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性★★☆ 难易度★☆☆
在员工进入咨询公司第一年所学的知识中,特别容易理解,并可以马上掌握的就是云—雨—伞理论。
“天上出现乌云,眼看就要下雨,带上伞比较好。”
这其实是对事实、分析和行动三者的比喻。
这是什么意思呢?
云代表“事实”。是用眼睛实际观察到的情况。谁都能看出来天上有没有乌云。
快要下雨,是从现状推测出来的“分析”。也就是说从出现乌云这个事实引出可能会下雨这个分析。
最后是雨伞。也就是说从“快要下雨”这个分析得出带上雨伞这一“行动”。
进一步整理如下:
(事实)“天空出现乌云。”
(分析)“因为有乌云,可能会下雨。”
(行动)“因为要下雨,所以带雨伞。”
这里最重要的就是区分“事实”“分析”“行动”。
如果将三者混淆或遗漏而得出结论的话,那么结论就会不合逻辑。下面我就说一下可能出现的失败。
上司安排调查工作后,只把数据图表或报道交给上司,然后报告说调查工作完成,这是入职第一年的新人总会犯的错误。其实这只不过是粘贴复制一些貌似有关的数据和报道,就把这些当报告交给上司了。
从报纸和杂志搜集大量信息,然后向上司报告——如果自以为会受到褒奖,一定大错特错,绝对会被上司骂个狗血淋头。
“这是什么!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让我读新闻报道吗?”
上司的批评很在理。
上司之所以愤怒,就在于新人没有拿出自己对内容的分析结果。拿“云—雨—伞”的例子来说的话,就是只向上司报告现在有乌云(相当于报告中的数据或观察到的内容),非常不全面。
如果只是提交给上司数据或新闻报道,而没有分析研究的话,那报告根本就没意义。
比如说,你去医院检查血液。一周后,检查结果出来了。
结果上写着丙氨酸转氨酶、血球容量计、GGT 等一些让你摸不着头脑的数据。然后就听到医生说:
“这是血液检查结果,你看看,考虑考虑。”
你一定会愤怒不已。
“什么?我怎么知道这些数据是什么意思!数据分析难道不是医生的工作吗?要是有什么问题的话,就应该给我开药方!”
这里面的医生和只报告现状的新人没有区别。
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是说明身体已经患病,还是没有毛病?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如果有问题的话,问题是大还是小?你想要的正是“数据背后的结论”。
并且你需要医生在必要时给你开药方。
如果没有分析,患者即使拿到检查结果也看不出所以然来。
而商务场合上也是如此。即使做再多没有分析的图表,收集再多看似相关的报道,没有分析和结论的话,对解决问题也毫无帮助。
只有现状(=乌云),称不上报告书。
要把现状和分析一并提交给上司
新人容易犯的另外一个错误是只提交行动计划。用“云—雨—伞”做比喻的话,“带上伞”就是行动。
如果只是提交行动计划,别人就不知道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
用咨询界的行话就是缺少“WHY SO”,也就是“为什么这么做”。
在做提案时,不能只提出行动计划。要将现状和分析也一并提出。
出现乌云,说明要下雨(现状分析)
要是带上伞就好了(行动)
血糖值在标准范围以上,说明有糖尿病的危险(现状分析)
吃这服药好(行动)
另外,行动也有多种选项。
快要下雨,针对这个分析可采取的行动不止一个。
可以带雨衣,也可以调整行程不外出。
糖尿病的治疗也有很多选择。但是,如果仅仅告诉患者采用一种方案的话,难免被患者怀疑地问道“真的吗?”“还有其他办法吧?”
最后一个是在要提交的报告中,将现状、分析和行动建议混为一谈。
比如说,你把在报纸上发现的事例汇报给上司,很有可能被问:
“这是你的意见?还是报社的意见?”
特别是要区分现状事实和意见建议。
比如说,“客户追求低价的商品”这一意见。
这个意见是基于客观的消费数据得出来的,还是你个人的推测?还是最近的普遍趋势?谁都不知道。这样的话也就不能进行严密的讨论。
报告时要区分现状事实和意见建议。
区分事实现状、分析研究、行动方案,明确回答“结论”和“依据”。
这就是所谓的逻辑性思维的基础。而且这并不只是咨询公司所需求的技能,也是开始工作后,每一个职场新人需要掌握的基础。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迅速掌握这个技能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添加标题。
写文章时添加以下内容的标题:
事实、现状
我的解释分析
推荐的行动方案
这样的话,自己脑中就有一个清晰的结构了。
最后将这个清晰的内容给对方看。
这样,在报告中“事实现状”“分析研究”和“行动方案”就十分容易区分,别人也能够理解报告的内容。
另外,标题可以作为检查清单。
如果提案没有以上三项内容,那么它就没有太大的说服力。很容易被对方质问“你真正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对于所有的文件报告,都可以按这三个项目检查内容是否贴切、合理。检查之后再提交报告。
·提案中的现状(云)
·分析研究(雨)
·行动方案(伞)
都明确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