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是大学生能够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地为祖国、为人民贡献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思想基础。
爱国主义是个人或集体对其祖国所持有的一种稳定的热爱、尊重、支持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种基于情感支撑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列宁曾对爱国主义有过如下论述:“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通常情况下,爱国主义包含了情感维度和道德维度两个层面,情感维度上,爱国主义反映了爱国者对祖国山河的崇拜和敬仰,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追思和怀远,对祖国骨肉同胞的关切与惜怜,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坚信与期盼;道德维度上,爱国主义主要以道德准绳和道德规范形式,暗示了国家公民的爱国义务。
爱国主义反映了个人或集体与国家的依存关系,是实体化了的人们内心归属感的外在表现。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科学地论断了以生产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为关联的人的存在的社会属性,而社会属性的发生是基于特定的国家形式而依附的,从而,也就将人作为国家组成部分这一客观必然命题摆在我们面前。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不可避免地要与国家发生依存关系,无论是物质方面的吃、穿、用、行等衣食保障,还是精神方面接受教育、与人交往、思维表达、自我实现等精神满足,都离不开国家的支撑。国之将亡,匹夫有责,国之不存,家之焉附。简单的话语道出了个人与国家、小家与大家的关系,国家的兴旺是每一个家庭阖家欢乐的避风港,是每个中国公民自身发展的庇护所,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每个人都有不可推卸的爱国主义义务和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