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具有流畅、变通、独创三个特征。流畅性是指心智活动畅通无阻、灵敏迅速,能在较短时间提出较多的新见解、新解法,这是发散思维量的指标。变通性是指随机应变的能力(主要指灵活性),要求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发散思考。
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是创造力的三个因素。流畅性是针对刺激能很流畅地做出反应的能力,灵活性是指随机应变的能力,独创性是指对刺激做出不寻常的反应,具有新奇的成分。这三性是建筑在广泛的知识的基础之上的。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曾采用所谓急骤的联想或暴风雨式的联想的方法来训练大学生们思维的流畅性。训练时,要求学生像夏天的暴风雨一样,迅速地抛出一些观念,不容迟疑,也不要考虑质量的好坏,或数量的多少,评价在结束后进行。速度愈快表示愈流畅,讲得越多表示流畅性越高。这种自由联想与迅速反应的训练,对于思维,无论是质量,还是流畅性,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1997年4月27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某中学的高一与高三共7个班的心理训练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了6个大字:“砖头有什么用?”然后请学生抢答。有十几个学生在老师话音刚落就举起手来,但他们的答案都是盖房子、修烟囱、筑围墙等3~5个建筑类的用途。然后老师对同学们说,应该达到10秒钟说出10个答案来。接着老师说出砖头的用处可以盖房子、铺路、修围墙、打狗、打猫、打老鼠、必要时自卫用砖头打坏人、没有椅子时可坐着用、没有枕头时可当枕头用、刮风时把砖头压在纸上可避免被吹跑、当尺子用、车子上坡时可用砖头垫在后车轮下以免车子后退等。
只要我们的头脑经常使用,经常受到这种思维流畅性的训练,一秒钟说出一种答案来,一分钟说出60种答案来,对我们很多人来讲是不成问题的。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大脑都有这个潜力。只是由于没有受到思维流畅性的训练,思维流畅性的能力远远没有发掘出来,才造成例子中学生们只答出砖头有3~5种用途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