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要想成功不妨听听别人的劝谏

要想成功不妨听听别人的劝谏

时间:2023-08-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取得成功的人都清楚:不能给予他人忠言的人,不是真诚的人;不接受他人忠言的人,则是一个失败的人,正视自己的弱点,虚心纳谏,定能走向成功。为此魏征直言谏阻。唐太宗到了晚年,批评性的话语也不大听得进了,那些敢于进谏的大臣也先后去世了,他跟大臣们议事时,常常是夸夸其谈,务必压倒对方为止。忠言有助于和他人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其作用不可轻视。

取得成功的人都清楚:不能给予他人忠言的人,不是真诚的人;不接受他人忠言的人,则是一个失败的人,正视自己的弱点,虚心纳谏,定能走向成功。

唐太宗是个有“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美名的皇帝。他曾问魏征:“人怎样才能不受欺?”魏征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太宗深以为然,但太宗在纳谏的过程中,自我中心意识也时时露头,例如他最喜欢的小女儿出嫁时,其嫁仪排场要超过大女儿。为此魏征直言谏阻。太宗到后宫见到长孙皇后发狠道:“总有一天要杀掉这个乡下佬!”皇后问是谁,太宗说:“魏征当众侮辱我!”皇后不敢多话,马上换上朝服煞有介事地向太宗祝贺:“古语说得好‘君明臣直’。魏征的直是因为陛下英明,妾特向陛下祝贺。”太宗听了长孙皇后的话才消了怒气。

◆唐太宗:唐朝第二位皇帝,庙号太宗。唐太宗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

唐太宗到了晚年,批评性的话语也不大听得进了,那些敢于进谏的大臣也先后去世了,他跟大臣们议事时,常常是夸夸其谈,务必压倒对方为止。他刚强高傲,日胜一日,以致生活上好色自戕,竟服食方士丹药。政事上又有多处处理不当,如大修宫殿,对高丽穷兵黩武;特别是在接班人问题上严重失策,让平庸无能的儿子李治(唐高宗)接位,导致后来武后专权。唐太宗在虚心纳谏方面,虽能“善始”,却没能“慎终”。

在人的自我中心意识中,包括了对自我评价的提高和对自身弱点、缺点规避缩小的倾向。人们在许多事物面前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的态度,但是,当人们面对恭维和奉承,或是一点小小的赞誉时,就很难保持清醒的头脑。

《伊索寓言》里乌鸦经不住狐狸恭维自己“羽毛美”、“嗓子动听”,竟张开嘴唱歌,结果失去了嘴里的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有这种自高自大的弱点,地位越高,权柄越重,越容易受阿谀奉承的包围,许多小人正是利用人性的这一弱点以售其奸的。

清代的乾隆皇帝,应当说是一个比较有知识和修养的皇帝,但他同样自命不凡。他几下江南,遍游名山古刹,所到之处不是题字就是赋诗,然而他那些诗,没有一首是值得传于后世的。御用文人纪晓岚看透了他的这一弱点,便在主编《四库全书》时,故意在惹眼的地方留下一两处错漏之处,上呈御览,有心让乾隆过过“高人一筹”的瘾。乾隆当然发现了这些错误,发下谕旨加以申斥,心里十分得意,他甚至还召见纪晓岚,当众指正他的谬误。纪晓岚乘机对乾隆的“学识”倍加赞颂,此后他一直在乾隆手下官运亨通。

像纪晓岚这样圆滑的人深深懂得,没有人喜欢别人比自己更高明。当一个人自以为处在居高临下的境地时,他的宽容心会更多,他的权力给人带来的私利也会更多。

虽然中国历代朝廷常设有谏官,但真正虚心纳谏的皇帝却屈指可数,史书上有许多君主听不得大臣的谏言,甚至因为大臣的直言进谏而杀戮大臣。殷代的贤臣比干,因为对纣王的荒淫无道进谏而被杀,其尸体被剁成肉酱。春秋时期,吴国的贤臣伍子胥因为屡谏吴王夫差,夫差恼羞成怒,逼伍子胥自杀。古代的史官有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但史官一旦记下诸侯贵族的丑恶,便再难有立足之地。春秋时齐国大夫崔抒杀了齐庄公,太史照实记录:“崔抒弑其君。”崔抒只凭此一条,就下令杀了太史。太史的两个弟弟先后继任史官,仍然这么记,崔抒又把他们杀了。

忠言有助于和他人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其作用不可轻视。如果你想成功,就不妨多听听你周围朋友的忠言。这会有利于你成就你的事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