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完婚纱照,迟迟收不到照片,女人们往往很抓狂:“我还等着发朋友圈呢!”是啊,如果不能发朋友圈让朋友看见,拍婚纱照还有什么意义呢?
男人“秀炫晒”起来当然也毫不逊色,晒运动装备、晒运动过程、晒肌肉、晒汽车、晒机场、晒论坛……这些是男人的偏爱。
像百词斩这种利用人们“炫秀晒”心理来刺激广大青年背单词的产品,则是男女通吃的。
去某处旅游,一定要在标志物前拍照,也是同样的道理。不拍照,别人怎么知道我来过这里呢?
更常见的现象是,聚餐的时候,尤其是在比较高档的地方吃饭,菜上来之后,很多人往往顾不上吃,而是先拍照片发到社交网络上。
似乎晒给别人看,是做事情的终极意义。
有人说,但凡秀美食、秀旅行、秀名牌者,往往自认生活品质高人一等,晒照片是带朋友们见见世面,顺便宣告“姐的人生和你们已不是一个层级”。
笔者曾开玩笑说,在社交网络上,“装”是第一生产力。其实还可以进一步说,在所有包含了社交元元素的产品中,“装”都是第一生产力。
笔者曾经跟几个朋友一起讨论过一个问题:95后和00后为什么更偏爱QQ而不是微信?大家给出的答案有很多,其中有一条很有意思:相对封闭的微信无法满足这些孩子对“炫秀晒”的需求。
笔者曾亲眼看见一个95后发的“QQ说说”,获得了960个赞和上千条评论。他联系人列表里的所有人都可以看到这些数据,他会因此产生一种特别强的荣誉感。而如果他是发在微信朋友圈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每个旁观者只能看到他和楼主共同好友所点的赞。或许他在微信朋友圈也能收获960个赞,但他的朋友们往往看不到这么多。
所以对那些更喜欢“炫秀晒”的年轻人来说,QQ空间的开放性更能彰显他的个人魅力。
彰显自己的格调、向别人展示自我并以此来赢得别人的认同或羡慕,也是消费者在社交网络上分享和推荐一款产品的主要动机。
因此商家要考虑自己的产品如何才能给消费者带来荣誉感,让消费者觉得使用你的产品能提升自己的格调。只要能提升格调,他们就会自发地帮你推广宣传。
这个格调不仅可以显示出当事人真的优秀、过得幸福,而且还可以“做伪证”,满足用户的虚荣心。关于这一点,那些在不爱运动的人中也流行开来的运动软件是绝佳的例证。
在2017年年初的几个月里,共享单车的补贴战让用户烦不胜烦。起先是OFO每隔几天就发一条周末免费骑行的短信给用户,而摩拜单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动不动就发一些红包奖励的短信,而且连扫码的界面也改了。每次在摩拜上扫码开锁的时候,用户一不小心就会触碰到分享赚红包和免费骑行的按钮。
当年滴滴和优步打补贴战的时候,尝到甜头的用户发现每次打车竟然能省几块、十几块甚至几十块,于是开始奔走相告,这就有了口碑效应,滴滴和优步的用户数在补贴战下暴增。
然而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输入关键词“摩拜单车30天免费骑行”,记录为0。也就是说,共享单车的免费骑行广告很少有用户愿意分享。可以说,免费骑行让摩拜损失了不少利润,但并没有为它带来多少稳定的新增用户。
这件事带来的启示是:试图通过用户的社交圈传播的产品,一定不能有损用户的格调。
在网上有很多类似于“怎么发朋友圈才显得低调奢华有内涵”“高情商的人,都这样发朋友圈”的文章,都是在教读者如何在社交圈既彰显格调,又避免丢人。
一款产品只要能满足用户这两个方面的需求,就具备自传播的能力,并且自传播能力的强弱往往跟对用户该需求的满足程度成正比。相反,不能满足用户这方面需求的东西都很难通过社交传播成为爆款。因此,如果你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看重流量、看重用户活跃度,你就得在产品设计中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用户“炫秀晒”的积极性。
TIPS
1.在社交网络上,“装”是第一生产力。其实还可以进一步说,在所有包含了社交元元素的产品中,“装”都是第一生产力。
2.商家要考虑自己的产品如何才能给消费者带来荣誉感,让消费者觉得使用你的产品能提升自己的格调。只要能提升格调,他们就会自发地帮你推广宣传。
3.试图通过用户的社交圈进行传播的产品,一定不能有损用户的格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