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
案例一:敢说我坏话,打得他满地找牙
一天,张羽的好友悄悄跟他说:“李新在班里到处说你坏话,说你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还说你经常看不健康的东西!你以后要注意了!”张羽听到好友这样说,顿时觉得很气愤,说道:“他个渣子,我又没找过他事!”那好友道:“你忘记啦!那天他想借你那双品牌球鞋穿,结果你没借他!”得!张羽更是生气了。
而更让他气愤的是,过去一直跟他关系不错的女生,最近总对他躲躲闪闪,看他的眼神还带着警惕。是可忍孰不可忍,虽然他向要好的几个朋友解释了一番,大家出于理解不再多想,但张羽始终咽不下这口气。因此,他特意找几个朋友帮忙看着李新,要抓他个正着。
一日中午,好友急急忙忙找到张羽,说李新又在班里跟别人说你坏话,张羽愤怒地跑过去,进了班直接走过去,拎着李新的衣服领子就是一巴掌扇过去,把他按在脚底下拳打脚踢。同学们拦的拦,叫班主任的叫班主任。虽然事后都对他二人做了处分,但张羽依旧对李新恨之入骨,而李新也未曾咽下那口气,一直想找机会揍张羽一顿。
案例二:一份情书的风波
沈燕在翻书桌箱的时候,竟翻出一封写着“沈燕亲启”的信,而令她手足无措的是,这竟然是一封情书,还是她暗恋许久的班长写给她的。
沈燕一时拿不定主意,于是就告诉好友,好友说这机会难得。于是,沈燕下了决心。放学后,沈燕拉着好友来到班长座位上并羞涩地将一封信塞给他。
然而等到第二天,班长对沈燕说:“不好意思,咱还是做朋友吧!”面对这样的回答,沈燕蒙了,她急忙找出那封信给班长看,班长看后皱着眉头说:“这可能是别人的恶作剧!”说完后,尴尬地走开了,留下沈燕一个人欲哭无泪。
沈燕把事情告诉好友,好友仔细地回忆了一遍,说:“前两天我经常看到穆珊坐在你那里,还翻过你的书,她一直看你不顺眼,应该是她捣的鬼!”
果然,后来班里就传开沈燕真情告白被甩的丑闻,而最得意的莫属穆珊。所有同学都以为沈燕会迁怒穆珊,然而令大家奇怪的是,沈燕不仅不找穆珊的麻烦,每次见到穆珊还脸带笑意。
过了许久,大家才回过味儿来,原来是沈燕不想与她斤斤计较。也正是如此,大家反而更加喜欢沈燕,班长对沈燕也多了许多敬意,倒是穆珊,还特意偷偷写了封信向沈燕道歉。
案例评析
过去时常听身边的朋友说:“我到死也不会原谅那个伤害我的人!”的确,无论别人的伤害是无意还是故意,都已经给我们造成了痛苦。可记恨也好,报复也罢,折磨别人的同时,我们同样也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在“案例一”中,李新的行为确实过分,让我们也深感气愤,但张羽却把维护自己的名誉变成了报复。可报复过后不是痛快和畅爽,反而是更深的仇恨和事端。试想,若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让周围的朋友看到如此冲动、暴力的我们,势必会影响彼此的关系。
假如我们花太多的时间去记恨一个或许只是过客的人,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心情,而且还会使我们就像一只围着磨盘转的驴子,只看得到眼前的愤怒和恨,却始终放不开自己去接受更广阔的天空。甚至在走路、吃饭、睡觉时,脑海中都在想着用怎样的手段去表达自己的愤怒。
西德尼·史密斯曾说:“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场合:你打算用愤恨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
其实,真正伤害我们的,事情本身只占到一半的原因,而另一半则是我们自己的无法原谅。在“案例二”中,沈燕所承受的恶作剧堪比耻辱,但她却没有丝毫的怨恨和报复,依旧坦然面对一切,不因愤怒失去理智,做出更加难堪的事情。她的这份大度不是怯弱,而是比仇恨更需要勇气的宽容,因此,她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得到了更珍贵的友谊。
“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仇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宽恕却首先能使我们获得一身轻松。如果是有人故意伤害我们,那么他的目的无非是看着我们痛苦难过,但假如我们依旧开开心心,只会使他更加尴尬难堪。可若对方是无心伤害,我们的谅解和宽恕,亦是对他的一种解脱,使之对我们充满感激和敬意。
不妨回头想一想,我们似乎都是在遭受磨难的过程中渐渐成长起来的。
因为曾有伤害过我们的人,所以我们的心智越磨越强;
因为曾有欺骗过我们的人,所以我们的智慧越垒越高;
因为曾有鞭策过我们的人,所以我们的斗志越激越昂;
因为曾有遗弃过我们的人,所以我们的独立性越来越好;
因为曾有绊倒过我们的人,所以我们才懂得跌倒后爬起来。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感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假如没有夜的黑,我们又岂知星辰的魅力?
让你更受欢迎的小技巧
主动表示敬意,化敌为友,赢得掌声
林肯在竞选总统前的演讲上,遭到一个参议员的羞辱:“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自己是个鞋匠的儿子。”
“我非常感谢你使我记起了我的父亲,我知道我做总统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好。”稍后他又说:“据我所知,我的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过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接着他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地帮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的手艺是无人能及的。”这时,所有的嘲笑变成了掌声。
曾有议员对林肯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
无论他人的伤害是有意还是无意,将对手化为朋友,永远是智者之举。即便做不成朋友,彼此相安无事也比处处针锋相对的好。
退一步,海阔天空
对于伤害我们的人,给他们最大的惩罚,无非是让他们陷入良心的谴责中,而不是义正严辞地与之争辩。有句话叫“解释等于掩饰,掩饰等于事实”。有时我们说的越多,别人不一定相信,而越保持安静,反而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赖。时间久了,公道自在人心。
分清情况再做决定
给那些伤害我们的人留出解释的时间,如果他并非有意,我们应当大度地放下成见,原谅他的过错,这样会让我们得到一份更加真挚的友谊。若对方是故意伤害,也不需要与之记恨或报复,笑一笑,反而会让自己获得一身轻松。
父母引导
被仇恨蒙蔽双眼和心智是非常可怕的,家长们从电视或网络上经常会看到一些青少年犯罪的事情,而起因往往就是那些芝麻绿豆大点儿的小事,结果却弄得深仇大恨一般,惹祸上身。因此,家长必须注重对孩子青春期成长的正确引导,以避免孩子冲动地做出傻事。
晚饭前,儿子和父亲正在看电视,而电视中正在播报两个少年因被朋友出卖,冲动之下将其砍杀的事情。面对这样的事情,父亲问儿子:“你觉得那两个人做的对不?”儿子说:“对什么呀?就是杀了那人,不也把自己搭进去了吗?这两个人太傻了!”父亲说道:“嗯!太冲动了!如果有人出卖了你,你会怎么做啊?”儿子说道:“顶多揍他一顿!”父亲说道:“他要是拿着刀找上门来呢?你就不担心他比这两个小伙子还莽撞?”儿子一时无语,想想也是。
父亲继续说道:“以后的路还很长,要接触的人会越来越多,有心眼不错的,但也有心态不正的!无论遇到什么人什么事,太计较不会有好结果!相反,不去计较,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儿子坐一旁,理解地点点头。
上了中学,孩子虽对自身的约束越来越强,凡事也会三思而后行,但有时依旧难以自控。所以,在平时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家长需要借助一些既定的事实来引导孩子,使孩子渐渐地清楚仇恨的恶果,亦明白宽恕他人的好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