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须太大力气而能做极广大功德者,便是随喜。
何为随喜?随,随念其功德。喜,生起非常强烈地欢喜心。随喜自己的功德能令功德增长,随喜他人功德,能生新的功德,令功德增广。
随喜自己和他人的善行为什么会增长功德?比如某人经商赚了大钱,回到家乡建了一所希望小学,免费接纳贫困学生。家乡有一贫者,心生钦佩,心想未来若有钱了也要这样做。
不管他的这种想法出于什么目的,千万不可小觑,也许某一天他通过努力真有了这个能力,就很可能去完成心愿——为家乡那些和他从前一样贫苦的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如若没有随喜他人善行的心愿,当自己真的有钱时,很难凭空产生帮助他人的想法。
为什么?因为人心总是容易被贪嗔痴引导,尤其是自己一旦有点钱,有点权势后,身边便会有一批恶友聚集而来,教唆你去学坏,吃喝嫖赌无所不为。最后,你很可能用自己挣来的钱将自己今生的富贵、名誉和地位毁掉,同时也毁掉自己来世的幸福。
但如果你在这一切灾难发生之前便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有着强烈的信仰,未来就会平安无虞。要想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目标,现在我们很多条件都不具足,但我们可以去想,去随喜他人的功德,这样通过努力,有朝一日就能心想事成。
要知道,梦想成真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对梦想的憧憬和希望。因此,生活中,随喜他人的功德非常重要。
随喜自己的功德更为重要。例如,当自己做了一件值得骄傲、对自他均有益的事情时,心中会生起一种非常强烈的喜悦感:“这样做太好了,一定要继续努力再这样做!”事实上,只要你不断地随喜,相续中就能不断地生起意乐,不断地止恶扬善。
宗喀巴大师曾说,对自己过去生所做的、今生从小到大所做的一切善行,要毫无傲慢地生起欢喜心,这是非常好的。但倘若生起的是傲慢心,便很糟糕,所拥有的那一点点功德很容易就被傲慢心毁掉了。
所以,观察自己有哪些优点,以这些优点作为基础去随喜,然后再不间断地培养、奉行这种信念,这是非常好的。做到以后,自己的功德会不断增长,这是佛所许。释迦牟尼佛曾在经中说过:三千大千世界每一座山的每一粒尘土可以数清楚,可是随喜的功德是数不清楚的。
另外,不须太大力气而能做极广大功德者,便是随喜。
昔日阿阇世王供养佛陀,其功德远不如一乞丐随喜其供养的功德大。原因是阿阇世王虽做供养,但与其能力相比,不够尽力,内心中并未造下太大的善习气。而乞丐生起了广大的随喜,便在其意识当中,留下了极其强大的“一旦我有条件亦要如此做”的习气,这种善习气未来必定引生善的结果。
业力非从我们能现见的语言和行为的角度发挥作用,而是内心习性当中留下的嗜好所引生的。因此,我们要随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