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地质公园规划的概念与作用
4.1.1 地质公园规划的概念
“规划”一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理解,规划是指制订或实施某种计划的过程。而广义的理解,规划则是指人类基于对研究对象变化规律的认识。根据现存条件,对其未来活动有意识、有系统地安排,也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特有能力(马勇,2002)。
根据对规划概念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结合地质公园本身的特点,可以将地质公园规划定义为:地质公园规划是指在对公园内旅游地质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进行详细系统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公园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对公园内旅游资源进行总体布局、项目技术方案设计、地质遗迹保护和具体实施。其中,经济、技术是规划开展的先决条件,正确处理地质公园开发和保护的关系是前提。
地质公园建设是一项涉及多个行业的活动,其规划需要考虑自然、社会和经济等种种因素,非常复杂。地质公园规划的基本组成要素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1)旅游资源条件。这是地质公园建设的根本和基础,主要包括重要的地质遗迹和能吸引游客的一切自然、文化资源和与旅游相关的活动。
(2)旅游服务设施。主要指公园内为旅游活动服务的宾馆、旅社、旅行社、游客中心、旅游信息服务、旅游商品、公共安全、邮政服务等等。
(3)旅游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公园内的供水、供电、污水垃圾处理、排水系统以及通讯管网等。
(4)旅游交通条件。包括进出公园及公园内部的交通。
(5)社会影响因素。包括市场营销和促销方案、与地质公园相关的立法和法规、公营和私营旅游业组织机构、旅游从业人员教育培训计划、提高公众对旅游业的认识的计划以及环境和社会经济计划等。
(6)科普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博物馆、标识和解说系统等的建设,来提高大众旅游的科普意识,从而提高游客的科学素养。
如图4.1所示,这些基本要素不是孤立的,它们是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以及当地居民对旅游景点、设施、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利用的框架中来考虑的,这些要素都以地质遗迹保护为核心和宗旨。
在远离理想状态的旅游系统中,存在着潜在的发展结构。这种潜在性是旅游发展的可能结果之一,也是旅游规划的唯物论依据。在旅游系统中,促使系统协同高效发展,并获得系统支持的目的性行为,称为正反馈。负反馈的功能则在于获得偏离感应信息,影响和修正系统的自我决策,维护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前馈的功能则是扩展、调节旅游系统的功能耦合结构,预先为旅游发展所必需的功能协调性、环境变化适应性和发展方向的目的性创造条件。地质公园规划的作用,就是在地质公园系统内部建立起这套由正反馈、前馈和负反馈机制组成的旅游发展控制体系。藉此,旅游规划指导旅游系统不断地提高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方向协同性、结构高效性、运行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增强旅游系统的整体竞争力(吴人韦,2001)。
图4.1 地质公园规划的组成要素示意图
4.1.2 地质公园规划的作用
地质公园规划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具体有以下六大作用。
1.吸取人类文明的经验教训
资源成本的外在化、容量超载、项目一轰而上等等问题,是国内外无规划(或拍脑袋规划)的旅游发展的通病。其症状是地质公园旅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演变的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不符合社会发展的目标。地质公园规划的作用在于为旅游系统提供良好的发展框架,以避免自然演化的旅游系统所必经的粗放型、随机型、破坏性的发展道路。
2.确定公园旅游发展的合理目标
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用以规定旅游系统合理的发展总水平和总方向。其合理性的主要标志是既理想又可达。旅游规划目标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它所反映的内容必须趋于客观。旅游发展规律却是客观的,它具有一定的阈值范围,即该规律藉以运行的客观条件的最低和最高极限。如果所制定的目标一旦超越了这种作用阈限,就会夸大旅游规划的作用而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确定合理的规划目标,实质上是一个寻求理想与可达之平衡点的过程。它要求旅游规划全面把握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并尽可能在量上进行科学预测和识别,对规划目标的要求应不高于或低于现有手段所能达到的水平,即降低规划目标。如果规划目标不能降低,则重点研究增强手段直至与理想的发展目标相匹配。如果既不能降低规划目标,又难以立即增强手段,则可维持目标,立足可能的手段,先完成较近、较低的目标,通过时段效应,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理想与可达性的统一。
3.催化地质公园系统要素的相互整合
旅游系统要素的整合首先是市场与资源的整合。资源是发展旅游的基础,市场是发展现代旅游的手段,效益是发展旅游的目的(包括三大效益)。假如忽视资源条件,旅游市场竞争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没有需求基础,不能推出适销产品,就无法取得市场的成功。旅游规划的作用在于自觉地、完整地整合社会经济规划、物质性规划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方法,科学合理地确定资源与市场的平衡点;在于调动社会经济系统中已有的支持力量,或组合、创建新的支持力量,指导和强化有关各方面的协同关系;通过原本各自为政的专项规划,或被认为非必要的规划内容,整合成为服务于同一目的(旅游“产品”)所必需的规划技术体系,以此科学地整合旅游经济。
4.规避地质公园的建设风险
旅游系统的动态发展是一种系统状态向另一种系统状态的过渡。其中,无规划的旅游系统从功能耦合网的稳态开始,标志着旅游系统的成形。如果这一耦合网能在旅游系统发展中进一步自我更新,形成新的耦合网,那么这个旅游系统会自动发展下去。但是实践表明,绝大多数旅游系统在现实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下,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内部稳态失调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压力。旅游规划必须在遵循旅游系统自身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发展选择,预先谋划和及时调节旅游系统的耦合结构,来维持旅游系统持续发展所必经的内部变化,来抵御环境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对旅游系统的整体演变作出发展选择,实质上是对旅游系统的发展动态的控制过程。其中,旅游规划的规划引导作用,通过预测、宣传、鼓励政策、公共资源配置与财政投入等手段,形成旅游发展的基本条件,影响其他旅游开发与经营活动的基本趋向。旅游规划的发展控制作用,则通过立法司法、行政条例与规划监管,并委托其他管理部门(如工商、城建、公安、环保等)协同管理,使旅游发展的状况限制在必要的阈值范围之内,在确保各部分发展的同时,达到旅游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并符合全局的、长远的利益。
5.修正旅游发展的目标偏离
旅游规划一旦实施,旅游发展的实践过程就获得了主体的改造。由于环境的变化、内部规律的强制作用、规划目标的不准确性及主体追求的变化,旅游系统的实际发展与规划目标之间会存在一定的距离或方向偏差。旅游规划不是一次性的、描述终极状态的技术活动,而是一个在谋划未来与实践之间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必须随着旅游发展而不断密切跟踪目标本身的变化。旅游规划的作用不在于完全准确地预知和精确地制造未来,而在于正确地认识趋势、利用变化和影响未来。旅游规划修编作为旅游规划的特殊形态,其作用是保证旅游规划随着旅游系统的客观发展和对旅游系统的认识发展而不断地发展。按照目前的旅游市场变化幅度、预测技术的精度,参照我国的规划、计划体系的变化周期和旅游规划的实施经验,旅游规划每5年需进行一次综合评估和规划修编。
6.维持地质公园系统的稳定运行
旅游规划的作用在于提供人类以各种价值,包括:提供自然环境价值,即改善人类与生命系统、环境系统的关系;提供经济价值,即通过旅游生产和消费,改善主体生存质量的创造、分配及交换关系;提供精神价值,包括知识价值、道德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人的价值,帮助人类趋向理智、高尚、文明、和谐、健康、自由和全面的发展。然而,旅游规划的作用不是无限的,它必须接受社会与自然的约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部特征,是生态环境压力与社会压力小于旅游系统的承载力,外部特征是增长连续性、系统稳定性和代际公平性。旅游规划的作用是协调与解决在旅游市场条件下通常无法自动解决、或难以局部解决的一系列矛盾,维护生态环境秩序、社会文化秩序和竞争秩序,不断补充后续动力,以维持或及时恢复旅游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