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存在的问题
一、地质灾害类型
研究区内地质灾害发育,主要类型有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地裂缝、泥石流等类型。根据三峡库区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刘传正等,2007),研究区内有各类地质灾害点1 071处,其中滑坡772处、崩塌169处、不稳定斜坡62处、地面塌陷36处、泥石流32处(表6-1,图6-1)。
表6-1 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统计
续表6-1
图6-1 研究区地质灾害类型分布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加剧
研究区大部分地段属地质灾害易发区,著名的新滩滑坡、链子崖危岩、黄腊石滑坡、黄土坡滑坡、巴东县城泥石流均位于库岸上。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特别是移民工程的兴建,地质灾害活动频率明显增大,如巴东县城二道沟、白岩沟、铜盆溪、西壤坡等地及209国道复建段新产生的大量滑坡和崩塌,秭归县香溪镇八字门滑坡的复活和郭家坝镇鸡鸣寺、郭家坝镇移民新址以及宜秭公路复建段新产生的滑坡,宜昌县乐天溪镇下岸溪料场产生的泥石流和宜昌-大老岭复建公路发生的滑坡、泥石流,兴山县高阳镇产生的邮电大楼滑坡、畜牧场滑坡等,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今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仍是困扰研究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点分布见附图2。
(二)库岸再造及塌岸
长江三峡库区宜昌至重庆市干流段总计长660km,支流段总长350km,多属稳定性差和较差库段。尤其是分布于水库变动带及其附近的松散土体和强风化的松脱岩体,在库区水位反复浸泡和浪蚀作用下,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库岸再造和塌岸,危及库边建筑物的安全。
水库蓄水后,因库区水位的涨落,库岸坍塌、滑坡发育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在砂、泥(页)岩地区修建水库时,这一现象更为多见。香溪的八字门老滑坡体的复活,被认为主要是由于葛洲坝水库蓄水所致。葛洲坝水库蓄水以来,洪峰水位回撞,使老滑坡体前缘地带土体发生软化和泥化,降低了土体的阻滑力,增大了土体的下滑力,水位下降时,老滑坡体又产生了静水压力推动滑坡体滑动,从而导致了八字门滑坡体的复活。涪陵水磨滩水库蓄水后塌岸严重,造成水库严重被淤,不能发挥水库的正常效益。
(三)水土流失加重
区内山高坡陡,降雨丰沛,且多暴雨,加之人类盲目地乱砍滥伐,营造坡耕地,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土大量流失。水土流失强弱受岩土性质、地质构造及地形地貌条件的控制,降雨是动力条件,植被及人类活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长江三峡地区水土流失比较普遍,据流失程度可分为两个水土流失区。大致以奉节为界,西部属四川盆地东缘,地貌上为一系列平行岭谷的低山丘陵,广泛出露红色砂岩、泥岩、页岩等。泥岩、页岩抗风化能力弱,风化作用强烈,加之人类经济活动频繁,植被覆盖率低,降雨充沛,面蚀作用强烈,因而西区水土流失较强,个别地段极为严重,年平均侵蚀模数约2 000~4 000t/km2。奉节以东地区为褶皱、断裂侵蚀剥蚀中低山区,岩性主要是碳酸盐岩,其次为砂泥岩和结晶岩,水土流失较西区稍弱。但在空间上发育不均一,主要表现在不同的岩性分布区水土流失程度的差异。奉节-巫山长江北岸及秭归盆地地区主要出露砂泥岩,其发育状况与红层地区相似,再加上地形切割强烈,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年侵蚀模数达1 419~2 141t/km2。三斗坪结晶岩低山丘陵区岩石裂隙发育,风化严重,水土流失也很强烈,其余碳酸盐岩分布区岩石以岩溶作用为主,水土流失相对较弱,只在断裂较发育地段出现水土流失较严重的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