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人的印象里,“低端”是羊肉串抹不去的标签。但在北京,有一家叫“很久以前”的羊肉串店,用互联网+羊肉串的玩法,做出了近50家连锁店,积累了200万粉丝,公司的估值也超过了10亿元。
说到互联网+餐饮,很多人会首先想到网上点餐系统和外卖,这些针对的基本上都是低端市场。让人想不到的是,这家只在晚上才营业的羊肉串店,曾经做过一段社交的生意,把陌陌做不到的事情给做成了。
“很久以前”的创始人宋吉说,没有社交属性的餐厅就是一间没有灵魂的餐厅。于是他发明了“约撸”这种模式。所谓“约撸”,就是陌生人约在一起撸串。
在“很久以前”店里,经常会有这桌的“土豪”为那桌的美女付款的现象,吃着吃着,两桌人就一起走了。“但很多人有贼心没贼胆,当面约怕被拒绝。”宋吉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个机会,于是他在“很久以前”的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了“约撸”这个社交神器。
“约撸”功能可以精准定位这个店里的其他顾客,并显示诸如“花家地店,5人正等待约撸”等字样。有了“约撸”,顾客在微信端就可以进行陌生人社交,因为是在线上,也不怕被拒绝了没面子。“如果双方都同意,那么便可以展开一场浪漫的邂逅;若是一方拒绝,现实中并未见面,也并不尴尬。”
对那些渴求结交异性的男女来说,这种微信公众号的“约撸”功能要比陌陌的交友功能靠谱得多。在陌陌上,很多用户既不好意思张口,也不会找到其他共同语言来搭讪,这导致双方的关系很难破冰,交往很难真正继续下去。而在“约撸”上,无论男女都更能放得开一些。
通过强化这种社交属性,“很久以前”的顾客的黏性非常强。在2014年,它有70万粉丝,到了2015年年底,粉丝数达到了150万。
虽然“很久以前”的负责人一再强调,“约撸”是“把价值观相似的人撮合在一起”,但从微信公众号看,约撸主要是将有陌生人社交需求的用户匹配到一起。匹配的依据是什么呢?每个人都给自己定价,你给自己定价1000元,那么能出得起这个价的人就有资格约你聊天,那些出不起价的人则自动离开。“很久以前”首席品牌官(Chief Brand Officer,CBO)杨庆亮认为,这个价格匹配机制是让每个参与者给自己擅长的话题定价。
虽然后来“很久以前”的微信公众号停止了“约撸”功能,但不得不说,这一功能帮助“很久以前”实现了创业初期的快速扩张并赚到了第一桶金。
如今,“很久以前”的调性已经确立,用户定位也已基本清晰,通过在店里面对面建群,用户仍然可以在群里抢红包、拼桌,然后再私下约会。所以在“约撸”功能停止后,已建立的粉丝黏性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在开店上,宋吉也有绝招。许多餐饮店老板在新店开张的时候,都会连续几天打折,但宋吉的招数是让客户帮着招徕客户。
在2014年,“很久以前”在北京五环以外的天通苑开了一家店。那时候其微信公众号已经有70万粉丝了,宋吉想,如果每天能来1%的粉丝,那我的店也爆满了。于是,“很久以前”就给这些微信会员发放了价值78元的酒炮券。
但从市区开车到这个地方,燃油成本至少得100块钱,很多顾客可能不会来。这怎么办呢?他来不了,如果把券送给他的朋友,他的朋友总可以来了吧?宋吉说,根据哈佛大学提出的六度空间理论,每个人只要通过5到6个关系,就有机会联系上世界上的任何人。所以“很久以前”就号召粉丝们将酒炮券层层转赠,经过5~6轮转赠,应该可以到达天通苑附近的人手上了。
这次活动还置了一个大奖,奖品是iPhone 6手机。结果参与的人有1万多人,最后有1000多人到店。“很久以前”的人均消费大约是249元/人,这1000人的总消费金额大概是25万元。开店一周,店里天天排队,人气起来了,这个店一下子就火了。
为什么这样的营销花费很低,但效果却很好呢?宋吉解释道:“第一批收到优惠券代金券的用户一般都去过‘很久以前’,至少是了解‘很久以前’,那他的脑海里一定会先过滤,谁会喜欢‘很久以前’的风格。在他把优惠券送给朋友的时候,他已经在脑中过滤一遍了,所以也就帮我们找到了目标客户。”
后来“很久以前”开设多家分店也证明了转赠给朋友这一招屡试不爽。宋吉自信地说:“无论我们的店开到哪里,即使是西藏,我们都能不发一张传单,不用做任何广告,就可以让店面(的顾客)排队。”
TIPS
1.将用户精准定位为耐不住寂寞的青年男女,并将一起“撸串”变成他们相识的场景,这是“很久以前”成功的关键。与陌陌那种简单粗暴的陌生人社交相比,在“很久以前”羊肉串店,社交是发生在“撸串”这个特定场景中的。
2.用酒炮券撬动起用户自己的社交链,发动顾客帮自己找顾客,从而节省巨额的广告费。这是社交带来自传播的绝佳案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