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的建立,是靠着产品打入市场的。产品构成了企业的血肉和骨架。没有产品,一个企业只是一个空壳。前些年的皮包公司,即是“没有产品,只有一个空壳”的骗子公司,这样的公司最多只能打一枪换一地,不能长久,迟早会露馅成为阶下囚。陶华碧做的是千秋大业,她说:“我打下的江山,我要把它做好,做专做精,要它永远传承下去。”正是凭着这一思路,“老干妈”没有学其他企业,一旦成了规模就膨胀自大,把摊子堆得越来越大,最后资不抵债,只能破产。陶华碧做“老干妈”企业,做得扎实到位,她就像管理自己家一样,照顾着这个企业的点点滴滴。对自己创立的“老干妈”辣酱系列,即使在以后“老干妈”供不应求时,她依然没有溢价。尽管日后由于通货膨胀,各种原材料涨了价钱,她的“老干妈”依然保持8元左右的基本价位,没有上浮过。
请看以下数据:
以“老干妈”的主打产品风味豆豉和鸡油辣椒为例,其主要规格为210克和280克,其中210克规格锁定8元左右价位,280克占据9元左右价位(不同终端价格有一定差别),其他主要产品根据规格不同,大多也集中在7~10元的主流消费区间。基于“老干妈”的强势品牌力,其他品牌只能选择价格避让,比如,李锦记340克风味豆豉酱定价在19元左右,小康牛肉酱175克定价在8元左右,要么总价高,要么性价比低,都难与“老干妈”抗衡。
看了以上数据,我们得到这样一个印象。“老干妈”的价格占据了最佳的价位,让其他辣酱品牌无法插足。如果和“老干妈”保持同样的价位,又没有“老干妈”名字响亮,即牌子不够硬;如果超过“老干妈”的价位,又超过了消费者的心理购买预期,既然有便宜的,何苦去买贵的,虽然分量大一些,量大也不一定受欢迎,它存在一个食用时间长,会不会过期的疑问,这就造成了其他品牌的调味酱行业定价难。低于“老干妈”没利润,高过“老干妈”没市场。“老干妈”的价格一直非常稳定,坚守价格定位,价格涨幅微乎其微,不给对手可乘之机,在“老干妈”本身强势的品牌力下,竞争对手们要么为了低价导致低质,要么放弃低端做高端,而佐餐酱品类又很难支撑高端产品。
从1996年建厂,不论商业的大浪如何的变幻,调味品价格战如何风起云涌,“老干妈”依然保持最初的价位。实际上,在广告明星各类代言泛滥,一瓶水都能卖一个天价的当代,一瓶半斤左右的辣酱才七八元钱,这到底便宜不便宜,每一个消费者心里都有数。四川某地曾有一个喜欢吃辣酱的商人,因为喜欢辣酱,也喜欢钻研辣酱的做法,看到“老干妈”挣钱很容易,就想,自己何不也试着研发辣酱产业,做辣酱卖呢!他经过查询资料,咨询相关技术人员,自己做了一款辣酱,准备推向市场。可是他算了算成本,惊呆了。假如自己的辣酱也卖七八元钱,他不仅不能赚钱,还得赔钱。他的辣酱肯定是不如市场上已有的辣酱牌子响亮,如果价格高于市场,死路一条;如果价格低于市场……不用说,赔钱的生意谁也不干,这样也是死。
最后这个商人放弃了他的想法,不再妄想做辣酱生意。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老干妈”的定价可以说是不怎么挣钱,薄利多销是陶华碧立足市场的策略,把利润还给消费者,这也是其他品牌难以与之抗衡的关键。
“价格”这件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要看不起“价格”,影响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就是取决于价格的高低。以前实体店盛行的时候,服装厂家用明星打打广告,质量还是那个质量,价格成倍翻番,实体店就可以躺着挣钱。互联网的兴起,让厂家大跌眼镜,和淘宝竞争价格是肯定拼不过的,实体服装店纷纷落马,互联网的兴起彻底颠覆了“一件衣服卖出天价”的事情,实体服装店要么改变思路,一件衣服卖出个正常价,别再以奢侈品的价格定位服装,要么就改行。这几年,饭店的大肆兴起,很多都是由服装业的改行转变过来的。由实体服装业的兴衰可以看出,价格决定着一个产品的兴亡。
某阿胶上市后,主打高端市场,为了迅速树立起自己的高端形象,频繁提价,并将渠道进行全面提升。某阿胶看似锐不可挡,但其向着高端化、奢侈化的定位,恰恰是自动留出了中低端的市场空白,福牌阿胶瞅准时机,把价位定位在中低端市场,抢占了某阿胶空出来的市场份额,可以说,某阿胶的广告轰炸,确实有了效果,可是这效果自己得到的并不一定多,它的广告效应让消费者对于阿胶有了认知和首肯,但在销量上,某阿胶自动甩出的阵地,让其他阿胶趁势而为,据说如今福牌阿胶的销量直逼某阿胶。
海天的称霸之路,纵横捭阖,每一场硬仗都深刻改写了其所在行业的格局。而它最漂亮的仗,还是价格之战。当时的海天,困守广东佛山多年,部分产品通过OEM输出海外。受制于体制,海天一直在广东兜兜转转,冲不出本地,1994年体制松绑后,海天开始大展拳脚。1999年之前,海天的蚝油技术尚不成熟,只能跟在李锦记后面“打酱油”。2002年,海天蚝油技术成功取得突破,但市场早已被李锦记占领。
海天的董事长庞康看到李锦记蚝油占据了蚝油市场,可是却走的是高端路子。庞康毅然调整思路,推出了与李锦记具有强烈价格对比的产品系列。李锦记坚持自己的高端路线,没把海天放在眼里,当销量被快速追上的时候,李锦记才慌忙推出几款价格稍微便宜的蚝油品牌。就这样,两款蚝油的价格战被厂家打得水深火热,在激烈争夺市场的价格战中,两家各出奇招,可谓烈火烹油。
价格往往决定着品牌和目标人群的定位。价格变动,不只是产品利润和销量的变化,更是这种品牌定位的转移,尤其在企业具有领先市场份额的情况下,提价,往往是给对手让出价格空间。陶华碧坚持7~10元市场,可以说,最初辣酱只是辅助调味,还没今天这么被认可的时候,“老干妈”就迅速占领了这个价位,这种先入为主的概念深入人心,价位可谓是它立于市场不倒的法宝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