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
案例一:也太俗了吧!
雨蒙正在看小说,这时,刘丽叫住她问:“快看看,我穿这身衣服出去怎么样?”雨蒙抬起头,扫了一眼她的装扮,皱眉道:“也太俗了,你什么眼光啊?上衣跟裤子不搭配,你还不如穿平时那身衣服呢!”刘丽原本愉快的心情瞬间变得有些失落,嘟着嘴说道:“我感觉还行啊!”雨蒙头也不抬地说:“土死了,你赶紧换了吧!”刘丽被说得越来越生气,最后连出去的心也没了,干脆躺床上睡大觉。
第二天放学,雨蒙刚走到宿舍门口,就听到屋内刘丽说:“她以为她谁啊,就她眼光好?有什么了不起的啊!什么好心情也没了。”雨蒙还不清楚她在说谁,进门就问道:“哟!这是谁惹咱刘大小姐啦?”刘丽见到她,冷哼了一声,不再理会,雨蒙更加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从此,刘丽很少和雨蒙搭话,甚至都不拿正眼瞧她。
案例二:“调解”和“凋解”
课堂上,语文老师正在黑板上抄写一句话,台下的同学们都盯着黑板仔细看,突然,李隐大叫起来:“老师,你把‘调解’的‘调’写错啦!哈哈……”笑完以后,还看看周围的同学有什么反应,似乎在为自己能抓住老师犯错而洋洋得意。而其他同学也开始瞎起哄,整个课堂秩序变得乱七八糟,语文老师声色俱厉地制止大家乱闹,脸色变得铁青。
这时,王鑫站起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老师写的这句话是我作文里的,是我错把‘调解’写成了‘凋解’,老师是在纠正错别字,不过李隐好细心,一眼就看出来了,我到现在才发现。”语文老师接着说道:“不错,我本就是要拿这句话作为改正错别字的例子,像这种情况很多同学都容易犯,所以,大家以后要注意。”
在那次课堂上,老师本要批评李隐一顿,但因为王鑫的解围,老师也就不再计较。同时,也免去了李隐会遭到同学们嘲笑的尴尬,这让李隐对王鑫既感激又充满好感。
案例评析
在平时和别人接触的过程中,总会有与他人观点不同的情况,也就是说,我们对某人或某事都有什么意见。但通过细细品味,不难发现,我们所说的不同意见往往是建立在否定他人意见之上的。就像“案例一”中的情况,雨蒙认为刘丽的穿着很俗气,而刘丽却觉得还可以,雨蒙提出让刘丽换身衣服,言外之意也就是刘丽的眼光有问题,再深点儿说,就是讽刺刘丽是个土包子。这样一来,雨蒙原本的好意,反而伤害了刘丽的自尊,结果适得其反,破坏了彼此的友谊。
我们平时跟朋友讨论某一事情,或者朋友希望我们给其提点意见,又或者我们主动提出不同的看法时,总觉得说得直白些可以使对方好理解并重视和采纳自己的意见,忽略了对方的内心感受,很容易使我们的好意变得令人生厌。
而“案例二”中的李隐同学,或许是他无心之失,但打断别人,断章取义,曲解了老师的本意,扰乱课堂秩序,以至于他提的意见是错上加错,不仅得罪了老师,还哗众取宠。不过好在,王鑫替他解了围,用夸赞的方式给李隐提出了正确的意见,不致让他陷入窘迫之中,同时也给了老师一个台阶。
所以说,给别人提意见,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很多时候,得罪了人还不自知。即便我们的意见是正确的,可以为对方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但若表达意见的方式不好,反而会激起对方的抵触心理,因此建议就不太可能被对方听进去,更不要说采纳了。
让别人明白并接受我们的好意,在不激怒对方的前提下,提出不同的意见,是需要一些技巧的。
让你更受欢迎的小技巧
先肯定别人的意见,再提出自己的意见
比如,做阅读理解时,有位同学让你帮忙看看他做得如何,结果你发现他理解的方式有些偏差。这时,你不妨这样说:“你理解的方式蛮新颖的,这个角度不错,相当贴近主题,不过你看,下面那些段落讲的是……”
先肯定或称赞对方,再提出不同意见,这样显得我们公正和客观,也容易让人接受。假如我们硬邦邦地说:“你这样理解不对!”就很容易打击和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使人家难堪,当然人家也就不会接纳我们的意见,甚至不愿再与我们交往。
用商量的口吻给对方提意见,不用命令或过于绝对的语气
比如“我觉得这样也可以,你看行不行呢?”或者“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考虑吗?”用这样温和的口气,可以使对方清楚,你还是很尊重他的,即使到头来,对方依旧不选择你的意见,也不会对你产生反感。
在发表不同的意见前,可表现出不好意思或难为情的神情
如果说,我们的意见与对方的看法有很大分歧,直说可能会伤害友谊,就不如在说前表现得欲言又止,这样可以让对方事先有个心理准备,也会勾起对方的好奇心,劝你赶紧说,没关系。这时,我们还要带上一句“那我就说了,你别在意”。这样,即便我们的意见有些攻击性,也不会令对方感到难堪,反而更加理解你刚才犹豫不决的原因,同时,也让他清楚你其实是很在意他的。
给别人留出不接受的空间
当我们在给别人提意见时,绝对不能抱着必须让对方按照我们的意见去做的态度和口气。在给别人出主意或提意见时,我们不妨加上一句“我不确定这样做对不对,但我认为你这样做或许会好一些”,让对方有个选择的空间,使我们给对方的意见不是命令或压力,而是轻松的选择,这是尊重对方的表现。
若对方采纳了我们的意见,还需了解一下对方的感受
别人能接受我们的意见,当然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事后别忘记关心对方是否进展得顺利。就比如说,我们向对方提供了一套解题方法,随后问问他这个方法是否有意义,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父母引导
父母如何引导孩子巧妙地说出不同的意见,这还是要从以身作则说起。有些家长希望孩子很听话,因此,常用命令的口气对孩子说,“你不能那样做,你必须这样做才对!”在这种绝对命令,没有选择和思考范围的要求下,孩子自然也会养成把意见变成命令的习惯,不容别人反对。
尽管家长是担心孩子受到伤害才命令他不许做什么,但是,用这样的方式提意见,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梦苒17岁了,但却依旧不会做饭,当她听同宿舍的同学们说自己都会做什么时,特别羡慕,于是,回家后,她想让妈妈教她怎么做饭。
女儿要学做饭,妈妈当然乐意。于是,厨房内,母女俩上演了一台学艺大戏。女儿在切葱的时候,全都切成了段,妈妈见了说道:“切成段不容易炒出葱花的香味,你不如试试切成葱丝。”女儿听妈妈的,重新切成了丝状。切土豆时,梦苒觉得切块方便,于是都切成了大块儿。妈妈在一旁看她操作,又说道:“你想炒酸辣土豆丝,还是醋溜土豆片,还是粉条炖土豆块儿?”梦苒想了会儿,说:“炒酸辣土豆丝。”于是又把块都切成了丝。就这样,在妈妈循循善诱的引导下,一盘酸辣土豆丝出锅了。虽然炒得不怎么样,但母女俩都很开心。梦苒说:“妈,明天你继续教我!”妈妈笑着说:“你不嫌我啰嗦啊?”梦苒说:“哪能啊!我很喜欢你教我做菜。”
父母在给孩子提意见的时候,要让孩子学会选择,而且选择的范围越自由,孩子越会发现,给别人提意见应该是轻松且愉快的,而不是命令。同时,孩子若用强硬的口气给家长提出不同意见,别急着发火,可以冷静地再给孩子摆出一条更恰当的方法,让孩子清楚,做事情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不可以强迫别人去接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