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诊断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对于辅导员老师来说,需要了解和掌握一般性心理诊断。
1.智能诊断
智能诊断是对学生的智能发展水平、智能发展特点、智能发展的优劣侧面及影响因素进行诊断,从而对学生的总体智能状况、能力发展优势侧面及发展潜力进行评定。智能诊断对于对学生的智力超常与智力缺陷的早期发现,对于了解学生间的智能差异,对于掌握学生的智能类型及特点,对于学生心理疾病的早期发现以及对于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与潜能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进行针对性教育,实施因材施教,为指导学校教育与教学提供依据。
2.学习诊断
学习诊断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科学分析与评定,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特点、学习效率、学习障碍及影响学习效率因素的诊断。学习诊断对于系统的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及特点,促进教育评价,以及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学,改善学生自身的学习,提高教学与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价值。
3.人格诊断
人格诊断,我国习惯又称个性诊断,是对学生的各种人格因素的发展特点、人格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人格障碍等进行的诊断。常见的人格诊断一般包括人格发展诊断和人格障碍诊断两类。对于鉴别与了解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及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具有指导意义。
4.行为诊断
行为诊断主要是对学生的行为发展、社会适应和品德、行为状况及其表现与成因进行的诊断。一般包括对不良习惯、行为障碍、不良品德进行诊断。行为诊断在于揭示学生的社会化历程及外显特征、行为障碍及预防不良行为发生,对促进良好行为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5.心理健康综合诊断
心理健康综合诊断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心理健康因素的诊断。它是一种从心理健康的广义概念出发,综合式的心理健康诊断,对于矫正与治疗学生的心理问题,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