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快乐被分享,会变成两个快乐,一个痛苦被分担,会变成半个痛苦,而好朋友就是和我们分享快乐、分担痛苦的那个人。
人是一种害怕孤独的生物,总是希望自己有众多的朋友,忙了可以过来搭把手,闲了可以一起喝喝茶,或者是哪一天兴致来了,千里万里结伴走天涯。但很多情况下,事实并非如此。实际的情况是,我们的朋友要么不够多,要么不够交心,要么干脆走马灯似的来了走,走了来。一个人的时候,我们还是会感到孤独与寂寞。
那么真正长久的友谊是怎样结成的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理解。你知我心,所以我的一言一行,你都能明白,这样,我们之间就不会存在误会和隔阂。也是因为这样,理解才成为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桥梁。
武侠片中,经常看两位绝顶高手生死决斗,他们都想赢了对方,但是他们之间刀剑相往,拳脚相见,却从来不会使一点诡计,为何?理解之故。这种理解,缘于英雄之间的一种相知,一种惺惺相惜。同是英雄,自然知对方如知自己。
有人说,人生之中,最让人感动的,不是我爱你,也不是我想你,而是我懂你!一句理解万岁,说出了多少人的诉求,道出了多少人内心对于理解的渴望。
金庸武侠小说《雪山飞狐》里面有两个大侠,胡一刀和苗人凤,他俩在小客栈中进行的那场生死决战,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两个人打着打着,竟然同屋而眠,互相之间交流武功,还把自己的武功教给对方。两人本来是生死相搏,而且注定有一人会输,有一人会死,但是两人都表现得豪情万丈。决战前夕,胡一刀抱着儿子大哭,因为他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强大的对手,生死未卜。但是当他知道苗人凤有心事没了时,一夜之间,来回三百里,带着苗人凤要杀的人的人头来见他。而这些,只是要苗人凤以后保证他妻儿的安全,而苗人凤,也用“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黄布包起胡一刀的儿子。两人之间一点不像正在进行生死之战的对手,更像一对多年的好友。这就是理解,英雄之间那种发自内心的理解。
因为理解,所以信任,因为信任,所以就算是对手,也敢以命相交。不光苗人凤和胡一刀是这样,连胡一刀夫人也是这样豪气干云。苗人凤误杀胡一刀,胡夫人也以死殉夫,临死前,她放心地把儿子托付给苗人凤,毫不顾忌自己的丈夫就是刚刚和这个人比武而死。这也是因为理解,他知道苗人凤是怎样的人,所以放心地把后事交给苗人凤。
中国有句古话,“士为知己者而死”。这句话生动地表现了理解对人的激励性,一个人,当他面对别人理解和信任的时候,他是可以拿生命去报答的。
被称为中华民国第一高才的陈布雷,以盖世之才而成为蒋介石的左右手,虽然他在很多事情上有他自己的看法,但是他仍然做蒋介石的忠实信徒,直到最后自杀身亡。蒋介石抗战期间的很多文稿,都是出自陈布雷之手,如《西安半月记》、《告国民书》、《抗战建国纲领》、《抗战周年纪念告全国军民书》、《驳斥近卫东亚新秩序》等文章。但是陈布雷虽然得蒋介石所倚重,他却多次辞谢蒋介石给他升官,而且也不要多拿钱。这样一个才华盖世、品格高尚的人,为什么肯甘心为蒋介石所用,直至以自杀相报答呢?一句话,因为蒋介石对他的理解,对他的知遇之恩。
1939年,陈布雷50岁生日的时候,为了避开祝寿,找地方躲了起来。但是当日,他却收到了蒋介石亲笔写的贺词。
布雷吾兄五十诞辰: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蒋中正敬书。
并另附有条一张:
布雷吾兄:战时无以祝暇,特书联语以赠,略表向慕之意也。顺颂,时祉!中正手启12月26日。
陈布雷收到贺词,双手捧着,感动得无以复加,喃喃自语道:“蒋公勖勉期许之意,真不知何以报其惠也!”“知我者,蒋公也。”蒋介石知道陈布雷是既不爱官也不爱钱的人,所以给他亲笔手书贺词,这就是一份理解。还有一次,得知陈布雷的小女儿加入了共产党,蒋介石也没说什么,只是叹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这就是理解,他明白一个做父亲的难处,知道做父母的苦心。
正是这种种理解,能够让陈布雷和中国古代的封建士大夫一样,践行了以死报答“知遇之恩”的行为。
人生在世,我们谁不渴望一份理解呢?它是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最殷切的期盼。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酸甜苦辣,而一份真诚的理解能让人的心灵不孤独,能让所有的酸甜苦辣都因理解,而变得不是那么的凛冽,不是那么的难以忍受。所以我们总愿意走进那个理解我们的人,愿意向那个理解我们的人敞开心扉。从此,友情的种子,就会在彼此的心间生根发芽。
有人说,知己难求,还有句古话是:有酒有肉皆朋友,大难来时各自飞。那种交往,只是小人之交,真正的朋友,是不需要衡量金钱和利益的。
有两个人,自小到大是最好的朋友,长大后,其中一个出外闯荡,发财了,回家后给家里父亲祝寿。另外一个在家里的朋友很穷,穷得连送份贺礼的钱都没有,情急之下,他找了个空的好酒瓶,装上一瓶白水,封好,拎着前去拜寿。
见到儿时最好的朋友来了,有钱的朋友马上迎上前去,席上,他打开朋友带来的酒,请客人一起喝。结果,所有的人都发现了这瓶酒是假的。但是他并没有介意,仍然很高兴地和朋友一起喝完了这瓶用水代替的酒。
这就是真正的朋友。朋友的父亲过生日,没钱送礼,明知道可能会丢面子,提一瓶白水也要去,这样的气概,和古人“虽千万人,吾往矣”相比毫不逊色。而另外一个朋友,朋友来了,就是最大的友谊,并不在乎朋友提来的只是一瓶水。
友谊之酒,就是由理解酿成。真正的理解,能让简单的白水,也变成美味的佳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