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既有物质交往,也有精神交流,人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是共同介入、互相作用的。然而,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人们更看重的是心与心的沟通、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感情与感情的慰藉,而并非单纯的物物相换、金钱来往。从伦理学意义上说,人际交往中,人们看重的是为人、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如果双方以诚相待、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就能超越年龄、性别、地位、身份等自然的、社会的差别,建立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诚信的调节作用渗透在人际交往整个过程中,是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石。
(一)诚信是人际交往的首要原则
诚信确立了主体间关系的基本价值定位。人们在建立人际关系之始,具有自觉或不自觉的诚信选择性。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在情感上有亲疏远近的区别,有的是点头之交,有的来往密切,也有的肝胆相照。这就是人与人关系的距离,这种关系距离并不是物理空间的尺寸,而是一种心理距离。诚信决定着人际关系中人与人心理距离的远近。人际交往中,人们总是以各自的诚信水平来判断对方和自己是否具有相似性,是否值得交往,从而决定取舍。可以说,在人际关系中,双方相互信任是首要前提,以诚相待是首要原则。
(二)诚信是人际交往中的行为规范
因为诚信不仅是人际交往的重要行为规范,同时又是可以操作的、具体的、直观的,我们可以察其言、观其行,观察对方是否守约、能否践诺等细微处,可以直接并且快速地评估一个人是否值得信赖和交往。因此,如果一方的行为表现出失信,根据人际关系相互作用的行为模式规律,一方表示的消极行为会引起另一方相应的消极行为。那么,人际关系将出现障碍,或者交往停止,或者关系疏远。因此,恪守诚信是人际交往的重要规范。
(三)诚信是人际交往的精神纽带
在一定意义上,人际交往行为就是一种道德行为,是基于对他人、对社会诚信的自觉认识而表现出来的,没有这种自觉认识,就不能构成人际关系。在人际关系中,交往双方的心理及其行为都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双方相互信任,并付诸自己的交往行动,这种交往行动的共同作用才会产生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只有诚挚以待、不欺不妄、讲信重诺,才可消除隔阂,建立信任关系,才能保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彼此信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