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惠德,1951年出生于台湾高雄市。1975年毕业于逢甲大学电脑专业。1977年以6万元台币创业,从事冷冻水饺的生产与销售。他用二十六年时间,将台湾的夫妻拍档“阿德饺子”变成了一个在祖国大陆很具知名度的品牌“龙凤食品”。他在两岸艰苦创业的经历,显示了商场“爱拼才会赢”的真谛。2008年,龙凤已在大陆设立6家工厂和38个分公司,其产品也已直销到国外。
1.叶惠德的成才成功史
叶惠德从小家境贫苦。父亲18岁时就从台南到高雄港当码头装卸工人。由于当时的货船装卸全靠人工作业,所以遇到下雨天就不能干活,而父亲是没有固定收入的,一天不干活,全家就一天没有钱,就经常要“挨饿”。
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小,叶惠德的心里就有一个意念,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多赚一点钱,让父母亲和这个家早日摆脱贫穷。叶惠德共有7个兄弟姐妹,因为家境贫寒,其他兄弟姐妹的学历都不高,唯有叶惠德从小聪明伶俐,读书刻苦用功成绩好。其父母对他“网开一面”,原则上是“只要你能读,我们再辛苦也让你读”。依靠苦读的毅力,叶惠德在台湾逢甲大学电脑系读到本科毕业。
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叶惠德一到寒暑假就到在台南的姐父家的作坊打工,学做面条、水饺。后来,他索性放弃所学专业把做水饺当作自己的人生之路。
带着6万元的本钱,叶惠德开始了在高雄的艰苦创业。他把家里的客厅当饺子工厂。晚上做饺子,白天卖狡子,没有雇一个员工。由于基本上没有支出,初创时期的利润还相当不错,几乎是卖一赚一。为了发展事业,他做了水饺后还到学校、单位、机关请大家试吃,然后给每人一张卡,里面有订购的电话号码,必然一打电话他就送过去。许多顾客不知道他就是老板,还常常塞小费给他。在台湾,到了晚上10点、11点的时间,叫水饺的客人很多,这些食客一般都叫100个水饺,大概是80元钱。而叶惠德总是会拿到100元钱,这是客人给他的小费。
食品店最初是前店后作坊形式,叶惠德与太太起早摸黑,用家中客厅自行生产冷冻水饺送到市场销售。第二年开始雇佣员工,1979年正式成立龙凤食品公司,1984年叶惠德建成第一个食品工厂,1989年又设立第二座工厂。叶惠德从国外引进先进的自动化生产方式,在台湾最早开创国产冷冻食品的生产和销售,龙凤并成为第一家将冷冻食品外销到日本的食品企业。经过10多年的艰苦打拼,奠定了龙凤在台湾冷冻食品领域的领导者地位。
叶惠德在经营冷冻食品上,强调科技、创新及本土融合,面对中小企业,他除传授创业经,也提出最中肯的看法。他表示,中国各地口味是南甜北咸、东酸西辣,因为各不相同,所以即使是相同类的产品,也要根据每个地方的口味,做细微的调整,也因此,让公司赢得了更多的消费者。
就这样,叶惠德的饺子事业一天天在成长。1884年,他在经过了7年的艰苦创业之后,终于摆脱了家庭作坊的生产形式,盖起了第一个工厂。1987年,他生产的冷冻的食品开始外销到日本和美国。1989年,叶惠德在台湾盖起了第二家工厂。1992年龙凤获准在上海投资建厂,叶惠德以每亩18000美元的价格批租了24亩土地。先期投入330万美元,于1992年11月1日动土兴建,到1993年9月18日正式投产,这一年仅3个月就做了300多万人民币,1994年做到4000多万人民币,开始赢利,1995年超过1亿人民币。
从1995年起,龙凤以上海为轴心向全国辐射,1998年,他把第三家工厂建在了成都。叶惠德说,龙凤在成都设厂后,龙凤的产品迅速辐射到西安、昆明、贵阳等地,成都的产品在这些地方非常受欢迎。
2001年8月,叶惠德的“龙凤”公司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翌年4月,“龙凤”申请进入了为期一年的辅导期。
自从2001年,被推选为上海台资企业协会的会长,叶惠德就将相当大的精力投入到协会的事务之中。只要是对台商有益的事情,他都积极出钱出力。他发挥协会的作用,帮助台商与政府沟通,定期组织台商联谊,通过联谊,建立台商的互助平台,帮助台商发展事业。为台商到中国内地各地投资牵线搭桥,甚至主动帮台商家属,解决大大小小的麻烦事,在协会里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2003年,叶惠德夫妇投资办了一家做团膳的公司,名字和龙凤一样都有个“龙”字——龙橱公司。妻子李清燕走马上任,当上了“龙橱”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一直在“龙凤”给丈夫做副手的李清燕,终于有机会一试身手,她把龙橱当作第一个自己独立操作的事业,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2006年,上海台协即将改选,按照协会章程,已经连任两届会长的叶惠德即将卸任。叶惠德说,不当会长,他仍然有很多事情要做,一方面他要协助继续把协会建设搞好,另一方面自己的事业,也还大有可为。
2008年,叶惠德当选为北京奥运会奥运圣火传递上海站的火炬手,2008年,四川发生地震后,叶惠德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先捐了500万人民币,去资助灾区。他说他有两个用意,第一个,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台商注意,引起社会大众、各企业来关心受灾的地区;第二个,让灾区的灾民感到有很多人支持他,让他们更有信心去渡过这个难关。
2.叶惠德和大陆的特殊感情
叶惠德现任台企联常务副会长、上海台商协会资深会长、上海国福龙凤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17年前叶惠德到大陆发展,成为大陆速冻食品业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他创立的“龙凤水饺”品牌在大陆可谓家喻户晓。
叶惠德在内地投资的第一个城市就是上海,他对上海有着特殊的感情。甚至他把自己的家也搬到了上海,他曾经说:“对于这个城市我有着特殊的情感,因为这里有我的事业,有我的家。”
在台湾高雄,靠夫妻搭档卖饺子起家的叶惠德,如今在祖国大陆开设了7家工厂和35家分公司,更拥有一个妇孺皆知的速冻食品品牌“龙凤”。他和太太住在上海市郊闵行区,大女儿叶欣怡完成了加拿大的学业后,也加入了父亲的上海国福龙凤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了一位“新上海人”。新春佳节通常是食品行业市场需求量最大的时候,所以叶惠德一家的新年总是和“忙碌”这样的形容词联系在一起。
在台湾,按照当地的风俗,大年初二太太的娘家要来接女婿去过年。可在叶家,娘家的亲戚不但每次都完不成“任务”,还常常被留下来帮忙包饺子。时间一长,就没人再来请他们回去过年了,连女儿也只能拜托给别人照顾。每当叶惠德回忆起创业初期的艰辛,他常常充满了对妻子和女儿的歉疚。
叶惠德不仅在大陆海按了家,就是在他事业发展遇到了瓶颈,也是因为他把市场拓展到了大陆,才因此解决了这个难题。当时他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市场的问题,台湾就那么多的人,食品行业竞争又很激烈,要想进一步成长,就要拓展市场。
但是,叶惠德又不知道把自己的事业拓展到哪里去。当时也有不少台商选择到缅甸、越南投资。叶惠德选择了大陆。他当时就想大陆有13亿人口,一年只要一人吃一个饺子,就是13亿个。再加一个龙凤汤圆就更不得了。他觉得这个市场真的太大、太美了。
事实上,叶惠德的如意算盘还真是没打错。第一年就赚了。谈到当年的情况,叶惠德有点眉飞色舞:“第一个月营业额35万,第二个月100万,第三年就超过4000万了。1992年在上海设第一个厂、1995年在天津建了第二个工厂……现在已经有6个厂区了。”
直到今日,叶惠德出差仍会坐经济舱。他幽默地说:“飞机总是后轮先着地,坐经济舱先到目的地又少花钱,何乐而不为?”作为董事长,一个月领的薪水比不上片区经理,但叶惠德说:“我们生活很简单,就是给小外孙买点礼物也足够用了。”
作为首批到大陆投资发展的台商和台企联的负责人之一,叶惠德深深了解台商来大陆发展走过的每一步,清楚大陆各界为台商提供的种种惠泽,更由衷地体会到台商在为促进两岸经济交流和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所做的种种努力。他说,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台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出台的一系列对台优惠政策和举措,使台商在大陆发展犹如倒吃甘蔗,可谓越来越甜!
3.叶惠德经商善于从小处着眼
饺子是够小的了,但台湾龙凤公司董事长叶惠德却硬是在“小”字上做文章,用手“捏”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他听说内地北方人做好了水饺,放在冰窖里可以保存许多天都不会坏。就是这么一个信息,触发了他的灵感,使他觉得这是个经商谋生养家的买卖。于是,他凑钱做资本,添置了一些做饺子买卖的简单家当,就干起来了。晚上,全家人在一起剁馅、和面、包饺子;白天,他和妻子把饺子拿到市场去卖,卖不完的,就放在冷冻柜里藏起来。这样,他天天都有饺子可以供应。
这时,台湾人还不流行吃冷冻食品。在市场上,叶惠德要一面对顾客进行解说,一面现煮饺子请大家品尝。他一大早起来买材料,忙制作,忙销售,每天只睡4个小时。过年过节就更忙了。曾有7年的团圆年夜饭他都没法和家人一起吃。叶惠德的孩子也是在祖父母、外婆家长大的。
叶惠德的饺子生意越做越有起色。当他和家人商量要买一部饺子机时,全家人都不赞成,都说这份工作太累,太不值得了。但是叶惠德坚信,冷藏食品必然在未来食品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再苦也得努力支撑下去。此后,他的业务逐步扩大,还办起了公司。人们都说,叶惠德一家是用手捏出了个企业。
后来,叶惠德的饺子开始外销日本。日本人吃东西很挑剔,除了讲究卫生,产品的长、宽、高度都要求合乎规格,连包虾饺要打几个褶都有严格规定,而且每只饺子内还一定要有三只虾。日本人口味喜淡,不喜欢加味精和香料。公司积极适应这些要求,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得到了有关部门颁发的优良冷冻食品标志。公司的业务因此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叶惠德开发产品技术的经过,可谓历尽艰辛。当初,他去日本买了一台饺子机。由于同去的技师有事得先回台湾,叶惠德只好亲自把每个机件标上名称,画好部位,回到台湾后再按图纸拼装。机器能转动了,但做出的饺子却完全不是原来设计的模样。他四处请教做饺子的师傅,耗去了50袋面粉,做了好几万个饺子后,才制定出各种可行的技术指标和比例。
在别人还不是那么注重饺子这类产品的开发研究时,叶惠德已具有长远的眼光,毅然设立了研究开发部门,投入大笔资金做开发研究工作。由于研究开发工作的落实,台湾新兴了很多的冷冻食品厂,但还没有一家能像龙凤公司那样生产出60多种产品的。
虽然,台湾的冷冻食品厂愈来愈多,竞争也愈来愈激烈。但是叶惠德很有信心。他认为竞争是好事,厂商多,可激励自己更加努力;竞争多了,宣传多了,消费者对产品就会更加了解,市场需求量就会更扩大。叶惠德说:“目前在台湾,龙凤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会降低,但产量却会增加。如果已开发的产品,后面没有人跟进,我反而会担心是不是曲高和寡。”
面对经济不景气的状况,叶惠德没有感到威胁。他说:“夏天天热,大家吃不下饭,点心生意很好;冬天天冷,火锅食品消费量更大。不景气可能给龙凤公司带来更大好处,比如大家少上馆子了,买冷冻食品回家吃的机会也就增多了。我不做投机生意,产品品质精良、货真价实,自然经得起大风大浪考验。”
4.叶惠德的成功经营理念
叶惠德能把小小的饺子做大,发展成为一种事业,他的经营理念在其中起了指导性的作用。以下的这些经营理念也是他最终走向成功的法宝。
1.勤俭
叶惠德在刚卖饺子之初,晚上和家人一起剁馅、擀饺子皮、包饺子,在白天在把饺子推出去买。他有时工作忙起来,一天只睡4个小时左右。这些都能体现出叶惠德勤俭的品质。
叶惠德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他勤劳,勤劳不仅助了他一臂之力,更是让他迈向了成功。
2.创新
叶惠德曾经说过:“经营食品行业,尤为重要的是本土化和创新。”他认为,中国各地口味“南甜北咸东酸西辣”各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类的产品,也要根据每个地方的口味差别做细微的调整。“正是这种细微的差别为我们赢得了更多的消费者。”
3.知人善用
要做到知人善用,所谓知人,就是考察选准人才;所谓善用,就是正确地使用人才。治理之道,就是善于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也就是使人人各得所宜,而都能各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4.义利相宜
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所谓义,是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所谓利,主要是指利益、功利。如何处理利与义的问题,是延续了两千多年“义利之辩”的焦点。而老板对利与义的处理,又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形象。
商人要言利。否则不称其为商人。然而一心只为钱而置义于不顾或发不义之财者,只能是个“铁公鸡”或“守财奴”的形象。
大器的儒商则是义利相宜、立功立德,尽自己的能力回报社会。他们的商品意识和奉献精神不是相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并且越是发展商品经济提倡商品意识,越是需要发扬奉献与牺牲精神。
叶惠德便是一个这样的人,他在发展自己事业的同时,也积极地回馈社会,为人民做了很多的好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