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识人不能只看表面

识人不能只看表面

时间:2023-08-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司马懿举荐张郃为先锋,引军20万,出关迎战。这样,街亭就成为诸葛亮必经的要地,务必先断其要路,以绝其粮道。魏延长期累积的坏印象,使诸葛亮对他很厌恶,这不能全怪诸葛亮。诸葛亮为安全起见,又指派王平相助,并特别提醒王平,这是重任,安好营寨之后,派人画图持回,以便查阅。诸葛亮一生中最重大的失误就是指派马谡守街亭。

司马懿举荐张郃为先锋,引军20万,出关迎战。他料定诸葛亮一向谨慎,不敢走子午谷。这样,街亭就成为诸葛亮必经的要地,务必先断其要路,以绝其粮道。蜀军若一月无粮,自然退回。

诸葛亮这边,同样料想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街亭是交通枢纽,兵家必争之地,它既不险要,也没有城池,易攻难守。平常诸葛亮点将派兵,很快就安排妥当了,而此次却再三犹豫,可见很难决定。赵云想去,可诸葛亮顾虑良多,一是出于爱惜之情,不想派他去守这么艰难的地方。二是唯恐年轻人或者敌人认为派个老将守街亭,是蜀中没有大将了。至于魏延,诸葛亮每次想到魏延都停顿很久,半天没有反应,因为诸葛亮根本就不想理他,要不是魏延作战勇敢,很能打仗,诸葛亮老早就不要他了。魏延长期累积的坏印象,使诸葛亮对他很厌恶,这不能全怪诸葛亮。

马谡毛遂自荐愿守街亭,他说自己从来没有过战功,同事对此议论纷纷,说他就嘴巴会讲,其实一无是处。马谡想争取一点儿位置,所以再三请求诸葛亮给他这个机会。诸葛亮本不该答应,因为马谡的动机就不对,可马谡跟他关系密切,他经不住马谡的请求,才答应了下来。

诸葛亮为安全起见,又指派王平相助,并特别提醒王平,这是重任,安好营寨之后,派人画图持回,以便查阅。凡事商议妥当而行,万万不得轻易私自决定。又派高翔屯兵街亭东北的偏僻小路,以便及时引兵救援。再指派魏延在街亭之后,以便接应街亭。一攻一守,俨然是大战的关键。诸葛亮还是不放心,要赵云、邓芝各引一军出箕谷,以为疑兵;自己则统领大军,兵出斜谷。

诸葛亮远离家人,只身在外指挥作战,难免会有一两个人跟他越走越近,这是当统帅的人,尤其是君王要特别注意的。君王应该跟所有人都保持安全的距离,不应该有近臣,因为近臣往往是祸乱的根源。诸葛亮不应该因为马谡跟他越走越近,就称马谡是了解他的人,并加以赞誉之词,导致马谡敢强求机会,甚至不惜跪地请求出战,诸葛亮对此多少要负责任。

马谡立下军令状,说街亭若失,请斩全家。以前诸葛亮听到这种话会不高兴,不是说他迷信,但动不动就说死说斩的,是很不吉利的。

诸葛亮一生中最重大的失误就是指派马谡守街亭。街亭至关重要,此地一失,这次北伐注定无望。马谡没有实际作战经验,刘备临终也再三交代,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但诸葛亮还是重用马谡,甚至答应了他守街亭的请求。诸葛亮一生,很少像这样情感超过理智。实际上,当时还有比马谡更合适的人,可他为什么都不考虑呢?

我们现在无意批评诸葛亮,我们只是提醒大家,情感超过理智的时候,很可能要犯错,像诸葛亮这样的人,都会有这样的过失,何况我们一般人?所以我们做事情的时候,要特别谨慎。当你越有信心,越坚强的时候,一定要警惕是不是有一种力量让你偏离正轨。诸葛亮如果找赵云商量一下,我相信赵云会建议让魏延去守街亭,因为魏延这个人,逼他的话,他可能会叛变,但如果给他机会,他就会好好表现。那不就什么都好了吗?

诸葛亮曾说:“知我者,幼常也。”可见其对马谡的赏识。诸葛亮看重马谡提出的策略,却没有全面地识人用人,忽略了马谡言过其实的缺点。马谡虽有才能,但言过其实,不适合独挑大梁,做参谋还可以。所以,领导首先在识人方面应该全面把握,充分认识人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这样才能保证在用人的时候两方面兼顾,所用即所长而非所短。

举例来说,甲能力强,办事热心,思虑周到,可惜手脚不干净,钱财方面相当不可靠。这样的员工能不能用?不用的话,浪费了一位有用之才;用的话,经常提心吊胆,也有可能造成祸害。这种两难最好用兼顾的方式,把用与不用合起来想,也就是用其所长而防其所短。换句话说,只要不让他有机会经手金钱,当然可以让他一展长才。对于他的长处,尽量加以鼓励,使其如愿以偿,获得表现的机会;对于他的短处,用不着大张旗鼓广为宣扬,使其抬不起头来,那样等于毁掉一位人才。扬善隐恶,对甲而言,殊有必要。

扬善隐恶,并不是忘记他的缺失,而是伺机预防,防患于未然。但是,在防弊之外,尚须重视兴利,要提供合适的机会,让员工的长处有显著的表现,这便是人尽其才。人人能够尽才,即是人人可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