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
我会不会死?
周末,8岁的航航跟随爸爸妈妈回乡下老家参加了一位亲戚的葬礼。航航看到非常伤心的妈妈悲声痛哭的情景,并印在了心里。
回到家后,航航马上问:“妈妈,你会死吗?”当时,没有留意的航航妈妈回答:“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是妈妈能活到一百岁,离死还早呢。”但是,周一,航航就不肯上学了。问其原因,航航说,他不想离开妈妈。
晚上,航航妈妈给儿子盖好被子关灯时,航航突然问:“妈妈,我会不会死啊?人死了以后会变成什么?会下地狱吗?有地狱吗?”在黑暗中听到儿子这样问,把航航妈妈吓了一跳。
看着儿子一脸不安的样子,航航妈妈真是有点儿惶恐。她内心对死亡也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甚至也有一丝害怕。她不知道如何和孩子探讨“死亡”这个问题。
心灵困惑
孩子的困惑
三年级的陈聪:那天我问奶奶:“每个人都会死吗?”奶奶说人都会死,她也一样。我非常难过,不想失去奶奶,又问:“那死了,还能见到奶奶吗?”奶奶却回答:“我埋在泥土里,当然见不到了。”人死后,为什么要埋在泥土里?为什么就见不到了?我不想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分开。
五年级的王翔:人死后为什么要火化呢?火化的时候疼吗?
四年级的方希:人死了之后会变成鬼,下地狱?还是会变成天使,上天堂?还是会变成星星?死了之后,去哪里呢?人死之后,会不会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再复活?
父母的困惑
许女士:孩子最近怎么问的问题都跟“死亡”有关呢?我是撒谎告诉他人不会死呢,还是说每个人都会死呢?直接说,每个人都必然会死,会不会吓到他?
林先生:自从孩子无意间在电视上看到死亡的画面,他就非常担忧自己将来死后会怎么样。他时常和我谈起死亡之后会怎么样这些话题,我也非常难过,但不知道如何消除他这种恐惧。
答疑解惑/人死了,就不会再活过来
死亡是一个自然现象,就像花朵会凋谢,小草会枯萎一样,都是很自然的。
我们年纪尚小,生命才刚刚开始,所以死亡离我们很遥远,还有数十年的时间,所以我们不必为那么遥远的事情担心。
关于死亡,大家可能有很多幻想,比如变成了鬼,下了地狱,会受很多苦。这不是真的,科学早已经解释了并无鬼神一说。
其实我们每个人就像是一朵云。一朵云在天空消失了,我们可以说它死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云朵并没有真正死去。它变成了雨水,流入江河湖海,滋养着万物。就连我们手中的冰淇淋,也可以说是云朵的延续。
死亡,并不完全是生命的消逝,还是生命的转化和延续。虽然亲人总有一天会离开我们,但是我们的身体里每时每刻都流淌着他们的血液,存放着他们的细胞,承载着他们的精神,我们是他们生命的延续。
故事《长大后做个好爷爷》里讲,小小熊每周五都会去看望熊爷爷,他们一起吃茶点,一起爬上树屋看风景,熊爷爷还会给小小熊讲故事。
后来,熊爷爷越来越老了,只能窝在沙发里给小小熊讲故事。最后一次见到熊爷爷是在医院里,熊爷爷连讲故事的力气都没有了,于是小小熊反过来给熊爷爷讲故事,讲他们在树屋里看风景的故事。等故事讲完的时候,熊爷爷已经永远地睡去了,再也不会醒来。
小小熊在妈妈怀里抽泣着说:“等我当了爷爷,我一定要做个好爷爷,就像爷爷那么好。”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千万不要浪费。我们要珍惜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光,珍惜生命、珍惜生活。
写给家长的话/变死亡困惑为“生命教育”
孩子对死亡的意识远比大人想象的要早。对于孩子提出的“死亡问题”,家长若总是遮遮掩掩,模糊回应,会让孩子更加焦虑和恐惧。
给孩子安全感
孩子最恐惧的是有一天爸爸妈妈也会死去,这时候父母要告诉孩子:“不要怕,爸爸妈妈会看着你长大,我们还会在一起生活很久很久。”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在陪伴着他,爱着他,保护着他,他就会有安全感。
一位妈妈在临终时,对孩子说:“妈妈不久就要到天上为你去种一棵枇杷树(儿子特喜欢吃枇杷),如果你以后学习努力,各方面都很好,那么妈妈就会非常高兴,那棵枇杷树上的枇杷也就会越来越多。”
这位妈妈充分理解了孩子的心情,用温馨的语言让孩子知道无论什么时候,父母都会陪伴他。这样,孩子对死亡的恐惧就不会转化为焦虑,同时也帮助孩子对死亡有了正确、健康的概念。
给孩子上“死亡课”
美国的家长更倾向于做出最为直截了当、简单明了的回答。他们将“死亡”视为一种“情感知识”存入孩子的“知识库”,以便将来宠物或者家庭成员真的离开人世时,孩子可以动用他所需要的“情感知识”,来理解他将面临的深深悲伤究竟是怎么回事了。
10岁的尼克养了只猫,取名沙罗,十分疼爱。当沙罗被车子碾死后,尼克悲痛难忍,痛哭不已。父亲罗布把小猫的尸体收拾起来,然后带着一个工具箱和一些板条,来到儿子身边,对他说:“我认为我们应该在院子里为沙罗举行一个葬礼,你来帮帮忙,好吗?”尼克含着泪水答应了。他们钉了一个小箱子,在里面垫上一个柔软的材料,还在院子里挖了一个小墓坑。第二天早上,全家聚集在一起,为小猫沙罗举行了一个小小的葬礼。
事实上,美国一些小学校里甚至开设了别具一格的“死亡课”。由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殡葬行业从业人员当教师,跟孩子们认真地讨论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并且让学生轮流通过演剧的方式,模拟一旦遇到亲人因车祸死亡等情形时的应对方式,或走进火葬场参观火葬的全过程,甚至设计或参加一台模拟的“向亲人遗体告别”仪式,等等。
引导孩子珍惜生命
更为重要的是,家里的小宠物死了,或者童话书里的主人公去世,都是可以给孩子渗透“生命教育”的时机。父母的提示,目的不仅仅是让孩子认识到死亡,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快乐地认识人生,懂得珍惜生命、珍惜生活。比如,父母可以在孩子追问死亡问题时,给他们看《汤姆的外公去世了》《爷爷有没有穿西装》《老鼠爷爷的告别信》《出生后的一天又一天》等书籍,引发孩子对生命的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