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职业经理人阶层的实战教案

职业经理人阶层的实战教案

时间:2023-08-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臧云鹏和企业界大人物的合作与冲突,是作者二十余年企业生涯的主旋律,也是本书最大的看点。老板阶层对经理人品德的争议,最后演化为中国企业界的著名命题——“德才困境”。在我们看来,从40岁到60岁之间三次辞职,李玉琢身上有着抹不去的悲剧色彩,也许这也是中国一代职业经理人的共同宿命。

臧云鹏

和企业界大人物的合作与冲突,是作者二十余年企业生涯的主旋律,也是本书最大的看点。通过作者的回忆和讲述,我们可以近距离观察那些拥有大智慧的人们鲜为人知的一面,也可以重新思考华为、四通这两个不同时代的代表性企业的成败得失,但更值得关注的是,作者通过其独一无二的经历所积累起来的职业经验和职业精神,为中国的职业经理人阶层树立了一个“标杆”。

职业经理人跳槽,每每会引起轰动和关注,前有吴士宏“逆风飞扬”逃离微软,后有陆强华携兵带将反出创维。老板阶层对经理人品德的争议,最后演化为中国企业界的著名命题——“德才困境”。而本书作者堪称同行们的楷模,正如“中国式管理”的倡导者曾仕强先生所说,“李玉琢是中国职业经理人里面品德和能力结合得最好的一位”。他与段永基、任正非等在工作中都发生过激烈的冲突,甚至在办企业的观念上有重大分歧,为此他愤而辞职,但是,这并不影响那些大人物对他的尊重。段永基亲赴香港劝说挽留,任正非则先后派出五位副总裁赴京邀请,都说明了这一点。

无论从年龄上还是从“下海”的时间上,作者都可以说是新中国第一代企业人。他是农民子弟出身,经历过建国以后每一个不平凡的年代,加入四通之前,39岁的他便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他的传统知识分子的道德底线,使他在段永基的查账风波和任正非的“中兴股票风波”中都保持了清白之身。离开利德华福,近60岁的他依然恪守着“竞业禁止”条款,直至2006年3月19日之后才又披挂上阵。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企业人,作者没有成为任正非、柳传志、段永基式的大企业家,也许是一个遗憾,但是没有一个领导者可以否认他特殊的管理才能——化腐朽为神奇的企业运营能力,哪怕是利德华福这样一个亏损800多万元的“烂摊子”。他从来没有学习过任何一门管理课程,无论是西方的还是东方的,但正是在艰苦卓绝而漫长的实践过程中,他摸索出了一套平实而有效的方法。比如,职业经理人如何选择一个企业;如何寻找企业的“吃饭的家伙”;如何兼顾战略目标和阶段性生存;如何“搭班子”;如何考察干部;如何在过程中实现质量控制;如何处理市场中的利益关系;等等。这些来自于四通索泰克、深通公司以及华为莫贝克等合资公司的经验,在本书第三部分“利德华福之战”中有精彩而富创造性的演绎。

当然,“德才兼备”还不是作者李玉琢个人魅力的全部,否则书中便不会有诸多戏剧性的冲突。

在“以成败论英雄”的年代,讲究的是“英雄不问出处”和“靠实力说话”,也意味着失败了的英雄便不再是英雄。如果以此观照李玉琢,我们将会发现一个个性鲜明的叛逆者。在为人处世的原则和办企业的文化理念上,他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绝不因对方是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大人物而盲从,也绝不妥协。

为此,他一次次拂袖而去,弃名利如浮云。性格决定命运,这大概就是李玉琢的魅力所在。

正是这种真正的职业精神,使我们能够在一片浮华之中看到华为“狼文化”“群众运动”“华为基本法”背后的隐忧和似是而非。

“以成败论英雄”的主流意识,使我们既无法从长远的角度衡量成功,也无法认真对待失败的内在原因。作者李玉琢对他付出了八年青春和热血的四通的回忆,无疑是一曲荡气回肠的反思长歌。无数人把四通的衰落归结为内部权力斗争和后期的多元化战略,但是透过作者噙着泪水的目光,我们看到了更为深刻的真相:那场几乎没有人提及过的“打工意识大辩论”,才是四通精神沦丧的关键。不了解这一切,就不可能知道权力斗争的起因,就不可能知道多元化的来历,也不会看到“前后两个时期的段永基”的人生转折,更不会重新开掘四通这个中国企业史上的代表案例。

在我们看来,从40岁到60岁之间三次辞职,李玉琢身上有着抹不去的悲剧色彩,也许这也是中国一代职业经理人的共同宿命。不过李先生却英雄气十足地对我们说:这也是一种人生!

不错,古往今来,有成败英雄,也有悲剧英雄。正如李先生的女儿在14岁的一篇作文开头所写的那样:马丁·路德·金是个英雄,我的父亲也是一个英雄。

在出版者看来,本书所折射出来的职业经理人的独立精神和批判意识,是作者献给自己的一份人生礼物,也是本书的重要价值之一。

2006年4月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