为过度消费造成的吗?

所以我们看到消费是很重要,但是要靠消费拉动经济成长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是收入水平必须不断提高。而收入水平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就要提高。而劳动生产力水平需要提高,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技术的创新,产业不断升级。而生产出来的东西要卖到市场上,就需要比较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不管是技术升级、产业创新,还是基础设施完善,都必须靠投资。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要让消费增长,必须要让收入增长,而收入增长的前提,其实是必须靠投资。如果你的投资是有效的,劳动生产力水平就会提高,经济能够增长,能够创造就业,家庭收入就会增加,消费自然会增加,经济就能够维持正常的增长。

投资机会还很多。展望未来,中国还有没有好的投资机会?从宏观的角度来说,考虑到我们还处于中等发展阶段,好的投资机会还是很多的。即使我们现在有很多产业产能过剩,但是我们整个产业是在中低端,我们可以投资到产业比较中高端的方面。拿一个具体的数字来讲,我们2014年,进口1.3万亿美元的制造业产品,为什么要进口,因为外国产品的质量比我们好,有些产品是我们没办法生产的。1.3万亿美元,这是多大的需求啊,我们就可以投资到这些产业里,产业升级的投资机会非常多。

第二个好的投资机会是基础设施。过去这些年我们做的基础设施不少,但是过去做的基础设施主要是连接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像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港口。但是城市内的基础设施还是严重不足,例如地下的排水设施,包括像北京这样的首善之区,下几场雨都会淹水。还有,在北京搭地铁,非常拥挤,代表我们地下铁路设施不足。

第三个,过去我们经济发展非常快,可是环境污染问题也非常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治理环境,治理环保。要治理环境、环保,就要采用绿色技术,采用节能技术,这也同样需要投资。

第四个,城镇化的投资。我们现在城镇人口占54%。发达国家城镇人口比重都超过80%。我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之后,我估计未来五年,城镇化的提高,每年将近达一个百分点。

人口进城需要住房,就需要住房的投资。人口进城需要公共服务,就需要公共服务的投资。

上述这些都是很好的投资机会,经济回报相当高,社会的回报也很高。这一点是我们发展中国家跟发达国家最大的差异。发达国家出现经济危机以后,很难找到好的投资机会。因为它的产业都已经在世界的前面,基础设施和环境也完善,城市化已经完成。不像中国,我们跟发达国家各个方面的差距都还相当大,有差距就有后发的优势。

投资需要钱,那我们有没有钱?现在中央政府跟地方政府加起来的负债,只占我们国内生产总值的56%,这在全世界是属于最低的;发达国家普遍超过100%。这代表我们可以采用积极财政措施的空间很大。还有,我们的利率水平跟其他的国家比也相当高,现在还有5%。我们银行的准备金也还高,达17%。发达国家的利率接近零,银行准备金在10%以下。所以我们降息、降准的空间还很大,增加借贷的空间是非常大的。不仅是政府可以用的手段多,而我们民间储蓄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50%,等于说可以用政府的钱来撬动民间的钱进行投资。还有,要进行投资总要进口机器设备、原产料,需要外汇。我们还有3.2兆的美元外汇存底,占全世界最高。所以只要把我们的资源、手段用好,利用国内的各种条件,中国回旋的空间大,可用的手段多,维持一定的投资成长率,短期就能创造需求,增加就业。能够提高生产力水平,收入就能增加。收入水平增加,消费就会增加。所以我相信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总理所讲的6.5%至7%的经济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这种状况之下,我们在座的企业家怎么发现机遇?怎么透过自己的努力让产业不断发展,并且奉献于我们国家的发展?

从制造业来看,我把我们现在的产业分成五种类型。这五种产业在面对新常态的状况之下,它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各有不同的。

一、 追赶型产业

我们在2014年的人均GDP是7600美元,代表我们的生产力就在这个水平上。美国2014年的人均GDP为57100美元,德国是42000美元,日本是38500美元,韩国是24000美元。这代表他们的产业水平比我们高,我们就有追赶的空间。要怎样来追赶?我觉得有三个方式:第一个方式是去并购拥有技术比较高、附加价值比较高的产业,而目前这是很好的机会。我们国家出现新常态,发达国家也同样出现新常态,它的经济是疲软的,增长是缓慢的,企业的状况是不好的。在这种状况下,例如德国的企业,技术水平比我们高,产品的价格比我们高,我们要赶上他们,如果由自己发明技术,投资风险很高,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他们并购过来。在过去经济好的时候,不会卖给你技术,但现在新常态下,比较有可能会卖给你。

第二个方式,是去拥有这个技术的国家设立研发中心。新常态下,这些国家经济疲软,失业率高,如果你到那个地方设立研发中心,就可以直接雇用当地的研发人员,帮他们创造就业机会。技术都是在人的脑筋里面,你把他雇用过来,就是把他的技术引进来。而且是现在发达国家非常欢迎的事情,因为你到那里设立研发中心,可以帮他们创造就业机会。

第三个方式,就是去国外招商。中国跟发展国家比较起来,还是成长中的市场,他们来中国投资设厂,有利于进入中国的市场。而且利用我们国内作为生产基地,生产成本比较低,可以出口到外国去。当然现在招商要跟过去不一样:过去招商是劳动密集的加工业,现在是要国外进口的高端产业。他们可以投资设厂,也可以跟我们国内的民营企业合资设厂。这些都是我们追赶型企业的机会。

二、 领先型产业

我们国内有些行业在国际上也已经算是领先,或是跟先进的国家来比,没有什么差距或差距非常小。在这种状况下,你就要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发达国家的领先产业就是自己发明,也就是进行R&D,研究跟开发。进行产业产品相关的基础科研,然后根据研究去开发新技术、新产品。领先型的产业会这么做。国外做了很多研究跟开发,因为他们的技术产品都已经是领先的,所以他们要自己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出来的产品,可以有专利,这些都可以由企业来做。但是研究需要有基础知识,企业一般来说都不愿意做这些基础科研。这方面就需要政府来支持相关行业的基础科研。这些基础科研研发出来的东西,可以来支持这个行业里的技术开发成品。在我们技术领先的行业里面,通常会有多家企业。他们有一些技术介乎基础科研跟技术产品开发之间,叫作共享技术。这些技术研发出来之后是愈多相关企业使用愈好。在这种状况之下,这种共享技术,由各企业来组织出钱,政府再鼓励一下,研发这个行业共同需要的技术,技术研发出来之后,大家再根据这些技术去开发自己的产品。我们在这种领先型的行业里,企业跟政府可以利用这种合作的方式。

三、 退出型产业

一个是我们已经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像是靠劳动力密集的加工产业,例如成衣、制鞋、简单的玩具、电子加工业等,因为工资的上涨已经失去比较优势。在这种状况下怎么因应,利用自働化,用机器人代替,这是一个可能。但劳动密集的加工业,它的自働化有一定的局限。因为它产品的附加价值不是那么高,完全自働化的投资相当大,如果跟非洲比,非洲的成本还是比你低,那么你的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就失去优势。在这种状况下,企业的因应之道,一个是升级到微笑曲线的两端,去做品牌、研发。另外一个选择就是把加工生产的部分,转移到工资便宜的地方。

另一个是我们还有比较优势,但已经产能过剩的产业,像是钢筋、水泥、平板玻璃,其实这些行业技术还是相当新的,我们在国际上还是有潜力,但是过去我们经济的增长率是10%,现在降到7%,肯定有3%的过剩产能出现。如果留在国内,就可能要慢慢关掉;但是在其他发展中国家,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就需要钢筋、水泥、平板玻璃。我们国家最近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这些产业可以跟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把国内的机器设备转移到这些地方,包括南亚、中亚、非洲,都有这些机会。

四、 弯道超车型产业

因为一些新技术的出现,这些产业有些特性,它产品的研发,以人力资本为主,而且周期非常短。在这些行业,我们可以直接跟发达国家竞争。我们跟发达国家比,很难投入在那些资本非常巨大,时间非常长的新技术、新产品。但是对以人力资本为主,其他的资本投入非常小,我们跟发达国家比起来,我们人多,有研发能力的人多,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多,在人力资本上,我们没有劣势。我们跟发达国家比还有优势,如果这个产业需要硬件,我们有全世界最完备的供应链。这些产业包括哪些?最明显的就是互联网。它的研发主要靠软件,需要的主要是人。比如说浙江非常有名的阿里巴巴、淘宝,当年投资1亿多元人民币,现在已经做出这么大的事业。再举一个例子,腾讯开发“抢红包”,不过是在春节前,由七八个人用两个星期就开发出来了,现在为腾讯提供这么多的获利。另外还有小米的例子,不到1年就把手机研发出来,利用国内很强的配套能力,很大的国内市场,现在变成世界第三大手机生产商。这些产业我们可以跟发达国家竞争,我们的企业也可以往这个方向去思考,投资这样的产业,而且能够组织这样的人才。当然要管理这样的人,跟管理现在加工业的人员是不太一样的。

我们的地方政府也可以帮忙,设立一些研发基地,像杭州的“梦想小镇”。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好的发展机会。

五、 战略投资型产业

叶斯水董事长与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合影

这类型产业跟第四类正好相反。第四类主要是人力资本投入,金融资本投入很少,周期很短。但第五类产业资本投入非常大,周期非常长,比如说我们新一代的战斗机,研发周期十年、二十年。一般民营企业很难进入这种产业,但是可以做周边的行业,因为这产业总需要用些部件。对于像这种战略型的产业,像飞机、战斗机、航空母舰,在配套的行业上,是有机会的。所以民营企业可以考虑跟国家战略型的产业合作,但是战略型的产业,整体是需要国家支持的。

整体来讲,在新常态下,我们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只要把我们的条件用好,我相信实现6.5%以上的经济增长完全是可能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的两个翻一番的目标,完全有可能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