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
案例一:好心管她,反被当成了驴肝肺
芷萱感冒了,而且很严重,为此还特意请了几天假,一个人在宿舍休息。
这天,芷萱想要洗头发,同宿舍的好友凌念说:“你感冒的这么严重,天气又很冷,先别洗了。”芷萱看她态度坚定,就先答应了。
然而,等凌念中午回宿舍后,听芷萱咳的更厉害了,过去一看发现芷萱的头发还潮着,她立刻生气地问道:“你洗头发了?”
芷萱边咳边说道:“头发太油了,不洗心里总觉得不舒服!”
凌念看芷萱这么不管不顾,心里顿时就升起一股火,批评她说:“那你就不管自己的死活了?你看你现在咳的,要不是我替你瞒着,你爸妈早把你接回去了,你现在病成这样,能不能对自己负点儿责?”
芷萱有些委屈地说道:“慢慢就好啦!你看你说的。”
凌念认为芷萱根本就没听进去,更生气了“嫌我啰嗦,你以为我愿意管你啊!我是为你好,可你却……现在好了,自作自受了吧!”
芷萱听到这里,觉得凌念说得有些过分了,说道:“我愿意的,行了吧!”
凌念听芷萱还强词夺理,觉得自己是吃饱了撑的瞎管闲事,说了句:“是我犯贱好了吧!”扭头就不再理会芷萱。
从那次事后,凌念和芷萱两人谁也不理谁。但事情过去很久,凌念觉得自己那天说话是过分了些,可一想芷萱当时的态度,又气从心来。
案例二:不再偷传答案的小字条
又到了每个月的例行考试,当天,范逸正紧张地做题,突然发现同桌鬼鬼祟祟地正偷偷地写一张小字条,写好后赶紧丢出去,范逸很清楚,那是在传答案,但他当下并没有说什么。
等考试结束后,他对同桌说:“卷子上有道题我不会解!”他同桌笑道:“你不早问我!”范逸说:“还是你厉害啊,只是你把答案给我了,我还是不会!以后对你有依赖了,一天到晚管你要答案,等到了真枪真刀的时候,我岂不是死的很惨?”他同桌哈哈大笑起来,范逸笑道:“平时你太爱帮助大家,只是学习是个人的事情,老师如果只给咱答案不教咱分析理解,咱还是什么也学不到!”他同桌理解地点点头,范逸继续说道:“如果有人管我要答案,我也会感到为难。给吧,会让他们变得思想懒惰,不给又显得自己小气!不过,还是希望每个人都是积极向上的!”
那次谈话后,等到再有考试,范逸的同桌不会再到处给别人写答案、传字条。虽然遭来不少埋怨,但他更不想因此而害了他们,时间久了,也就没人为难他了。相反,他开始经常和大家一起分析研究问题,对范逸则充满了感激。
案例评析
对于朋友,还有身边所关心的人,我们希望他们健康、快乐、向上,也希望他们是优秀的。不过谁都有做错事情的时候,若朋友做错事,我们会义不容辞地帮助他,觉得这样才对得起彼此的情谊。
可“案例一”中,凌念抱着那样的态度关心朋友,似乎还威胁到了彼此的关系。我们批评对方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用那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会不小心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想一想,当一个人语气不善,又是呵斥又是埋怨又是吓唬地批评我们时,我们亦会感到委屈,觉得他一点也不顾及我们的脸面,像批评小孩子一样把我们说得无地自容。
别人犯了错误,总会激发出我们内心的正义感和责任心,可必然也会引起一股怒气。我们看到过不少在盛怒之下批评别人的事例,往往是不欢而散,因为批评者的善意对被批评的人来说,绝对是件不光彩的事情。
我们做错了事情,也不愿面对别人的横眉冷对。我们该理解被批评者内心的感受。过激的批评,会给别人增加压力,还会认为我们咄咄相逼,不给他留情面。这种咄咄逼人的善意只会使他心生怪罪,甚至引起他的不满和反抗心理来维护自身的尊严,再严重些,甚至可能还会滋生事端,毕竟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被别人严厉地指责。
况且,在情绪激动时,人是很容易失去理智的,说的话大概很少经大脑思考,也许有很多话都不是我们的本意,然而说出的话如泼出去的水,一旦不小心伤害了对方,事后是很难弥补的。
因此,我们有必要避开情绪激动的时间段,用理智且有条理的方式去说服别人。就像“案例二”中的范逸,他看到同桌犯错,并没有当时就批评他,而是等事后自己考虑清楚,用比较温和且低调的方法告诉同桌如何正确对待帮别人打小抄这件事。
我们应该清楚,批评别人的目的是为了纠正对方的行为,出发点是善意的,也就应该做到善始善终,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绝对不能用情绪化的方式去批评别人。
让你更受欢迎的小技巧
批评别人的时候不应该用斩钉截铁的语气
“你这发型真难看”相比较“你的发型与脸型蛮配的,只是稍微有些不合适”,第一种说法只会让人难堪,而第二种说法则更容易让人接受。
因为,一个人若做错了事情,他心底还是有少许内疚的,然而斩钉截铁的批评却会让对方无路可退,容易激起人的反抗心理。而第二种说法,先肯定再表露些遗憾,一是给对方留了面子,在他心知肚明的情况下给了些安慰,二是表明我们一直很用心地在观察他,对他的情谊是发自内心的。
说话时别忘了用“我”字
批评别人时,一定是在发表我们个人的意见,但若没有主语的话,可能会挫伤对方的自尊心,导致他产生自卑感。比如“你简直太大意了!”这仿佛是在告诉对方,所有人都已然清楚他的错误,都对他产生了意见,他就会感到无地自容。而前面加上“我”字,比如“我觉得你有些大意了”,这相当于只是你个人的看法,对对方的冲击力会小很多,也不会使他产生过度的压抑感。他会因此很乐意接受你的说法。
不要埋怨指责,而是体会
平时,我们在批评别人时,总喜欢说“你顽固不化,根本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你一点责任心也没有”“你自私得很,一点都不把别人放在心里”,等等,这种带有埋怨色彩的批评,显然会刺激到对方,使之与我们反目。所以,应尽量避免。
体会的方式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在批评对方时,先在心里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这样说表示理解对方吗?二是如果换成是我,听了这些话我会有什么感觉?
父母引导
孩子上中学后,相当于是成年人了,为人处世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是值得家长感到欣慰的地方,可孩子们虽然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但面对别人的错误,往往很轻易地就一竿子打到底。
比如,孩子的某个朋友做错了一件事,他在批评朋友的时候,就将朋友过去的种种都说出来,还来个最后总结,将朋友伤得体无完肤,影响到了彼此的关系。所以,家长需要让孩子懂得,在批评别人时不翻旧账,就事论事,点明主题为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