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界工作了24年,最初考虑怎样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后来就要经常思考怎样才能办好一个企业。事情做过了,无论成败总要想一想,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闲暇时,也会想一想别的企业的成败得失。有时还会把自己的一些思想写下来。这样一种习惯使我的每一项工作都做得比较有把握,企业也充满了活力。
2005年初,企业政治曾迫使我不得不停下工作的脚步,开始回顾自己多年工作的经历,大概用了一年的时间,2006年6月出版了《我与商业领袖的合作与冲突》一书。之后我又工作了五年多,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包括一场刻骨铭心的官司。
2011年底,因病退休之后,我有机会到几个企业做顾问。我发现,在中国踏踏实实办企业的很少,用心办企业的更少。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原以为以我多年操作企业的经验,让顾问的企业很快有所转变应当不难,想不到能起到的作用极为有限,这又让我十分失望。
当我认识到,办好一个企业首先要让办企业的人有所觉悟,而我个人即使浑身是铁能打出的钉子总是有限的时候,写一本案例教材就比自己亲自操刀变得更有意义。于是,在调养糖尿病的日子里,两次翻出《我与商业领袖的合作与冲突》一书,历经两年余,早起晚睡,修改、补充原来的书稿,续写后来六年的故事,写成《一路直行:我的企业理想》一书。
企业不仅是生命的载体,它本身也具有生命。它有成长的规律,也具有自己的气质、风格、追求和价值,甚至具有灵魂。企业带给人们和这个社会的不仅是物质方面的,更有文化和精神层面的东西。它要造福于社会,首先要塑造企业本身。
判断一个企业成功与否,不在于大小,而在于它给人们和这个社会带来了些什么,不仅看眼前,还要看长远。有人仅仅把企业当作赚钱的工具,认为能赚钱的就是好企业,这是对好企业的严重误读。
好的企业有一个简单的标准:企业中的大多数员工每天不是迫不得已而是心甘情愿地去上班;不只是做一份工作以便养家糊口或者让日子过得更好一些,而是可以从自己的工作中得到成长、得到快乐,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可以得到发挥,劳动和人格能够被尊重;大家团结友爱上下一心;企业的利益可以公平分享;人们在自己工作的企业有美好感、自豪感、成就感。
一个企业能够办到什么程度,与企业领导人的眼界、格局、智慧、能力、为人以至于个性爱好、品德操守、思维方式、工作方法都有着极大的关系。说到底,还是一个如何做人的问题。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个企业因领导更换而发生根本的变化(这里说的并非一定是变好),因此,在我看来,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也应是这个社会稀缺的宝贵资源之一。在国外有的企业家可以担当国家的管理工作,至少说明做企业并不比管理一个国家更容易。
正因为如此,本书是一本写给企业家、企业管理者和想成为企业家、企业管理者的人士的读物。为了让读者能够更清晰明朗地通过阅读获得企业经营管理的实战氛围和有效知识,从我本人及其合作过的商业领袖们的成功或挫折中汲取有益的启示,我对《一路直行:我的企业理想》重新做了梳理、修订,删除了一些过于面面俱到的琐碎个人经历记述,更多地从实战教案的角度展开,并把书名改为《办中国最出色企业:我的职业经理人生涯》。希望此举更切合读者需要。
书中涉及的四通、华为、利德华福、金风都是它们那个时代或者那个领域的佼佼者,都有很多理想的东西在,也都不乏精彩。但精彩之中,总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将他们的优秀之处综合一下也许更好。当我有机会在其中亲自操作了一个个企业(深通、莫贝克、利德华福、天诚同创等)之后,发现做到理想程度真的很难。我终于明白,完美的、理想的企业永远在远方。人生也许本就是一次满怀希望的旅行,不断启程、寻找和发现的过程。
2017年1月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