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有一句名言:“为自己的梦想打工。”通过这短短的一句话,我们就能够看出李嘉诚的雄心壮志,而这也正是他成为华人首富的重要因素之一。
14岁那年,父亲病倒了,李嘉诚作为长子,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一开始他在一家茶楼做伙计,一年后,进入舅舅的钟表公司。1946年年初,17岁的李嘉诚突然离开势头极佳的中南公司,去了一家小小的名不见经传的五金厂做推销员。在这个时候,李嘉诚的舅舅庄静庵就已经看出李嘉诚志气不小,不甘于平庸。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李嘉诚就跳槽到塑胶公司。他很快成为这家公司出类拔萃的推销员,18岁当上部门经理,20岁被升为总经理,深得老板器重。正当春风得意的时候,李嘉诚再一次做出了令人吃惊的举动——他又一次要离开。
经过几年艰苦生活的磨砺,李嘉诚逐渐成熟起来。干推销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毕竟还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属于董事长的,企业的成败都与自己的关系不大,这不能满足他向社会证明自身价值的渴望。
终于,李嘉诚下定决心要自立门户。1950年,22岁的李嘉诚辞去了总经理一职,尝试创业。当时,他的资金十分有限,几年来的积蓄仅有7000港元,根本没法开办自己的企业。于是他向叔父及堂弟借了4万多港元,再加上自己的积蓄,在港岛的皇后大道开设了一家生产塑胶玩具及家庭用品的工厂,并取荀子《劝学篇》中“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之意,将厂名定为“长江”。从此,香港多了一家工业企业——“长江塑胶厂”。李嘉诚,一个打工仔,在工作时勤奋学习,他经常把一些东西记在卡片上,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看。在舅舅的钟表厂上班的时候,他还利用打杂的空闲时间跟师父学艺。心灵手巧的他,仅半年时间,就学会了各种型号的钟表装配及修理。后来在塑胶公司工作时,他虽然已做了经理,仍然经常去车间工作。
那几年,李嘉诚并不是在打工,而是在积累自己的经验和人脉。他所做的一切,都在为后来自己的创业做准备,所以才有了之后的李嘉诚。现在很多人都梦想着创业,觉得给别人打工实在太浪费时间,于是他们四处借钱创业,却屡遭失败,这是由于他们不懂经验和学习的重要性。还有些人,在工厂里打工时,也梦想着有一天能自己创业,但是他们从来不想着去多学习些知识,多做些准备,结果在工厂里打了一辈子的工。
实际上,有成就的人,都是在年轻的时候就立下了志向,并且无论处在什么处境下都不曾改变。无论是比尔·盖茨还是乔布斯,又或者是马化腾、马云等,他们也都是从小职员做起的。至于他们能在日后成就自己辉煌的事业,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他们的技术能力、学习能力等,但是关键的一点却在于,他们无一例外地在小职员时期就开始了日后创业的准备工作。这也使得他们在工作中充满激情,并能在通过不断地学习,掌握了足够的技能时,毅然决定放弃高薪,去实现自己从小立下的志向。
齐勃瓦出生在美国乡村,只接受过很短的学校教育。15岁那年,家中一贫如洗的齐勃瓦到一个山村做了马夫。不甘心一辈子做马夫的他,通过不断地努力,在3年后终于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旗下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齐勃瓦下定决心,要做同事中最优秀的人。当其他人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的时候,齐勃瓦却默默地积累着工作经验,并自学了很多有关建筑方面的知识。
每天的晚饭过后都是工人们的娱乐时间,一群人总是聚在一起闲聊天或是打扑克,只有齐勃瓦独自躲在角落里看书。有一天,公司的经理到工地检查工作,当他视察工人宿舍时,看见了齐勃瓦手中的书,又顺便翻了翻齐勃瓦记的笔记。他把齐勃瓦叫到了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
齐勃瓦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者,是不是?”
受到经理赏识的齐勃瓦很快就被破格升任为技师。当时出现了很多讽刺挖苦他的人,齐勃瓦却说道:“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我要使自己的工作所创造出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我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公司的主人。”
通过自学,齐勃瓦了解了许多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在25岁那年,齐勃瓦担任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又经过一番努力,齐勃瓦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因为在几年过后,卡内基亲自任命齐勃瓦担任自己的钢铁公司的董事长。
我们的人生需要我们自己来负责。一直抱着打工的心态,就很难跳出“打工仔”这个圈子。我们要想到以后,要想到为以后做准备,从而不断充实自己,这样才是真正地为自己、为梦想打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