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玩着玩着,就把朋友变成了自己的员工

玩着玩着,就把朋友变成了自己的员工

时间:2023-08-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曾经和一位公司老板一起用餐。可以说,挑选简历几乎占用了HR最多的时间。在App上达成初步意向后,双方可能会交换微信或手机号,转移战场做更深入的交流,甚至直接约定面试。这不仅浪费了求职者往返的交通费用和时间,也浪费了用人单位的时间。

笔者曾经和一位公司老板一起用餐。在吃饭的过程中,他表示自己公司正在招一个首席记者,问笔者有没有兴趣加入。求职或招聘不是应该发生在人才市场或招聘网站上吗,怎么发生在餐桌上了?餐桌不是个社交场合吗,怎么变成招聘场所了?

对那些精明的创业者来说,招聘是一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事情。两年前滴滴快车刚火起来的时候,据说很多顺风车司机并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无聊旅途能有人陪伴。还有的司机自己是大老板,载客只是为了看看能不能在聊天的过程中遇到可以挖来的新员工。

即便是在线上,求职招聘与社交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了。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公司的创业者把社交与招聘紧紧地嫁接在一起,这与传统招聘渠道的种种痛点有关。

之前,很多在“前程无忧”或“智联招聘”上找工作的求职者都没有明确的目标,他们只是搜索出大概的岗位和区域,便点击按钮“一键投递”,将自己的简历投递给所有检索出的企业。但是由于一次投递太多,自己究竟投了哪个公司的哪个岗位,可能并没有清晰的概念。结果过几天HR打电话通知他去面试的时候,他甚至不能准确记住公司名称及具体信息,还得去投递记录里面查了才能搞清楚。

在求职者“海投”简历的同时,用人单位的HR也在“海选”简历。可以说,挑选简历几乎占用了HR最多的时间。浪费了那么多时间,效果如何呢?我们都知道,很多求职者在投简历的时候为了追求效率,并没有特别用心,对双方的匹配度并不高,所以,HR在费了很大心思之后招进来的也可能是一个不完全称职的人。

但在“领英”和“脉脉”这样的职场社交平台上,大家可能是玩着玩着就顺便把招聘求职的问题给解决了。在社交平台上夹杂一点招聘信息,无论对信息的发布者还是信息的消费者来说,都没有什么时间上的负担,如果偶然碰到了合适的工作,就谈谈;碰不到的话就算了,不用专门去“海投”或“海选”。

找工作就像谈恋爱一样,偶遇的浪漫要比刻意为之的相亲让人轻松得多。

一般来说,真正的精英并不常上招聘网站,但他们却有在“领英”和“脉脉”这样的职场社交平台上结交人脉的需求。虽然他们没有换工作的念头,但如果偶然碰见了更好的工作机会,也愿意尝试一下。这部分人也正是“领英”这样的职场社交平台要服务的重点对象。

有些普通人才也想换工作,但因为行动力不足而没有主动去招聘网站寻找,他们同样很容易受到夹杂在社交网络上的招聘信息的影响。

与“领英”和“脉脉”不同,另一个社交招聘平台“仟寻”更是连App都没有,它的招聘信息全部发在微信公众号上。在“仟寻”的创始人看来,用户对微信公众号的使用频次更高,消息被分享后也能让更多的人看到,所以在微信公众号上做招聘能够覆盖到更多的人。

“仟寻”跟“脉脉”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那些原本没有跳槽打算的人,无意间看到朋友推荐或分享的招聘信息后可能会试一试——据说这部分人占到全部在岗者总数的80%左右。

在传统的招聘渠道下,求职者与企业之间很难直接搭上话。往往是求职者的简历投出去之后就没有“然后”了。而用人单位也不知道自己需要找的人究竟在哪里。

一方面是求职者觉得用人单位神秘莫测、高不可攀;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因为招不到人而导致很多工作无法展开。

但“智联卓聘”和“Boss直聘”上面的“聊一聊”功能则让这一切变得容易了许多。通过聊一聊,求职者可以变相督促用人单位负责人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复;而用人单位在筛选过求职者简历之后,也可能主动与求职者沟通——也就是说,优秀的人才即使不去主动出击,也可能“被搭讪”。在以前,这是不可能的。

在App上达成初步意向后,双方可能会交换微信或手机号,转移战场做更深入的交流,甚至直接约定面试。由于双方在聊一聊环节上已经基本把不符合自己口味的应聘者或雇主淘汰掉了,因此面试通过率要比传统渠道高得多。

反观传统招聘渠道,因为没有聊一聊环节,HR往往只能大概看过求职者的简历之后就决定是否通知应聘者来面试。结果因为前期把关不严,面试的失败率很高。这不仅浪费了求职者往返的交通费用和时间,也浪费了用人单位的时间。

“聊一聊”还有个极大的好处是让双方的关系显得比较平等。对于陌生的招聘双方而言,这种在线聊天方式要比面试更让人感觉轻松和温馨一些。并且双方在聊天的过程中也比较容易建立信任感,而这份信任感直接关系到缔结良缘之后双方将如何相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