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公民”也好,“企业责任”也好,根本是对人生的意识。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要想清楚。核心思想应该是:让你周边的人幸福,你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反之,你的幸福不会持久,甚至难以存在。
慈善就是一件能够让周围人幸福的事情。多年来坚持做慈善,已经成为了李嘉诚的一种生活,但是他却并不喜欢给自己留名,如建纪念碑、命名大厦、出席颁奖典礼等,他甚至相当反感这样的事情,因为李嘉诚说过,自己做慈善不是为了沽名钓誉,仅仅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一份安稳。
2010年,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联合发起的“捐赠承诺”行动,目前已有40位亿万富翁或家庭承诺,将把自己的过半财产捐献给慈善事业。据美国媒体估计,此次行动,承诺捐赠额将超过1250亿美元。
巴菲特的财富排名美国第二,其身家大约460亿美元。巴菲特承诺捐出99%的个人财富,按他的话说,“剩下1%足够用。”
据《福布斯》杂志推算,美国前400名富豪名下的财产合计大约1.2万亿美元,若他们都能捐出一半的财产,善款总额可望达到6000亿美元。
巴菲特曾经谈到过他做慈善并不是为了名利——他也不需要更多的名利了。他还曾说过:“我觉得做慈善者,格外让人尊敬。我捐款做慈善,对我的影响并不大。我依然可以住我想住的房子,看我想看的电影,去我想去的地方旅行。
巴菲特说:“很多人可能都会放5~10美元进募捐箱,数额不大。可这样的捐款,是可能对他们的生活带来影响的。他们捐出的每一美元,本来会有其他用途的,现在却因为做慈善、帮助别人,而做出了自我牺牲。
“我们需要大额慈善。但这样的小额慈善的行为和态度,会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好。”
做慈善,是不能用数字来衡量的,也不能是为了沽名钓誉。把钱、利益和公益的事情挂钩,那就不是真正的慈善,而只能是炒作。做善事,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名利之心,而是单纯地发挥自己的价值。为了帮助别人而做,这样才是真正的慈善。
不求名利的慈善精神,是分享、是关爱、是善良,既平凡又伟大,既朴素又高雅。这样的人,他们总是在默默无闻地帮助别人,从来不要求回报。对他们来说,做善事,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满足和幸福。
慈善,是一个造福大家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内心的满足和幸福是最重要的。若为了名利去做慈善,无疑是在给这两个字抹黑。所谓慈善,要先有“慈”,才有善。这个“慈”,是本着对人的关怀的感同身受,有这种感受,自然不会为名利所驱使。而当你做了慈善之后,别人的快乐就会转变成自己的幸福。只有这种不为名利的慈善,才能让你体会到幸福,才是真正的慈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