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苯分子结构,人们都要提起发现它的伟大的科学家——凯库勒,因为他是对有机化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化学家。凯库勒于1829年9月7日出生在德国的达姆施塔特。上中学时,他对一切科学现象都很感兴趣,但对化学并没有特殊的感情。1847年他考入吉森大学学习建筑,因为旁听了当时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的化学课程,就被神奇的化学现象吸引住了,所以改学化学。1851年毕业后,他到法国巴黎留学,1852年获得了博士学位,接着又专门去英国伦敦研究化学,1855年回到德国。凯库勒曾任教于海德堡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玻恩大学等高等学府,担任过许多著名大学的教授,后来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法国科学院院士和国际化学学会会员。
凯库勒最伟大的成就是他发现了苯环分子的结构式。19世纪下半叶,有机化学向着探索有机物质和功能的方向发展。这种研究,最终导致了有机结构理论的建立。在化学史上,凯库勒被称为“有机分子的建筑师”,因为他发现苯分子结构具有传奇色彩。1865年圣诞节前夕,凯库勒因长期研究苯分子结构,非常疲惫。他通过实验早已测定清楚苯分子应由6个氢原子和6个碳原子所组成,但是这6个氢原子和6个碳原子又是怎样组织起来的呢?他试着写出了几十种苯分子的结构式,都不满意。凯库勒为此陷入了长期的探索工作之中,百思不得其解。
图4-2 苯分子结构式
凯库勒把安乐椅拉近壁炉,想消除一下疲劳。在暖暖的壁炉旁,他感到惬意的温暖,慢慢地进入了睡眠状态。他好像看到了6个氢原子和6个碳原子连在一起,形成了一条弯弯曲曲的蛇。那条蛇就在他眼前蠕动起来了,并摇头晃脑地跳起舞来。跳着跳着,那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形成了一个圆环形,然后就不动了。
凯库勒立即从梦中惊醒,他从给椅子上跳起来,几步跑到桌子前,从摆放得满满登登的草稿纸前抽出一张写了起来,一直工作了一整夜,苯分子结构式就在这个梦的启发下,在凯库勒的笔下诞生了。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常识。当人入睡后,身体休息了,大脑并没有停止思考,白天所思所想还在继续延续,因此才会做梦。为什么凯库勒能够一梦成功呢?
第一,作为一个伟大的化学家,凯库勒从小就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上小学时,有一次老师出了一个作文题目,他一个字也没有写,老师非常生气。老师把他叫到黑板前面,让他读自己的作文。凯库勒对着那一张白纸,出人意料地朗读出一篇生动的“作文”。后来,他学建筑设计,有很强的立体概念。建筑学方面的丰富知识,使他具有惊人的想象力。
第二,凯库勒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凯库勒丰富的阅历,使他获得了高深的知识。广博与精深相结合,这使他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洞察客观事物的内部本质。
第三,凯库勒广泛交流。在凯库勒旅居巴黎时,他结识了著名的化学家日拉尔,深入地了解到日拉尔提出的“类型论”。回国后,他又结识了著名化学家李比希和本生等人,他在斯豪斯实验室工作时,经常和亨利·希夫和霍夫曼等化学家共同探讨有关化学方面的问题。1859年,凯库勒和维尔青一起,联系了法国的武兹等化学家,共同发起世界化学家会议。这次会议的中心人物是意大利著名化学家康尼查罗。1861年,凯库勒又结识了俄国著名化学家、喀山学派的领袖布特列洛夫,听取了他做的《论物质的化学结构》的报告。正因为凯库勒与国际化学界著名的化学家们的广泛交流,他十分清楚当时有机结构理论研究的进展情况,始终能够站在这一研究领域的最前沿,研究当时有机化学最尖端的课题。
第四,集中力量,突破一点,方法独特。在凯库勒选准题目集中精力研究苯分子结构之前,俄国的布特列洛夫、英国的拜尔和霍夫曼、法国的武兹、意大利的康尼查罗等化学家,也在做这项研究,他们有的研究了几十年时间。这些著名的化学家的知识结构、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实验技巧等,并不比凯库勒逊色。但凯库勒却能独领风骚,捷足先登,这不能不与凯库勒独特的研究方法有关。凯库勒早在研究建筑学时,就是一丝不苟,一直到把研究的课题做好为止。他后来在研究雷酸时,几乎用了3年时间,直到把雷酸的性质与化学结构弄清楚。对化学理论的研究也是一样,他对日拉尔“类型论”的研究,一直持续了近10年之久。他不仅准确地掌握了日拉尔的全部理论,而且经过独立研究,又补充了两种新类型,把这种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正是凯库勒这种集中精力突破一点的方法,使他获得了苯分子结构研究的成功。
从凯库勒的研究成果上看,似乎是一梦成功。但就是这一梦成功的背后,隐含着一个科学家多少辛勤的汗水和智慧。这绝不是偶然的成功,是凯库勒整个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科学方法等综合因素的集中体现。在这个偶然现象的背后,有必然规律在支配着客观事物。只要科学家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地穷追不舍,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凯库勒的成功最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真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