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
我要赔砸碎的玻璃!
五年级小学生孙佳琦放学后在公交车站上等车。因为等很久车还不来,他就顺手捡起一块石头来玩。谁知,当他用力把石头扔向地面时,石头却猛地弹起飞向了公交站的广告玻璃,一块巨大的玻璃应声破碎。这时候,车站上没有一个人,公交车正巧远远开来了,惶恐的孙佳琦连忙跳上了车。
晚上,孙佳琦想起了老师刚刚给他们读的文章《诚实是一块画布》,又想到了自己砸破玻璃的行为。于是,他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老师和妈妈,并希望拿出自己积攒下来的零用钱赔偿。
玻璃的主人接到认错的电话之后,很激动,因为很多人砸破了玻璃却从来没有人诚实承认。他们原谅了孙佳琦的错误,说:“我们损失了一块玻璃,却收获了一颗诚实正直的心。”
好习惯的益处/一个没有诚信的人没有人信赖
诚实是做人的底线:正如作家鲍尔吉·原野曾经说过:“诚实是一块画布,正如品格是构图,才华是颜料,它是一幅精美之作的底衬。当人们只注意到画面的五彩缤纷时,会忘掉背景以及画布。但没有画布——朴素而平凡的亚麻布,就使所有的色彩失去了依托。……并非所有的人都需要别人的才华,但所有的人都看重诚实。”
诚实能得到别人的信赖:每个人都看过或者听过一个故事叫《狼来了》。故事中的小男孩一而再、再而三地高喊“狼来了”,欺骗耍弄大家。于是,谁都不再相信他了。当狼真的来了,他怎么呼喊,也找不到帮手,结果自己的羊被吃掉了。
树立诚实的形象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积累,而破坏诚实的形象往往就只是短期内的那么一两件坏事。当谎言被识破,其他人就可能改变了他们对我们的一贯看法,认为我们不够诚实可靠,于是事事不予信任,我们还可能遭到所有人的厌恶甚至是唾弃。
撒谎只是自欺欺人的行为,虽然可以得到一时的快乐,失去的却是最宝贵的品质。诚实做人,我们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好习惯的养成/说真话
撒谎不永远,所以永远不撒谎
10岁的苏浩为了和同学去网吧打游戏,骗妈妈说,自己需要钱去买文具。事后,妈妈问他买的钢笔和笔记本在哪里,他只能继续说谎,在公园玩的时候丢了。不过,苏妈妈看出了他的不自然,知道了真相。
从此,苏浩失去了妈妈的信任。每当苏浩跟妈妈要钱说要买什么的时候,苏妈妈就会用怀疑的眼光看他。苏浩很后悔,感叹道:“撒谎真的害人不浅啊!”
说谎,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都要不得。有句老话说,说一个谎,就必须再说一百个谎话去圆。而且,谎言总有一天会被拆穿。我们可能骗得了别人一时,但是,很难一直骗别人。再说,再完美的说辞和骗局也不可能骗得了所有人。到时候,我们就成了没有诚信的人。而一个诚实的人才有可能获得别人的信任、支持和帮助。
勇于承认自己过错
我们常常为了逃避老师或家长的批评、责备、处罚而说谎。比如,做了错事怕被责备,就说不是自己干的。
妈妈带着列宁到姑妈家做客。列宁一不留神,把姑妈家的一个花瓶打碎了。但是,谁也没有看见。
后来,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其他孩子都说:“不是我。”而小列宁因为害怕说出实话会遭到姑妈的责备,所以他也跟着大家回答:“不——是——我!”
之后的几个月,列宁一直受到良心的谴责,最后还是主动写信向姑妈认错。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人才是一个优秀的人。犯了错,摔了盘子、打了花瓶、丢了书包,应该勇于承认,不掩饰、不回避。犯了错误不要紧,重要的是改正错误,不要老犯同样的错误。
父母引导/让孩子敢于说真话
耐心引导,而非责备打骂
发现孩子确实说谎时,父母不要生气、谩骂。否则,这会让孩子以后更不敢说真话。孩子犯点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只要孩子认错了,父母就应该宽以对之。这样,就可消除孩子说谎的外在因素。
父母不妨回想一下,难道自己从小到大,都没有说过谎吗?如果曾说过谎,当时的说谎行为,对日后的自己又有什么影响?如果能由此角度出发,澄清说谎的“后遗症”,父母就不会那么严重地看待孩子的不诚实,而能把它当成是一个单纯的教育契机。
父母应以温和的态度与语气跟孩子交谈,技巧地找出说谎原因,设法寻求解决之道。
以身作则,待人处世诚实
如果孩子说谎的原因来自模仿,除开导外,父母应时时警惕自己,决不能在孩子面前说谎,或说话不算数,欺骗孩子。古代“曾参杀猪”的美谈可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以身作则,使孩子从小知道,说话要算数,不能骗别人。
若孩子是为避免责骂、讥笑,父母则需调整对孩子的管教态度,减少其压力。除了强调说谎的坏处外,也可在孩子勇于说出实话的情况下,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认识到这才是最佳的做法。
抓好第一次
如果孩子仅是第一次说谎,父母必须当件大事把它抓好。在弄清说谎的缘由和动因后,我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分析说谎的危害,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并明确表态:“下次不能再说谎。”抓好了第一次,一般就能刹住车。
总之,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说谎是不诚实的表现,是不对的,下次不能再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