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
怎样都躲不过的提问
黄哲他们班换了新英语老师,大家都对这位新老师花白的头发和那架半张脸大的眼镜很感兴趣。
一日上课,老师因还不熟悉同学们的名字,就照手上的名册点名提问同学。
老师拿着名册叫道:“黄哲。”班里一片沉默,随即,大部分同学纷纷看向黄哲。
老师又叫道:“黄哲今天没来吗?”
黄哲抬起头喊道:“他没来!”其他同学有的张大嘴巴,有的瞪大眼睛,又是惊讶又是不可思议。
老师环顾一下班里,皱眉道:“谁知道他怎么了?”
黄哲道:“他病了!”班里的同学顿时哄堂大笑。
那老师颇感奇怪,问道:“你跟他一个宿舍还是邻居?”
黄哲有些无奈了,硬着头皮说道:“一个宿舍的!”
老师显然有些不悦了,说道:“太不像话了,也不请假。你告诉他,下午来我办公室一趟。”
黄哲嘴角抽搐,而全班同学又是一阵大笑。这下看来是要倒霉了,不过让其他班的人顶替一下应该没问题。
黄哲正为这主意沾沾自喜,老师突然说道:“那你来念吧!”
黄哲“啊”了一声,无奈地站起来,班里的同学都已经笑得快喘不上气来了。
黄哲连问题都没搞清楚,怎么回答啊?他想反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干脆说:“这个问题我不会回答!”
老师说道:“我是让你念句子,没让你回答,看来你并没有认真听课,下午你和那个黄哲一起来我办公室吧!”黄哲这下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啊!本想耍点心眼儿躲开老师的提问,没想到反而弄巧成拙。
案例评析
我们大概也遇到过这样类似的糗事,原本希望通过耍小聪明,逃过一些不愿做的事,可往往事与愿违,真相总是不合时宜地“败露”。
其实,我们能拥有这样灵光敏捷的头脑,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但聪明需发挥在有价值的地方,才能算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假如,我们像案例中的黄哲一样,不分情况地胡乱使用小聪明,就容易被他人误会成品行不端的人。
有时我们动点小心眼,可能是因为一时想不到最好的办法,抱着侥幸心理去试一试。比如,不小心弄坏了别人的东西,害怕因此受到人家的责怪,情急之下只好遮掩或制造自己不在场的证据。但是,这样做却常使我们内心感到不安,更害怕对方今后突然发现是我们做的而更加严厉地责怪我们。
有时,我们也会撒些小谎遮遮掩掩,但前提是我们清楚这样的谎言不会对别人造成伤害。可即使如此,我们也为此吃尽了苦头,毕竟一个谎言需要用更多的谎言来掩饰,甚至不能出现差错。
这样看来,耍些小心眼,动些小念头,反而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吃苦的还是我们自己。所以,与其让自己为一时的轻松付出更多的代价,不如收起那些小聪明,勇敢地去承认错误,这不仅显示了我们的诚实,更是对自己、对他人的负责。其实别担心别人会为难我们,只要我们说出来,原本想象到的严重后果往往不过是几句不算重的话而已,而那样放下的轻松,才是从心灵到精神的轻松。
让你更受欢迎的小技巧
诚实待人,在别人面前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有的人开始喜欢隐藏自己,觉得把真实的自己暴露给别人,被看穿的感觉很不爽。但哪里都有透风的墙,不真实的东西迟早会被大家发现,而一旦清楚了真相,大家就会认为他是个虚伪、狡猾的人。
所以,坦诚地让别人了解我们真实的一面,友情是用心换来的,没必要去耍滑头隐瞒什么。假如知道有人跟我们耍心眼,我们也会非常地反感。
时刻提醒自己,别人比自己更聪明
周围没有真正的傻子,所以,为抑制我们偷偷搞小动作的小心思,我们该时刻提醒自己“身边的人其实都很聪明”,这样一来,当我们再想耍小聪明逃避问题的时候,就会思量一番,万一被人识破,反而不美,也就容易慢慢放弃耍小聪明的心思。
父母引导
眼看孩子都已成年或将近成年,家长却会发现孩子似乎过于有城府。比如,家长正想让孩子帮忙做些什么事情,孩子却提前说哪里不舒服或不方便,结果家长到嘴边的话不得不咽回去。可实际上,孩子是因事先已经清楚家长的要求,只不过不情愿,所以才动心思来个“先发制人”。面对孩子这样不善的心思,做家长的不禁感到心寒,更为他的今后感到担忧。所以,有些方面,家长一定要正确引导孩子。
当家长发现,孩子是在故意耍小聪明时,为照顾到孩子的自尊,不可当面揭穿他的小手段,但绝不可就此放过,否则一次成功就是对他的鼓励和放纵,只会使孩子变本加厉。所以,家长要根据情况,想个让孩子可以接受的方法,使其清楚,他的小手段在父母这里是不管用的。这样,孩子也会慢慢放弃耍小聪明的心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