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草根,一个值得挖掘的金矿

草根,一个值得挖掘的金矿

时间:2023-08-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互联网界有个规律是“得草根者得天下”,这一点在社交领域格外适用,因为普通网民对互联网有更迫切的需求,整个草根群体都是值得移动互联网创业者挖掘的金矿。关注到这个在现实中不太得意、缺乏表达机会的边缘人群,恰恰是“快手”成功的关键原因。这一破坏性举动很快被警方发现。还有一些人,他们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草根群体,但他们对社交网络的需求格外大。

互联网界有个规律是“得草根者得天下”,这一点在社交领域格外适用,因为普通网民对互联网有更迫切的需求,整个草根群体都是值得移动互联网创业者挖掘的金矿。

除了微信和QQ这类全民通吃的产品外,主流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几乎都将消费能力较弱和学识也相对不足的社会底层人群排除在外。无论是微博、豆瓣、人人网还是陌陌,用户基本都有大学以上学历(含在读)、收入尚可等共同特征,这样的用户群算得上是广泛意义上的精英阶层了。即便是在比较大众化的微信上,能玩得转微信公众号的,也基本都有语言能力的门槛。

精英,尤其是知识精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傲慢,喜欢居高临下地审视别人的品位。2016年夏季,第一次把社交软件“快手”带入公众视野里的《残酷底层物语:一个视频软件的中国农村》就体现了知识精英的这种心态。由于这篇文章造成的影响实在太大,以至于很多人至今对“快手”的印象还停留在“直播吃大粪、生吃虫子”的层面。恶俗已然成为“快手”抹不去的标签。

直到有一天,在朋友圈看到老家的一个很尊敬的长辈发了一张停车的照片,笔者才突然开窍难道只允许有知识的人在朋友圈发文章、发段子找存在感,却不允许别人发个普普通通的生活镜头吗?普通人虽然没有过人的才华,不会写文章、不会摄影,难道就没有权利刷存在感了吗?在“快手”上发布视频和图片的人也是同样的道理。普通人也有表达自身和寻求认同的需求,在这个层面上看,他们无论发了什么,跟知识分子发一段深刻思考内容的意义是一样的。

在很多社交平台、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大量明星、意见领袖和美女帅哥掌握了话语权和注意力资源。但在“快手”上脱颖而出的却是一批草根平民。他们是轮胎修理女工、开吊车的女司机、开挖掘机的农村青年……一个00后打工小妹每天用“快手”直播自己的工作日常,吸引了15万粉丝,很多人在直播间排队给她留言:嫁给我吧。

大量普通人借助“快手”,实现了自己的阶层跃升。比如快手第一红人“MC天佑”之前就是个游戏人生的社会青年,但在“快手”上却拥有2000多万粉丝,他的说唱成名歌《女人们你们听好了》击中了很多“快手”用户。

不难理解,一个文化程度较低、见识较少的民众在以精英为主的传统互联网渠道,一是没有存在感,二是经常被嘲笑和排挤。而在“快手”上,他们无所畏惧地展示自己的个人生活,并有相当多的用户以友好、平等、宽容的心态来对待他们。

相比其他短视频平台,“快手”更像是一个社交网络,外人很难想象这里有多少草根用户把自己的关注留给了周围同一个社交圈的人。这些人对“快手”打出的宣传语——“每个人都值得被记录”深表认同。

关注到这个在现实中不太得意、缺乏表达机会的边缘人群,恰恰是“快手”成功的关键原因。“快手”合伙人曾光明说:“这个群体在总人口中占比80%,而精英只有20%。”

2017年6月,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在成都某公交站边,两个19岁的男孩在某直播平台上现场直播了自己用弹弓射击边上4个玻璃护栏的全过程。这一破坏性举动很快被警方发现。但当警方抓获他们并审问原因时,他们的回答却令人啼笑皆非:我们玩了一段时间“快手”直播,但没有粉丝,无法引起关注,希望通过直播射击玻璃护栏的行为上一次热搜,成为网红。

从网上的视频来看,他们玩的直播软件正是“快手”。而这两个男孩都是不久前刚从彭州农村来成都打工的,属于“快手”的精准用户。

“快手”的案例可以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在20%的精英人群在各细分领域的社交需求已经被满足得差不多的情况下,再围绕着他们做生意就很难成功了,但如果能把关注点移向其余80%的人群,也许更容易闯出一番天地。

一个可以佐证的事实是,正如我们在前面的章节所分析的,游戏、直播的粉丝也主要是草根人群。对一些在现实中过得并不如意的人来说,游戏世界已经成为他们的“第一人生”。

面向社会草根阶层的社交产品(或带有社交功能的产品)更容易取得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草根用户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往往比较缺失,或者根本就没有社交,缺乏存在感,心情压抑,因此在网络上表达自我的需求更强;其二,社会草根群体人群自卑感强,因此更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同,而寻求认同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多将那些自己认为有可能得到别人认同的内容分享到社交网络上;其三,草根群体的时间价值(机会成本)比较低,所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社交网络上。

这些因素意味着聚焦草根群体的社交产品或带有社交功能的产品不仅不缺用户,而且活跃度还更高,这必将带来自传播能力极强、流量获取成本低的结果。

还有几点需要补充说明。

首先,在社会草根群体占据主流的社交平台上,如果用户一直发表深刻的内容,那回应的人就会很少;但发布关于美食、风景的内容,回应则会非常多。这是因为互动门槛的高低造成的。平台运营者由此应该得到的启示是,在流量分发上,要多向中低端内容倾斜,如果把重心都放在高端内容上,很容易曲高和寡。

其次,草根人群的时间价值低,而高端用户的时间价值高。很多社群运营者增强用户黏性的秘诀是多互动、尽量回复用户的每一条留言。这种做法基本只对草根人群才有效果,精英用户根本不吃这一套,平台互动太频繁,用户反而会觉得是干扰。因此对草根人群要加强运营,但对精英用户的运营要适可而止。

还有一些人,他们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草根群体,但他们对社交网络的需求格外大。

首先是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满足和快乐、亟须宣泄情绪的普通人。

“每一种心情都有被倾听的必要,每一个你都有相互取暖的力量。”在登录陌生人社交App“秘密”的过程中,界面中出现了这样的广告词。

打开“秘密”,热门帖子多是“如果你的男朋友很穷”“老公的隐私,你偷看过吗”“跟老公吵架怎么办”“胸小好自卑”“摊上个恶婆婆怎么办”“失恋了”之类的内容,看来,这里的用户多是一些有着各种困扰的人。

每条帖子的阅读量从几百到上万次不等,回复人数少则数十个,多则上百个,互动率很高。

虽然“秘密”在经历2014年刚上线时的一夜爆红后很快就沉寂下来,用户增长停滞,也没有找到清晰的商业模式,但从每条帖子下面极高的回复率看,不快乐的人在一起抱团取暖的需求还是很强烈的。我们暂且抛开盈利方式不谈,“秘密”对用户的定位是值得借鉴的。

其次是不善于社交的人。

内向的人在日常的生活中容易遭受误解、居高临下的同情甚至是歧视,在社交场合他们也表现得比较被动。

在社交网络出现之前,内向的人离社交比较远。而在社交网络时代,由于现实中人际关系的失败或者自命清高,内向的人更有动力在网络上去寻求社交支持。此外,由于内向的人更能静下心来思考,因此与外向的人相比,他们往往具备更强的内容生产能力,因此也就更容易成为“大V”。

可以说,内向的人为社交网络贡献了更多的流量。

等你从这些草根群体的强大传播力中受益了,你会发现,原来在网络上,他们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

TIPS

1.一个文化程度低、见识又少的草根民众,在精英为主的传统互联网渠道,一是没有存在感,二是经常被嘲笑或排挤。只有在“快手”上,他们才能无所畏惧地展示自己的个人生活,并有相当多的用户以友好、平等、宽容的心态来对待他们。

2.在20%的精英人群在各细分领域的社交需求已经被满足得差不多的情况下,再围绕着他们做生意就很难成功了,但如果能把关注点移向其余80%的人群,也许更容易闯出一番天地。

3.内向的人为社交网络贡献了更多的流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