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因素,主要指的是各种非人类力量所能控制的天灾人祸。如5.12汶川地震造成69227名同胞遇难、17923名同胞失踪,需要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510万人,房屋大量倒塌损坏,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这些无情的自然灾害会使个体面临家人的离散、财产的损失,给个体发展带来阻碍和限制,是个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受挫。
(2)社会因素,人类作为一种群居动物,衣食住行各方面都离不开社会,包括一切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法律等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十分迅速,大量的信息以及文化价值观不断的冲击的我们。麦可思最新公布的一项针对2013届未签约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显示,超过六成未签约毕业生感到求职压力大,其中,硕士生求职压力最大。采访中,复旦大学一名研究生说,就业形势不好,工作越来越难找,看不到学历优势,有超过60%的人还没签约;郑州某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在接受采访时也透露,学院92个学生,签到工作的人不到10个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成为人们的一个重大压力源。
(3)家庭因素,家庭是我们的第一课堂,也是我们呆的最久的一个课堂,无数的心理学实验和研究都发现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和良好性格的养成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我们的许多生活模式和思想观念是从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身上学来,并成为以后面对相似情景的模板。由于现在人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一个金字塔式的家庭结构中,都是长辈眼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很多时候家长总是想尽各种办法满足他们的需求,给予他们无限的呵护,在这样的一种成长环境中长大的人们,往往缺少生活的磨炼,更体验不到挫折是什么。所以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了困难就会不知所措、情绪低落,怨天尤人。
(1)生理因素,对于有些身体素质差,先天性残疾的人,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工作和生活中带来了不便,有的人为此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了挫伤,产生自卑、孤独的不良情绪,有的人却能通过其他的形式来弥补自身的缺陷。比如有的青少年因为身高问题没能进到篮球队,这也会导致挫折。又如在报考高考志愿时有些专业是对生理方面是有要求的,有些学生由于自己生理方面未能达到要求而不能选报,对他们来说这也是一种不小的挫折。
(2)认知方式,认知方式就是我们对身边所发生事情的看法和观点。外界的事件经过我们大脑的认知分析,从而产生相关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正如前面挫折的认知理论所提到的那样,由于我们的经历不同,对同样一个挫折情景,我们会有不同的认知,所以我们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和挫折感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与以往的知识经验、个性特征、需要解构以及心理成熟度有关。一个心理成熟的人,能够对挫折情境有个正确的认知,因此较少或不会产生挫折感。
(3)过去经验,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做过一个经典的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他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习得性无助”。从“习得性无助”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遭受挫折的经验的多少会影响其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4)个性因素,个性就是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乐观、开朗、坚强、自信的人,往往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相反,性格孤僻、自卑、内向的人通常挫折承受能力低。
(5)抱负水平,一个人在心理上是否体验到挫折感,这和抱负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抱负水平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所要求达到的目标的标准。德国心理学家霍普对抱负水平进行试验研究发现,难度太高或过分容易的任务,都不会使人产生成功感和失败感;不同的人对成功与失败具有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抱负水平。成功的人,往往把抱负水平定的略高于它以往成功的位置上;而常失败的人,他们往往喜欢走极端,要不把自己的抱负水平定的很高,要不就定得极低。确定一个贴近实际但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有少许挑战性的抱负水平,能够使人产生成功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