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择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择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时间:2023-08-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毕业生只有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求职择业,才能比较顺利地找到职业岗位。因此,毕业生在产生问题时,要先检查自己的认知方面问题,并适当地进行调节。毕业生要维护生理健康,必须提高心理挫折的耐受力。

毕业生只有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求职择业,才能比较顺利地找到职业岗位。由于影响毕业生择业心理的原因比较复杂,所以每一位毕业生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以一种正确的、合乎实际的心态来对待就业。

(一)对自己的认知进行调适

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处于“不平衡—平衡—新的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螺旋式发展过程中,毕业生的心理活动也是如此。产生各种心理冲突是心理运动的必然结果,毕业生应当正确对待,既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要被动消极。必须认识到人生的道路就是一个不断发现和变迁的过程,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个体必须在各个方面不断地调节自己,提高自己,不断增强自己对环境的心理适应能力。在求职的过程中,提高自我调适的自觉性,做好择业的心理准备,才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择业。

1.观念方面的调适

毕业生在择业中表现出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有直接关系。因此,毕业生在产生问题时,要先检查自己的认知方面问题,并适当地进行调节。如发现自己对社会的认识有偏见,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方法有问题,对人生目的模糊,就要考虑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是否端正,应当进行重新的审视调整。如发现自己对职业的社会价值评价与别人不一致,看法不一致,就要检讨一下自己价值观和职业观是否正确。职业价值观是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方面出现问题比较多。树立了正确的观念,才能在择业过程中科学地分析就业形势与自我特征,冷静妥善地处理择业过程中所选择的职业,坚定信心,愉快上岗,事业有成。

2.自我评价意识的调适

正常的人都具有自我评价的能力,这是自我意识的功能。自我评价越接近实际,自我产生的心理障碍就越小,适应社会能力就越强。相反,过分地高估或低估自我,就会出现焦虑、紧张不安及狂妄自大等不良心理状态。因此,大学生在自我评价意识方面要经常进行调适,学会合理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但是,一个人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是旁观者清,当事者迷,这就要求毕业生在自我评价过程中掌握合理的调适方法。首先,要学会反省。面对择业,毕业生除了要客观分析就业形势外,最主要的是认识自己已经具备的内在素质能力,明确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测试自己的性格和气质,有针对性地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这样才能保证在择业过程中赢得主动。其次,要学会比较。能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结论、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具体表现作为自我评价的参照物来对比,如果对比结果趋于一致或接近,那就表明自我评价是合理公正的,反之则说明自我认识不够客观,自我评价不准确,缺乏自知之明。

(二)情绪方面的调适

情绪是心理反应的直接表现。如果心理得到满足,就会出现满意、快乐、兴奋、热忱等健康反应;如果心理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内疚、焦虑、恐惧、悲伤、冷漠等不良情绪。前者是积极的,后者是消极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解决心理矛盾、调适健康心理的关键就在于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合理调节消极因素,使困难化为动力,在情绪不断优化中实现目标。

1.让非理性情绪向理性情绪转化

人的情绪有理性和非理性之分,这两种状态都会影响人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和感受方向,也会左右人的情绪变化。研究表明,人的不良情绪产生根源来自于人的非理性观念,反之亦然。要改变人的不良情绪,就要设法将人的非理性转变为理性观念。比如有的毕业生择业时看到一些不如自己的同学找到了比自己理想的工作,心理上就不平衡,产生不满情绪,抱怨自己没有抓住机会,抱怨社会不公平,坚持认为自己就应当比别人强,不甘心承认现实。其实,他们没有理性地分析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就业制度“双向选择”、“择优录取”的真实含义,也没有理性地分析自己与他人的具体情况,只是简单地按自己意愿去分析问题。这显然是一种非理性的情绪,如果不将这种非理性情绪及时纠正,不良心态就不能消除。

2.合理的情绪宣泄,松弛心情

情绪是健全心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面,对情绪不能过多地压抑,而要加以宣泄。当情绪发作时,人体内潜藏着一股能量,通过情绪的发泄来释放,否则积聚起来有害身心健康。如果情绪表达经常受到压抑或禁止,容易引起心理紧张,甚至会引起心智障碍,影响记忆、思维等心智活动的效应。情绪的宣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的宣泄就是直接针对引发情绪的刺激来表达情绪。当直接发泄对于别人或自己不利时,则可以用间接发泄,如向他人倾诉、自我倾诉、文娱活动等,使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但宣泄一定要注意场合、身份,注意适度,要把握“放松自我,不妨碍别人”、“利己利人”的原则。

3.进行自我安慰

择业遇到挫折时,可以进行适当的自我安慰。这种调适主要是当一个人追求某项事物而得不到时,为失败找一个借口或理由,以缓解动机的矛盾冲突,消除焦虑、抑郁、烦恼和失望情绪,用以安慰自己。人不可能处处顺心,事事顺利,择业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已尽了主观努力仍无法改变时,可以说服自己适当让步,不必苛求,找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让自己保持内心的安定,承认并接受现实,以求得解脱。例如,得知自己落选了,可以安慰自己:“失败乃成功之母”、“与别人相比,自己还算好的”等等。

(三)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1.敢于面对挫折

人的生活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挫折是正常的事情,能否正确对待挫折,是人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毕业生要维护生理健康,必须提高心理挫折的耐受力。首先,要正视挫折。对择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客观地看待,这种事情人人都可能遇到,自己遇到了也是正常的,应当泰然处之。其次,战胜或适应挫折。遇到挫折要冷静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办法去战胜它。如果主观差距太大,经过努力也无法战胜,就要接受它、适应它,另辟蹊径,以便再战。再次,要经受挫折的锻炼。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在顺境中长大的,没有经受过多少挫折,所以经受挫折的能力较差,要多经受锻炼、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社会实践中增加挫折锻炼、提高耐受能力、学会在困境中崛起,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2.积极主动出击

在择业过程中,不要消极等待、畏首畏尾、盲目悲观,而应主动出击,克服依赖学校和他人为自己做出安排。真正理解求职择业本身就是一场竞争,谁也回避不了,有了充分思想准备,迎难而上,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择业

1.正视现实,适应社会

毕业生要避免心理问题的出现,保持健康的择业心理,必须正视现实,对社会、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发展科学技术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手段,与此相适应,我国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第三产业占社会经济结构的比例加大。毕业生不可避免地加入到社会劳动资源流动的浪潮中。但是,职业的分化带来观念的改变在毕业生思想中还没有完全适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已经被社会认同,这是一个相互认定、自由结合的过程,它消除了以往分配就业中的许多弊端。但是我国社会生产力还比较落后,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不可能是人人满意。供求形势也不平衡,西部地区、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基层和第一线急需人才。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控制人才流向,需要部分大学生到西部地区、重点行业和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另外,我国的就业市场还不规范,还需进一步完善,不正之风还有可乘之机,用人单位自主权扩大以后,对大学生要求更加严格。大学生面对这些客观事实,应当正视它,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那种脱离现实、脱离社会、好高骛远、凭空臆想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逃避社会、回避现实的想法更是不可取的。

与此同时,大学生也要正确估价自己,使自己适应社会。择业本身就是主体自身条件与客观的要求相适应的过程,个人是否适应客观的社会要求,与主体的自我意识有关。大学生应当面对现实,对自身的条件做出正确的估计,做到知己知彼,进退有余。一个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和表现都优异的同学,因为有获得成功和战胜困难的体验,因而在择业时可能选择具有挑战性的职业;相反,一个在学习中曾遭受过许多挫折的大学生,缺乏获胜的经验,他就可能选择风险较小而比较安稳的职业。

2.勇于竞争,积极进取

竞争机制被引入到毕业分配体制中来,竞争心理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表现得非常突出,竞争能使毕业生自身能量和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和发挥,是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满足。大学生能够根据国家赋予的权利,结合自己的专业、爱好、特长、性格、愿望挑选工作岗位,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展示自己、推荐自己,取得用人单位的承认。大学生应该珍惜这些机遇,敢于竞争,实现自己的抱负。首先,要有竞争的意识。当今是一个竞争的时代,竞争是事物发展、进化的内在动力,自觉地展开竞争、运用竞争。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要敢于竞争,不能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羞怯自抑。其次,敢于竞争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扬长避短、发挥特长、不能盲目竞争,只凭“匹夫之勇”。

3.不怕挫折,迎接挑战

挫折是指个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干扰和障碍,致使动机不能实现的情绪状态。人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挫折。关键是遇到挫折后要分析失败的原因,是客观条件苛刻还是主观条件不具备,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调节心理。有的毕业生择业失败后,就无颜面对他人,不敢与用人单位接触,情绪低落,一蹶不振,甚至精神崩溃、行为失常。其实,失败和挫折是磨炼人意志的最好机会,一帆风顺并不利于锻炼人的意志能力。择业是人生的第一步,勇于面向挫折,克服困难,百折不挠,有利于积累社会经验,走向成熟,为今后的事业打下好的基础。

4.面向未来,不断发展

大学生毕业后立即找一个好工作当然是件好事,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是所有毕业生都能找到专业对口、环境优越、待遇高的工作单位。在这方面毕业生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面向未来,在工作中继续努力,争取不断的发展,最终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已经选择的工作岗位上,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展示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特长,努力做出成绩,取得经验,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好的基础。因为,人生发展的道路是没有快捷方式可走的,总想一下子成才,作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来是不可能的。有的同学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就光想着“跳槽”,对自己的工作不负责任,这对自己的发展非常不利。不仅容易养成坏习惯,而且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了解的单位再也不能用这样的人。正确的做法是爱岗敬业,干一行就干好它,为自己的业绩和信誉打下良好的基础,即使在今后流动时,也有一个很好的背景。

我们还应看到随着国家西部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边远地区的发展很快,这些地区制定了许多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措施,为毕业生的就业带来很多机会,有理想的大学生应当到中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自己的人生放在广阔的天地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