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青 王浩
一面对镜头,屠红燕下意识地改变坐姿,那一点忙里偷闲的松弛被迅速收起来:她不再靠着椅背,稍稍转了一下身,正面朝前,身体更加直挺。
“要选个位置拍照吗?这样是不是太随意了?”她扫了一眼办公室上满满堆着的文件和书籍,张望着室内光线和景致更好的角落。
这是当日安排的最后一场专访,她倦意明显。一整天的日程里,早上8点到下午4点,她接待了五家媒体的采访,中间没有休息时间。
在我们的采访中,她保持着坐姿,略略前倾,始终微笑地与我们交谈。语速轻快,保持着一种略高扬的声调,偶尔配合一些手势以及英文单词来表达强烈的感受。这种职业化的姿态,与许多本土企业家有所差异——他们似乎更乐于表现自己的随意、不拘小节,屠红燕则更像是一个有海外背景的外企高级管理人,富有现代化气息、利落而分明。
当下的中国民营企业,正处在交接时代。“二代”如何接班,备受关注。“父辈开创的事业像是一座高山,我们攀上了山顶,只是意味着完成了守业,我们心中还有没有更高的山峰?”传承与开拓,作为接班人的屠红燕,同样面对这样的问题。
穿越于传统与时尚之间
几乎在所有公开场合,屠红燕都用一种精致和从容的造型现身,无论是出席各类商业活动、接待政府官员,还是接受媒体的访问。
屠红燕很会着装搭配。全身上下,必然有几处丝绸制品搭配,采访这天,她穿着自家品牌定制的黑色对襟立领中式长褂,下摆镶有金色波浪图纹,搭配一件MAXMARA的经典款灰色大衣。
谈起时尚和购物,屠红燕说自己喜爱购置包包和鞋子,家里有上百件各个品牌的包袋与高跟鞋,每趟出国总要买一些新款,她最近在用的是一个大象灰的爱马仕基本款手袋,因为“够大,实用,可以放进IPAD、两台手机以及书籍资料,还有少不了的化妆包,出差随时可以提着出发”。她最喜欢的设计师是三宅一生,她觉得日本设计精致,三宅一生又独具个性,“每个人穿三宅一生都可以穿出自己的气质”。
每年好几趟国外出差,屠红燕去巴黎、米兰这样的时尚之都朝圣,观摩学习一线品牌的工艺流程和文化展览,“有时候就是在街头看往来行人,感受他们对时尚的运用,感受一种生活化的细节”。
“很多年轻人的印象里,丝绸贵、难打理,这是妈妈辈使用的东西,所以我常琢磨为什么国外年轻消费者能够接受百年老品牌,而我们应该怎样去传承。”
与母亲沈爱琴“一生只穿丝绸”的鲜明代言不同,屠红燕的时尚观显然更国际化,也更懂得创新与融合:在日本、欧洲的多年游历,让她对时尚和工艺有更深刻的追求,在她看来,做丝绸不仅只是制造一种产品,更应该传达蕴含其中的历史和文化。
她不讳言对国际顶级品牌爱马仕的热爱,对其每一季新设计尤为关注。屠红燕欣赏的是爱马仕做品牌的理念:“我们能做和爱马仕品质一模一样的丝巾,但如果价格一样,消费者肯定选爱马仕而不是万事利。为什么?因为人家有150多年的品牌历史,消费者买的是一种历史和积淀。”
修复消费者对丝绸的认识断层
从母亲沈爱琴手里接过万事利时,屠红燕刚刚30岁出头。这个年轻浙商“二代”,成功带领万事利实现转型升级,并且使丝绸以奢华、精致的全新形象进入了公众视野。
屠红燕执掌万事利10年间,这一丝绸品牌的版图被一再扩大:2013年,万事利完成了对法国丝绸企业马克·罗茜(MARC ROZIER)的收购,这家诞生在法国丝绸工业中心里昂的百年企业,正是全球40多个一线奢侈品牌的代工厂。
这次收购,是万事利丝绸品牌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里程碑,“万事利为国外知名品牌做了十几年的代工,现在,世界顶级的丝绸企业将为万事利提供高品质的丝绸代工服务,中国丝绸法国制造成为现实。”屠红燕说,“过去我们的传统制造业主要依靠外贸,99%的企业都在做国外品牌的OEM订单,现在我们自己打造品牌,让国外企业帮我们做加工,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
这种转变折射着国内丝绸企业的生存业态:丝绸是浙江的优势传统产业,名列全国出口第一,而近年来浙江丝绸中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的现象严重,众多丝企处在成本高、效益低、风险高的困境中,2009年以来,杭嘉湖绍等地大批丝绸企业纷纷出现生存危机。
“不仅是丝绸企业,依靠出口的加工制造型企业净利润不到5%,很多企业都在微利线上挣扎,甚至出现亏损。”屠红燕将万事利始终保持行业最高水平的利润成绩归结于“转型升级”战略。
这几年间,万事利不断降低单纯面料加工、贴牌产品的比重,将丝绸板块业务定位为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大幅降低外销比例,转向设计能力和渠道建设要求更高的内销业务,集中精力来打造万事利的高端丝绸牌。
屠红燕时代的万事利,推崇的是“做减法”的经营理念。“以前,很多人都知道万事利是个大企业,但是万事利有什么叫得响的产品?没有。但我希望我可以做一个出来——一个中国最好的丝绸品牌。”
屠红燕的下一步计划是正式运营万事利高端丝绸品牌“劢帛”(MAXBOW),“劢”是万事利在迈步发展,“帛”是最好的丝绸,这个寓意无限的品牌将由万事利设计团队领衔,加入法国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知名设计师力量,将中国传统的丝绸美学与国际化的时尚元素结合。
二代与一代的互补关系
一代有传承的意识,二代有肩负重担的责任,在此过程中,新旧观念的碰撞与融合是两代人共同的问题。一代靠强势和人格魅力执掌企业,而屠红燕更倾向以现代管理模式和团队协作来规范企业。
在万事利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孙有毅眼里,工作中的屠红燕大气、果敢、有魄力,承继了母亲沈爱琴最鲜明的优点。万事利传承了老工艺作坊演变而来的规矩,手艺有承继,进门认师傅。照排行,屠红燕得喊孙有毅一声师傅。
这个在万事利工作了25个年头,成为两代掌门人左膀右臂的“老万事利人”对屠红燕初任公司管理层的表现印象深刻。
当时,屠红燕接来一个国际品牌PUMA的大单,要求在一个月内代工几十万件成套运动服,按照当时的生产能力,时间极为紧迫,同时制作要求高,“运动服两侧的车线必须绷得一样齐整”。屠红燕身兼多职,亲自上阵,在车间盯着生产流程,时不时指导车位上的工人将线拉得紧一些;对车间主管做思想动员,讲一些国外工厂的生产观念来鼓动大家干劲;又调动管理公司的青年人来工厂帮忙包装、装箱、运输,最后顺利完成新客户的单子。
“她在日本企业基层锻炼过,特别有一种严谨的理念,当时我们的工人不大懂得,她一点点讲,鼓励大家,上上下下团结得很好。”时任制衣工厂生产主管的郑玉英回忆道。
在许多万事利员工的眼里,老板沈爱琴个人风格明显,是像一个领袖般的灵魂人物,用影响力带动企业发展,而新掌门人屠红燕则更推崇现代企业的发展理念,注重团队培养和专业人才管理。
“我的母亲是一个非常强势的人,她做的决定,基本上没有人能改变。”屠红燕理解母亲作为企业家的表现,除了性格使然,在那样一个产业初兴的年代,他们靠自己的勤奋与胆识开疆拓宇,集权的选择也许更能从千头万绪的事情里找准方向。
“我母亲是第一代企业家,企业是她带头创办的,所有人都佩服她的人格魅力,愿意跟着她干,他们就是那种观念。”屠红燕认为这一代的企业家更理性与慎重:“因为整个行业的宏观环境不同了,形势在变,市场在变,消费群体在更新,必须要用一种新的理念去管理企业,带领团队,要博采众长,多听专业人才的建议,毕竟他们才是专家。”
她的愿景是将万事利打造成一个人才集聚的平台,高效、稳定地运行:培养团队、建立制度,而不是单纯的家族式更替。在目前,万事利提供给专业人才行业内中上水准的薪酬待遇,每年依据贡献度提供平均15%以上的薪水增幅,随机受访的员工大多表示,在万事利工作很舒心:“收入之外,也很注重企业给予的氛围。”
屠红燕认为自己是个新时代的创业者,而不仅仅是一个理想化的企业传承者。
在母亲沈爱琴创建万事利的时代,企业以生产丝绸面料、给外商做订单赚取低廉加工费为主,“革命式的创业激情”和“政治家式的企业家”,那基本上是第一代浙商的成功模式。而当下是一个新的时代,产业格局瞬息万变,竞争环境更为清晰、透明、规范,注重团队精神,更注重创新,这需要“更新的力量,更多的坚持”。
不只做百亿企业,更要做百年企业。这是万事利的目标,也是屠红燕的信念。
对 话
Q:《杭州日报》
A:屠红燕
关于生活
Q:说说您最近在读的一本书。
A:最近在读陈东升的《战略思维》,前两天刚刚在机场买的。陈东升1992年辞职创业,做了嘉德拍卖、宅急送、泰康人寿这三家企业,发展非常快,这么多年,这三家企业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都很有成绩,我觉得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企业家。
Q:如何保持身材?
A:去年到现在瘦了很多。可能是出差比较多,以前国内转,现在都是全球出差,我们去年收购了一家法国企业,一年光欧洲就去了四次,奔波比较辛苦。还有各种会议也很多。
Q:您最珍视的三件事物是什么?
A:健康,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是空的。家庭、事业。
Q:您把家庭放在事业之前?
A:对,我很重视家庭生活,父母、公婆、兄弟姐妹,包括我自己的小家,这是最重要的。我觉得只要健康,有和谐美满的家庭,有家人的支持,事业一定会做得好。
Q:平时陪家人的时间多吗?
A:比较忙,出差较多。但尽量抽出时间陪女儿,希望她的童年不会因为缺少妈妈的陪伴而留下遗憾。只要不出差,我们一定是一家人一起吃早餐,然后一起出门;有时候回家晚了,女儿也会等我回去陪她聊会天再睡觉。周末的时间也尽量多留给家人。
关于新事物
Q:如何看待互联网时代营销模式的变革?
A:必须要跟上这股潮流。我们2013年做了一个以微信为主要媒介的手机移动电商平台——“中国好丝绸”,2013年11月开通,到现在已经有上万用户。丝绸是个小众产业,要让年轻消费群体了解这个事物,就要从他们最熟悉的渠道和最关注的方式入手。作为企业应该有这样一个平台,让消费者知道传统企业不传统。我们也尝试了包括天猫、京东在内的一些电商平台,需要补充更专业的渠道人才,目前还在摸索中。
Q: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是不是年轻企业家的优势?
A:这不仅是优势的问题,这是必须要接受的现实。企业要勇于对新的商业模式进行尝试,要懂得消费者的需求。现在做企业,不懂大数据网络时代,非常难。
Q:听说,万事利要将丝绸产品推广到网游领域?
A:我们现在已经尝试和动漫合作。丝绸在传统概念里是老年人或者服务行业会用的产品,不高档也不时尚,现在我们面对的集中消费群体都是“80后”“90后”,要了解这部分人的消费心态,要创新、要改变、要用现代思维,让他们知道丝绸的现代运用。年轻人喜欢游戏,我们就要去了解这种心态,为什么喜欢游戏,有哪些可以发展的机会,要去迎合消费群体,做与他们最接近的渠道。
Q:这种对丝绸原有形象的打破是好事吗?
A:当然。我们要迎合不同的消费者,拓展产品线。各种新的行业都要看看丝绸有没有机会去融合,比如我们现在用丝绸做家装,和艺术家合作,把书画做成丝巾,都是一种新的尝试。我们不仅要把丝绸做成各类产品,更要把丝绸打造成表现文化的载体,这种融合会提升丝绸产品的附加值和含金量。
关于传承
Q:怎么看待您与您母亲这代企业家的区别?
A:差别是一定有的,这是年代、环境、市场、受教育程度等等不同决定的。他们这一代经历很艰辛的创业,非常脚踏实地,敢闯敢拼,这是老一辈身上最值得我们新生代学习的精神。我们这一代更理性一点,考虑的问题更多,有时候会错失一些机会,有时候也能避免一些损失。现在做企业更需要创新,竞争是透明的,也越来越激烈,混沌的时代抓住机遇攫取市场份额是可能的,但现在你也许只比同行好一点点,一不小心就被追上了。
Q:接班第一件事做什么?
A:做减法,不赚钱的项目砍掉卖掉。我当时提出,万事利必须要做好丝绸,做企业有品牌,才能持续发展,这个是核心竞争力。
Q:如何评价沈总?
A:首先,她是一位很好的母亲,从小就培养我坚强、执着的性格;当然,她也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敢闯敢拼,用她对丝绸的一生热忱,令古老产业焕发新生的光芒。
Q:接班到现在,给自己怎么打分?
A:我有一定的进步,但我没有母亲那么投入,她把万事利融于生命,我把事业当作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更追求快乐工作,健康生活。
Q:会期待女儿接班吗?
A:女儿现在还小,一切顺其自然。作为一个从事丝绸行业的家族来说,肯定希望一代代传承,希望家族里能够培养真心热爱这个行业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