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主要指交往双方态度上的平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做人的尊严和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如果一方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发号施令、颐指气使,那么他很快便会遭到孤立。平等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既要认同别人的优势,又不鄙视对方的弱势,既不居高临下又不唯命是从,做到既保持自己的自尊又尊重别人,这是一种良好的交往状态。
在人际交往中,心理相容是值得交往双方注意并需要交往双方共同建构的。所谓心理相容是指彼此在认知上的肯定和认同、在情绪上的满足和悦纳、在行为上的应答和协调的状态。这种状态的强弱就是心理相容性的高低。建立友谊的良方就是大家既要有相同又要有相异之处,大致上气味相投才能彼此了解,适量的志趣相异,才可互通有无。所以,主动与人交往,广交朋友,交好朋友,不但交与自己相似的人,还要交与自己性格相反的人,求同存异、互学互补、处理好竞争与相容的关系,更好地完善自己。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社会复杂性导致个性的丰富性。在大学校园里,每个大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要看到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每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个性都有不同,所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难免会有些小摩擦。我们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翻脸或大动干戈,要学会求同存异,学会忍耐和克制,多进行换位思考,多体察别人的心境。如果能做到这些,相互间产生的误会、委屈就会少些。
真诚包括真心、正直、坦率、诚实、诚恳、诚意等,它是人际交往中人们相互依赖的坚实基础,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最有价值、最重要的一种特征,也是我们成功交往的基础。只有真诚,才能使对方放心,使交往双方相互信任,彼此肝胆相照,建立深厚的感情。真诚交往是人际交往得以延续和深化的保证。倍受人们推崇的有益于人际交往的品质有真诚、诚实、忠诚、真实、信赖和可靠。真诚交往是人际关系得以巩固和发展的前提。古人云:“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在交往中,只有彼此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才能相互理解、接纳、信任,感情上引起共鸣,使交往关系巩固和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N.H.Anderson)1968年曾经进行了一项研究,将555个描绘个性品质的形容词列成表格,让大学生被试按照喜欢程度由高到低顺序排列。结果真诚是最令人喜欢的品质,并且排在第一位的位置。
一个人的思想、观点、愿望和要求,能否为别人所接受,往往也与他对对方的真诚程度成正比,越真诚,对方接受的可能性就越大,就越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在表达真诚的时候也要注意表述策略。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诚实并非永远都是最好的策略”。许多人误解了这句话的意思,认为在交流过程中,尤其是在商业活动中,就是要耍手腕。实际上这句话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表现诚实的方法可以灵活婉转一些。”如果你用委婉的方式来表达实施,那么既不伤人,也不会伤害到自己。
谦恭礼让、言而有信是人们崇尚的一种美德。谦恭礼让是一座能缩短心理距离的桥梁;守信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基本原则,交往离不开信用。信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言必信,即说真话,不说假话。如果一个人满嘴胡言,尽说假话骗人,到头来连真话都不能使人相信了。二是行必果,即说到做到,遵守诺言,实践诺言。古人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格言。现在有以“诚实为本”的原则,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要设法实现,以免失信于人。朋友之间,言必信、行必果、不卑不亢、端庄而不过于矜持,谦虚而不矫饰诈伪,不俯仰讨好位尊者,不藐视位卑者显示自己的自信心,取得别人的信赖。
所谓共情,就是能设身处地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对他人的情绪情感具有感受和理解力,能进入对方的精神世界,能将心比心地体会对方,并对对方的情绪作出恰到好处的反应。
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看,共情就是能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不以自我为中心,能进行换位思考,从而充分感受对方的思想、情绪,使沟通的过程更加深入和顺畅。
尊重是由“人人平等”的社会伦理规范所规定的人际交往原则。它包括自尊和尊重他人两个方面。自尊就是在各种场合自重自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受到他人的侵犯;尊重他人就是重视他人在人格、行为习惯与价值观等方面的与自己的差异,不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只有自尊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也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真诚的对待。一个不尊重他人,经常损害别人的人,人们是不愿意与之交往的,人人都有友爱和受人尊重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