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商业模式后紧随着的小弟们

商业模式后紧随着的小弟们

时间:2023-08-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世事如流水,淬炼了时光的风沙,历经了风浪的侵袭,沉浮于浮华的尘世,挣扎于命运的泥潭。陶华碧一步一步,从小做到了大,一天一天,从一个贫穷的、失去爱人的女子成为名誉全球的企业家。于是陶华碧不得不拿起法律这个武器。事后,他百思不得其解。

世事如流水,淬炼了时光的风沙,历经了风浪的侵袭,沉浮于浮华的尘世,挣扎于命运的泥潭。陶华碧一步一步,从小做到了大,一天一天,从一个贫穷的、失去爱人的女子成为名誉全球的企业家。多年后,已经不再为“一箪食,一瓢饮”而忧心忡忡的她,已经满头华发,她还只有六十几岁的年纪,和她同龄的城里女人,已然晨起去跳跳广场舞,闲暇旅游观光。陶华碧六十几岁,脸上已经有了岁月的风霜,一头白发诉说着她早年间的酸辛,一双疲惫的眼睛带着一点点忧郁和惆怅。她已经不再为钱发愁了,以68亿的身价登上了胡润全球富豪榜,她依然不轻松,她想的是,打江山易,守江山难。一个品牌的建立,从无到有,是一个艰难卓绝的过程,尤其是对于一个从未打过广告的品牌,它的建立并且被发扬光大,更是艰难。

陶华碧时刻让自己处在一种精神紧绷的状态下,过惯了清贫生活的她,即使有了今生花不完的钱,完全可以住别墅和高档住宅,可她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她吃住都在工厂里,她屋子里的东西都是结婚时候的几件旧家具,室内的墙上贴着一张毛主席的肖像。

像那个时代的人一样,她有着崇高的精神信仰。不做坑蒙拐骗的事,不赚黑心钱,是她对自己和“老干妈”的要求。她经营的“老干妈”,作为快消品中的一员,多年来占据着市场大部分份额,并且以20%的速度递增着。很多人探讨,究竟是什么魅力使得“老干妈”成为调味品的龙头老大?究竟是什么魅力使得它历经多年不衰?就连相关专家也为此纳罕,“老干妈”不做广告不宣传又无背景,几个孤儿寡母怎么做到了如此大的规模?

市场是具有说服力的有效战场,有以下数据为证。在2013年的市场调查中,“老干妈”的市场份额为70%,“饭扫光”为18%,“饭遭殃”是5%,“抢抢吃”为5%,“李锦记”为0.8%,在调味品的战场上,“老干妈”已经成为无可比拟的老大品牌。虽然市场是喜人的,陶华碧并没有放下心来,她知道一个品牌能够建立,也能够倒下。“阿香婆”在“老干妈”面世时本来已经名贯全国,坍塌也是一霎那的事情。“老干妈”的商业模式并不复杂,它低门槛进入,不搞宣传,不花钱营销,靠口碑取胜,甚至几年来随着物价的节节攀升,“老干妈”的价格竟然没有上涨过,产品除了主打的风味豆豉,又研发了几个香辣酱的相关产品外,“老干妈”没有进行任何跨类产业的研发。专一、独特,成为“老干妈”在市场上屹立不倒的法宝。

在“克隆”成风的快消品界,模仿、抄袭“老干妈”商业模式的大有所在,尽管这些产品赢得了一时的利益,可是依然很难和“老干妈”抗衡。

“老干妈”的名字标识性强,鲜明有个性,能让人第一眼就记住。缘起缘灭,商业的战场重重升起了云烟,自从“老干妈”有了一个标新立异的名字,追随者们也动起了歪脑筋,其中有一个“老干爹”辣酱紧随其后,在商业模式上几乎照搬“老干妈”。对方寓意:你有“老干妈”,我有“老干爹”,我们井水不犯河水,我的商品我做主。

于是,你就会看到,在很多超市的货架上,“老干妈”和“老干爹”的商品并列排放,“老干爹”就如同捆绑销售一样,偏偏与“老干妈”放在一起销售。这样摆放的结果无非是给人们造成一个意识,认为这种商品是和“老干妈”一个系列的产品,或者是和“老干妈”沾亲带故。殊不知,“老干爹”不仅没有和“老干妈”沾亲,还利用这种意识上的连带模糊关系来和“老干妈”进行竞争。更为引人关注的是,两家企业还都在贵阳,只是没在一个区而已。“老干爹”的产品定位也是辣酱调味产业,“老干爹”看到“老干妈”陶华碧的经商故事比较传奇,有一定的宣传色彩,也就照搬过来,在宣传上说“老干爹”乃开过饭店的一名老师傅,自发研制了一种辣酱,又由于经常做好事,被人称作“老干爹”。

陶华碧可不想被人如此模仿抄袭,她立意让自己的企业做得更好更强,如果模仿者做的劣质辣酱影响了声誉,会殃及自己的企业。于是陶华碧不得不拿起法律这个武器。此后,“老干爹”和“老干妈”硝烟不断暂且不提,我们只知道,由于“老干妈”越做越大,模仿者如同过江之鲫。“老干娘”“老太婆”“老干爸”“干儿子”……各种各样“老干X”层出不断,弥漫在辣酱的战场,然而这些“老干X”只是混乱了一时,混乱不了一世。硝烟弥去之后,它们如同昙花一现,全军覆灭,剩下苟延残喘的“老干爹”,也不得不竖起了白旗。“老干爹”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喟:“‘老干妈’的钱是用秤称,我们的钱是用手数,这就是差距。”

尽管追随者们各展其能,模仿“老干妈”的生意模式,可是都没有成功。按说,陶华碧应该把心放在肚子里了,可是商业的战场向来是严峻的,“老干X”覆灭后,另几个调味品牌接踵而至,它们看中了“老干妈”调味品低门槛做出了大事业的前景,“吃饭香”“饭扫光”“饭遭殃”等品牌,依然延用辣椒做原料,主打辣酱产业。比如这里面做得较好的“饭扫光”,除了延用“老干妈”的“鲜”“辣”特色外,还用了酸豇豆做原料,添加了“酸”的口味,使得这款调味品酸辣爽口,和“老干妈”的“鲜”“咸”“辣”有了区分。即使如此,它的销量依然远远落在“老干妈”之后。

“老干妈”的模式看似门槛低,好模仿,实质上一个企业的成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老干妈”推出市场之时,正是中国人对辣味开始接受的时期,之前国人除了四川、贵州、湖南,喜食“辣”的人并不多,随着市场的开放,“辣”开始侵入北方和南方市场,并且让不食辣的人开始改变了观念,慢慢适应并且接受。“地利”上的优势是,贵州处于云贵高原,有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这使得辣椒得以广泛的种植和食用。“老干妈”正是得益于当地辣椒产业有着成熟的产业链,对陶华碧利用此产业链发展辣椒产业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至于“人和”,陶华碧作为农民企业家,平易近人,把员工当亲人,她用爱心感化着自己的职工,职工对她也是忠心耿耿。天时、地利、人和,“老干妈”都占据了,想不出头都难。

有一个颇有名望的企业家,看到“老干妈”的辣味制品一年销售额达到了几十个亿,也想跟风一把,于是研发了自有品牌的“方便川菜”系列,结果竟然一败涂地。事后,他百思不得其解。论渠道,他是强项,他是做经销商出身,渠道是他吃饭的“东西”,肯定不弱;论价格,他产品配料丰富,相对于“老干妈”更有价格优势;论促销、广告,“老干妈”根本没做广告,他的产品还做了一定的市场炒作。找来找去,原因最后归结于产品定位上。

他的产品定位是“方便川菜”,作为一个地域特点非常强的产品,市场接受度上相对有限;其二,既然是川菜,就是一种“菜”,平常人家会去超市买一份密封了好几天的菜吗?一般人家即使经济很糟糕,或者太懒,在外面几元钱买一份盒饭也配有炒菜,或者自己炒个鸡蛋也行,“方便川菜”毕竟和人们意识中的“新鲜炒菜”区分太大,普通人不会想到去吃它。

另外,方便、开胃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定位为“菜”的产品要求。“老干妈”就避免了这一尴尬,它定位为调味品,范围看似小了,其实更广阔了。囊中羞涩的学生既可以用它当菜,拌饭就馒头,也可以用到其他菜品里当作调味品,它满足了大部分人的需求,所以成功不可避免。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第二个吃螃蟹的人是狗熊。“老干妈”的模式虽然成为了所有低门槛快消品的成功模式,可是一味的模仿复制,并不适合所有的产品。品牌先入为主,其他复制者只能踏着先来者的足迹行进,不论是“老干爹”“老干娘”还是“干儿子”,质量上如果超不过“老干妈”,消费者不认可,后来者即使付出巨大的代价,依然难以撼动“老干妈”的强势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