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事情简单人心复杂

事情简单人心复杂

时间:2023-08-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智慧小故事故事一:每秒钟滴答一下一只刚组装好的小钟被放到了两只旧钟中间,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欢迎你的加入,可是,我担心你不能完成任务,毕竟一年要走3100多万步呢?”可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是“牛顿”,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也总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就会丧失做事情的信心,从而很难有大的作为。家长有必要引导孩子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

智慧小故事

故事一:每秒钟滴答一下

一只刚组装好的小钟被放到了两只旧钟中间,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欢迎你的加入,可是,我担心你不能完成任务,毕竟一年要走3100多万步呢?”

“天哪!一年要走3100多万步吗?”小钟很难过地说道:“让我做这么难的事情,我想我是做不到的。”

这时,另一只旧钟说:“不难,只要你每秒都‘答’一下就可以了。”

“有这么简单吗?”小钟半信半疑,但它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工作了。

不知不觉,一年很快过去了,小钟非常高兴,因为它成功走完了3100多万步。

故事二:将最胖的那位科学家丢出去

英国一家报社曾经举办了一项高额有奖征答活动,题目是这样的:

在一个马上就要爆破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关系到世界兴亡的科学家。一位是环保专家,他的研究可以拯救无数人,逃过因环境污染而面临死亡的厄运;一位是核子物理专家,他的研究可以使地球免于遭受因战争而灭亡的绝境;一位是粮食专家,他的研究能够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使人类脱离因饥荒而亡的命运。

这个时候,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从三位科学家中选择一位丢掉,以减轻载重,使剩下的两位科学家活下去,请问该丢下哪一位科学家?

这个问题一出现,因奖金数额庞大,信件如雪花一样飞来。在这些信中,每个人都天马行空地讲述了该丢下哪位科学家的宏观见解。

而最后获奖的却是一个小男孩,他的答案是:将最胖的那位科学家丢出去。

智慧的力量/简单做事最有效

能够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人往往比较适合琢磨事情,比如,苹果掉在了地上,牛顿却能琢磨出万有引力定律来。可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是“牛顿”,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也总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就会丧失做事情的信心,从而很难有大的作为。

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一种乐观的心态。如果能够把复杂的问题抽象成一二三,即使是一团乱麻也能理得顺顺当当,那就会比别人更有自信,成功的概率也就更大。在人际关系中,尽量做到能简单就简单,有同学请教难题,我们应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同学之间的友谊不正是从互相帮助开始的吗?偶遇陌生路人迎面而来,向我们微笑点头,那就回应一个笑脸,既简单又愉快,何乐而不为?多些友善,少些猜忌,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清澈、美好。

越是把一件事情想象得很难,做事越没有信心,最后甚至会选择放弃。然而,放弃只会让我们失去一次成功的机会。当我们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之后,就会发现,之前觉得很难处理的事情简单了,其实不必想太多,只要认真去做就是了。

智慧锦囊/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是一种智慧

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我们的积极性就会受挫,甚至会想到放弃。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就更有利于提高做事的效率。

锦囊一:凡事不想得太多

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独到的分析,这是好事,说明你是个有思想、有判断力的人。但是如果我们对每件事都想得太多,总是要猜测事情背后的真实原委和当事人的真实想法,那再简单的事情,也会被我们想得很复杂,最后连继续做下去的信心都没有了。

锦囊二:将问题写在纸上

问题很多,还堆放在脑袋里,那会越想越觉得烦乱不清。写在纸上就好得多了。比如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做,那就把这些事情一条一条地列在纸上,然后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排个序,首先做好最重要、最着急的事情。

看书时,遇到的问题,不妨把它们画出来,画成表格或者关系图。比如我们看《红楼梦》,常记不清谁是谁的姐妹或兄长,那不妨边看边在纸上画出人物关系。想解开一团乱麻,首先要把线头扯清楚了。

锦囊三:拂去繁多的现象,抓住重点

做阅读时,一篇文章可能有很多细节和小故事,答题的时候,我们看似都答满了,但分数往往不高。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抓住关键词和文章的中心,答跑了。比如《珍珠鸟》这篇文章,若是知道了关键词和中心词是“信赖”,那围绕中心做题就会有高分。

历史、地理看似知识点很繁多,但每一章节掌握一到两个重要知识点就够,其他的可以作了解。这样我们就能把好多本书“读薄”。

父母引导/让孩子学会凡事想简单一点

心思重的孩子做事的时候会把事情想得很复杂,最后导致自己没信心继续做下去。家长有必要引导孩子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

家长要经常提醒孩子不要想太多

做事情前怕狼后怕虎,怎么可能成功?如果发现孩子面对简单的问题思前想后顾忌太多,家长有必要提醒他们:想再多,不如马上做,立即着手去做,也许事情没你想的那么难。家长的意见在这个时候既是一种指导,也是对孩子思维方式转变的极重要的引导。

不要总是告诉孩子“人心叵测”

如果家长经常向孩子灌输“知人知面不知心”“不要太相信别人”等等类似的观点,孩子就会不自觉地形成多疑、猜忌的性格,在社会交往中也会显得不合群。当然,在复杂的社会上,必要的防范意识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过于强调,就会显得太过谨小慎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