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华语影视领军者的中国梦

华语影视领军者的中国梦

时间:2023-08-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桂斌蓝图面对两位记者,赵依芳变成了提问者。华策集团旗下的华策影业自2013年成立以来首个全面负责宣传发行的第68届戛纳最佳导演奖作品《刺客聂隐娘》,在国内一上映便引起商业片与艺术片的大讨论,并持续形成热点话题。

□ 桂斌

蓝图

面对两位记者,赵依芳变成了提问者。

然后,这位华策影视的掌门人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她告诉《杭州日报》记者,“我比较不喜欢领导者这几个字”,因为“华策的目的不是要做老大”。

不过,说话直截了当并不意味着她是个难打交道的人。我们很快就将发现,这种直抒己见正是她的处世之道。在接下来的采访中,她会尽力回答每个问题,谈到兴起时,她会爽朗地笑起来,让提问者放松下来。

她非常清楚,面对媒体是她的职责之一: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总经理,需要向媒体描绘这家公司未来的蓝图。

这张蓝图刚刚被重新规划过:华策影视在赵依芳的带领下已形成年产1000集电视剧、数十部电影、十余档综艺节目的生产规模,多部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及国际电视节所设电视剧最高奖项。华策集团旗下的华策影业自2013年成立以来首个全面负责宣传发行的第68届戛纳最佳导演奖作品《刺客聂隐娘》,在国内一上映便引起商业片与艺术片的大讨论,并持续形成热点话题。此前,华策集团参与投资的《小时代3》《小时代4》《重返20岁》《归来》《太平轮(上)》等风格不同的电影和《挑战者联盟》《一票难求》《中华好民歌》等综艺节目,已经奠定了华策从电视剧到电影、综艺等影视全领域开拓的决心和范围,成为全球一流的华语综合娱乐传媒集团的目标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华策近两年频繁被业界和媒体第二次密集关注,在2010年创业板上市成为第一家以电视剧为主打产品的上市公司的五年之后,华策的发展极其快速高效:团队从50人发展到上千人,在电视剧、电影、网络视频领域及国际市场全面开花,并且开始了“互联网+”时代的新创业,坚持全网思维,以超级IP立体开发运营为核心思路,打造具有独特商业模式和内容体系的影视娱乐生态。赵依芳说,华策不媚俗,不跟风,但绝不能落后,而是要引领,做一面华语影视的旗帜,以始终坚持的人文情怀,带领用互联网理念武装的年轻团队,开创下一个五年的新局面。

赵依芳希望我们把并购看做是一种合作:华策并不是在吞并一个团队,而是以投资的方式,和另一家影视企业进行平台的整合和扩张。这种说法,颇有务实的成分在内,华策并不希望自己在行业内表现得咄咄逼人,这也是其一贯作风。

1992年,赵依芳下海成为浙江华新影视公司的总经理。在其后20多年里,她作为这个行业最早的一批民营企业家,与行业一起成长。但在赵看来,今天,“产业和企业都必须升级”。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各自都搭建了一种互联网的平台,不管是电商平台、搜索平台、社交平台,还是互动娱乐平台,他们在互联网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构建了一个平台,影视创作、影视文化生产也需要有这样的平台,而华策就要当这个行业的平台。她现在做的,已经不只是一个影视企业,而是一个全内容、全媒体、全产业链、全球化、全生态系统的产业平台,一支代表华语影视最高水平的力量。

借助20多年的创作资源、精悍团队和资本力量,赵依芳可以实现愿望吗?

并购

大概只有女企业家,才会把企业间的并购视为一次恋爱。谈及收购克顿的原因,赵依芳说:“是缘分,像谈恋爱一样谈上了。”

克顿是华策理想的合作伙伴之一。克顿的团队经历过从4A广告公司,到顾问公司、影视传媒公司的转型,素质非常高。在进入影视行业之后,克顿的成长非常迅速,近几年推出的《爱情公寓》《璀璨人生》《杉杉来了》,都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竞相追捧的热门剧。

克顿还是影视行业“大数据”开发和应用的先行者,也是国内极少数将大数据分析这一技术手段应用于影视创作的公司。除此之外,克顿还拥有中国领先的影视剧研发中心和影视剧评估优化团队,提供从创意到故事梗概、到剧本创作直至最终成片的全方位快速评估及深度优化服务。克顿传媒数据库收录了自1997年以来近万部影视剧在各平台播出的分地区、分观众群的收视评估情况;收录了国内领先的制作班底信息,有记录的导演、编剧、制片人等超2000人,演员超7000人,涵盖国内90%以上有播出记录的主创人员以及80%以上的其他制作班底成员信息。融合克顿传媒之后的华策集团大数据应用平台“影视资源管理系统”,将通过数据跟踪并分析研究影视剧产业链的各种核心资源,如影视剧本身、编剧、导演、演员、出品公司、播出平台、广告主等,结合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并通过与市场需求变化相印证,为制作高品质、高收视率的剧目提供决策依据和资源保障。

在赵依芳看来,华策的优势在于品牌、渠道、经验以及上市公司的背景,而克顿是“新锐型、数据型、技术型的公司”,双方非常互补。重组后华策影视将自身丰富的行业经验、成熟的营销体系、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和克顿传媒“大数据”应用的优势充分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并成立研究院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克顿原有的“影视资源管理系统”“评估系统”以及“受众反应调研系统”,在发展战略、品牌宣传、创作制作资源、数据库资源等方面实现更好的合作,推动集团公司及旗下包括克顿在内的各子公司品牌的巩固发展,形成“品牌森林”的效应,使公司既具有文化创意产业的创造力和资源的集聚优势,又具备“数据挖掘+顾问研究+整合优化+全程控制”的专业化、工业化、智能化的生产流程,从而实现影视业务创造力与智能化的有机结合,推动影视业务生产模式和营运模式的升级。

经过一年多的融合协同,双方实施了“策划+投拍+外购+发行+储备”的滚动式发展战略,已形成深度融合和规模优势。在“一剧两星”政策转型期,华策影视能够逆势增长,其中克顿传媒2014年业绩增速超40%功不可没,充分证明影视行业双强已实现深度融合和业务协同,共同创造出《何以笙箫默》《杉杉来了》《卫子夫》《爱情公寓》《小时代4》《重返20岁》等爆款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财产)系列,并开始尝试运营IP创新商业模式。《何以笙箫默》与天猫合作首次尝试以T2O的模式进行了男女主角同款衣品的销售,同时凭借植入广告控制大制作电视剧成本,该片已成为国产电视剧全产业链开发的“样本剧”。

合作才是大势,在赵依芳看来,中国影视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其中一个表现是“每年有那么多电视剧,可是观众还是觉得没什么好看的”——产业升级迫在眉睫:一方面,中国政府正在努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的需求很大,但反过来要求更多,你有这个本事,市场就上来了”。企业间的合作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最便捷的方式,可以迅速带来内容的提升以及产业链的完善。“华策以后可能还有第二个克顿。”

近几年,华策频繁出手,除收购克顿传媒外还有诸多领先业界的布局之举,如成立华策爱奇艺和星之艺人经纪公司,投资韩国领先电影公司NEW并成立合资公司华策合新,入股高格文化、合润传媒、天映传媒、郭敬明旗下的最世文化,成立华策影业,引入百度和小米等战略投资者,不断使出华丽的“组合拳”,打通影视产业链上下游。

赵依芳透露,华策公司计划未来每年推出5—10部与《何以笙箫默》同等甚至更重要IP级别的电影和电视剧,打造一个全球大IP运营平台,在未来三年内将吸引优秀人才,在全球范围内收购、运营内容团队,强化渠道合作及品牌营销力度,提升电视剧、电影、综艺、新媒体等全内容领域大IP运营和发行能力。

二次创业

华策影视办公室的窗外,正是西溪湿地秋日的风景,不过,赵依芳可没太多时间去欣赏它。

在接受记者采访前的20分钟,她刚刚抽出时间去吃午饭,那时已经是下午两点。

从创业开始,赵依芳几乎每天都是这么忙碌。当年,每天看剧本要看到深夜;而现在,则忙得连看剧本的时间也不多了。

作为影视行业最资深的民营企业家之一,赵依芳几乎和这个行业一起经历了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回望整个过程,赵依芳不记得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一直比较顺,但她的一些性格特征仍可在这一过程中窥见。

1992年,赵依芳辞掉浙江省东阳市广电局副局长等职务,到省城杭州“下海”。同一年,一大批体制内的人离开体制,下海创业,他们中诞生了陈东升、冯仑、王功权、潘石屹、易小迪等一批当下著名的企业家,后来这些企业家被称为“92派”。

赵依芳把自己下海的原因归结于新闻人的职业敏感性,觉得未来不做官员也挺好的:“我这样性格的人,在体制内做事情,是做不好的,因为有太多想法想要实现。”

不过,体制内生涯还是在她的身上留下了烙印。一个例子是,前两年,穿越剧最火的时候,华策手头也有穿越小说的版权,但赵依芳硬是压掉了这个项目,“我相对还是保守点,当时穿越剧太热了,多了就乱,我心里就不踏实”。

下海之初,赵依芳在浙江华新影视公司任总经理,其间开发了中国第一个证券类节目《今日证券》,浙江华新还成为第一家拿到拍摄电视剧甲种经营许可证的民营企业——1995年,拍摄了14集连续剧《子夜》,当时投资只有几百万元。2005年,赵依芳带着部分骨干自主创业,成立浙江华策影视有限公司。

一位曾与浙江华策合作过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自主创业的赵依芳展现出了极强的魄力和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她看准的项目,出手很果断,有时甚至会出人意料。”

借助之前积累的经验、资源和根植于血液中的创新激情,华策发展的速度很快,2010年10月,华策在深圳创业板上市。但她不认为自己只是一个企业家,“赚钱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心里想要做些事情”。

做大在几年前曾是华策的首要任务,因为“你到了1000集的时候,想象空间是很大的,衍生的产业链很大。你的艺人、广告资源可以开发,你的品牌授权可以开发。这是以内容为核心所产生的利润。同时优秀的研发团队一起来开发产业链,由产业链产生更大的利润。”几年前,赵依芳就想象过华策产量到1000集的景象。

1000集应该还不是终点。赵依芳知道,只有做得更大,才能让公司对全产业链有更大的辐射能力,同时才可能有资金和资源去创作和国际接轨的作品——而作品才是通过市场手段在境外推广中国文化的核心。但对于现在的华策集团和赵依芳来说,做大不再是最重要的理想,而是一个过程。华策要做的是更大的事业,积极抓住“互联网+”的风口顺势而为,推动全集团理念创新、手段创新、渠道创新、模式创新,围绕互联网、新媒体、全球化等发展趋势,采取包括投资经营、战略合作、股权并购等多种方式,重新定义传媒生态和产业,向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内容传播、产业平台等服务扩张。华策通过互联网化改造提升全媒体传播影响力及“SIP”(超级IP)两大战略,希望彻底打通电影、电视剧、综艺、艺人经纪、游戏、电商衍生等全产业通道,连接互联网和影视娱乐,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构建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传播渠道,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等多层面的深度融合,并将主流价值观植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内容,以积极活力、青春灵动的互联网传播形式,创造SIP全内容开发的完美案例,为行业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前瞻性探索案例。

赵依芳认为,发挥领军企业的作用,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是华策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核心和目标。国际一流制作班底+中国元素故事+中外演员合作的模式,相信会让中国创作和中国文化进一步提升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或许,这已经不只是市场需要的故事,而是华语影视领军者为实现中国梦一个始终不渝的理想。正如赵依芳在谈到自己对华策集团的定位时说的那样,华策一定会坚持内心不变,致力于成为一家有文化理想、使命和责任的企业,成为对国家民族文化价值有传播力、有贡献力的企业。

对 话

Q:《杭州日报》

A:赵依芳

Q:您已经被称为影视女王,但您说自己还在创业期,您的激情来自于哪里?您如何评价自己?

A:激情源于对于影视行业的热爱。我的最大理想还是想把华策集团做大做强,成为一家有文化理想、使命、责任的企业,成为对国家民族文化价值有传播力、有贡献力的企业。未来我们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华语传媒集团。我们赶上了第四次的科技革命浪潮,我们现在有了这么好的平台和系统,我们用10年的时间积淀了这么好的团队,我相信我们在移动互联网的又一轮创业期会更上一个台阶。

Q:在影视圈里,大腕以男性居多,你和他们谈判有什么技巧?

A:我觉得我在这个圈子里特别有优势啊,大家都会帮我,对我都特别好。有时候,我说话很重,他们也不会生气,男的怎么能和女人生气呢。

Q:有没有碰到过特别难搞的导演?

A:导演难搞是肯定有的,他们是搞创作的,有自己的坚持和执着。你这个时候要先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在尊重艺术家、尊重创作的前提下,再和他们商量,明确自己的诉求,很多事情都是好商量的。导演自己也会反过来想想,理解投资人的要求。最不能说的一句话就是,“怎么花这么多钱”,这往往就搞砸了。

Q:对于女性企业家来说,家庭和事业常常是个矛盾,你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

A:别把事业当事业,别搞得很神圣,把它当成你的爱好,当成你的人生过程,当成你家里的一部分就可以了。

企业名片

国内影视文化领军企业浙江华策影视集团,成立于2005年10月,2010年10月26日在深圳创业板上市,连续荣膺全国文化30强、蝉联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该集团以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三大影视内容为核心,构建涵盖知识产权运营、电子商务衍生品开发、艺人经纪、整合营销、院线建设、渠道经营、文化创意园区开发、产业投资等领域,全内容、全媒体、全平台、全产业链运营的国际一流华语娱乐传媒集团,为观众提供最受欢迎的娱乐体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