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爱生闷气如何调节

爱生闷气如何调节

时间:2023-08-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华盛顿·欧文说:“气度狭小就被逆境驯服,宽宏大量则足以把逆境克服。”因此,我们在生气时不要否认压抑生闷气,要懂得接纳并调整自己的坏情绪。可是,两个月不到,小萌的脚步就变得无比沉重。似乎自己在公司真的做得很好,大到公司老总,小到清洁阿姨,都对小萌十分喜欢,因为小萌的脸上时刻挂满了笑容,从来不生气,从来不指责谁。

华盛顿·欧文说:“气度狭小就被逆境驯服,宽宏大量则足以把逆境克服。”因此,我们在生气时不要否认压抑生闷气,要懂得接纳并调整自己的坏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说到“发脾气”和“生闷气”,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发脾气,是指用语言、动作等显性行为将那些对某人或某事不满的情绪发泄出来,这是生气时的外在表现;生闷气,是指将那些不愉快的情绪压抑在心里,不外露,也就是赌气,其实,这就是生气时的内在表现。

事实上,生闷气对我们的身体有极为严重的伤害:一方面,经常生闷气不利于心脏的健康,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我们身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从而引起大脑内激素的变化。对此,专家建议,与其闷在那里自己和自己生气,不如宣泄心中不满的情绪,懂得接纳生气的自己,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这样会更有效地减少外界环境对人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小萌刚刚大学毕业,尚不懂得如何讨上司欢心、如何恰当处理同事关系,但是,当她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时候,父亲这样告诉她:“丫头,公司不比家里,在家里,我和你妈妈都会让着你,你生气了可以砸东西,大哭,甚至大骂,但是,在公司是绝对不行的,凡事需要忍耐,这样你才能赢得上司和同事的喜欢。”小萌点点头,踏着欢快的脚步走进了公司大门。

可是,两个月不到,小萌的脚步就变得无比沉重。似乎自己在公司真的做得很好,大到公司老总,小到清洁阿姨,都对小萌十分喜欢,因为小萌的脸上时刻挂满了笑容,从来不生气,从来不指责谁。同事都忍不住夸赞小萌:“你的脾气真好,刚才这件事明明是主管自己疏忽了,他那样责骂你,你还是微笑面对,换了是我,早就和主管对骂起来了。”小萌笑着点点头,心里在想:我的脾气也不好啊,当时,我就想拿着文件朝他脸上砸去了。可是,这毕竟是公司,不是在家里,这里不是自己撒野的地方。于是,在这种每天都需要强装笑脸、强忍怒火的日子里,让小萌感觉到很累,每次回到家,小萌都忍不住发泄一番,心中的苦闷不知道向谁诉说。终于,在难忍之下,小萌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了心理咨询室的大门。

其实,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哪怕是一家人,也免不了“锅碗碰瓢盆”,于是,有人就会生点气、发发牢骚,这是很正常的。在生活中,看不惯某些人和事,偶尔闹点情绪,埋怨,指责,这都不足为奇。

而极不好的一种习惯是,不声不响将不满情绪憋在心里生闷气,而且,生闷气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不仅耗费自己的精力,而且,还会引发疾病,影响身心健康。三国时期,周瑜一个人生闷气,结果白白断送了风华正茂的生命,这说明情绪对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一定的谋略。

虽然,我们从表面上看,无论是“发脾气”还是“生闷气”都是生气,但是,它们的表现方式却大有不同。由于表现方式的差异,将直接导致其后果的差异性,或许,有人认为发脾气会伤了彼此的和气,但是,如果我们发泄的前提是为了对方好,伤了和气又怎样呢?大量事实证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如想象中的和睦,如果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只一味地生闷气,对方就永远不知道你的真正情绪是什么,而且,生活中多一些吵闹也并不是一件坏事。

1.你不是老好人

有一位被大家公认“好脾气”的人这样说道:“其实,每次看到令我感觉不好的人和事,我内心都相当地生气,但是,我极力克制自己,不断告诉自己‘要保持自己的形象,千万不要发脾气’,结果,每一次我都忍耐了下来,可是,时间长了,我发现,由于心中闷气的郁积,我的脾气越来越大,一点小事就可以让我的情绪变得无比激动,可又不好当面发作,常常是事情过去以后,我就气得砸东西。虽然,我是公认的‘好脾气’,但是,我好像已经陷入了恶劣情绪的漩涡。”也许,总有一天,这位“好脾气”先生会忍不住爆发,而到那时,他自己也成为了闷气宣泄的陪葬品了。

2.气宜疏不宜堵

现在,一些国外专家研究表明,发脾气比生闷气好。虽然,在大多数人看来,发脾气有损自己的修养和形象,似乎是一件伤大雅的事情。但是,科学家却对此公布了一项研究结果:当人感到气愤而想发脾气时,如果能够即时宣泄出来,会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当然,生气、发怒并不是一件坏事,毕竟人有七情六欲,总不能强制压抑,这样怒气就会变成闷气,反而容易爆发崩裂。如果能够释放心中的怒气,发泄不满情绪,解除烦闷,反而使身心感到轻松愉快。

心理启示:

在某些时候,该发脾气就发脾气,不需要刻意压抑自己的情感,因为不适当的压抑,就有可能形成生闷气的习惯,结果会适得其反。不过,生活中的我们应该少生气,甚至不生气,如果真的到了“怒不可遏”的地步,那就干脆痛痛快快地发泄出来,这样有利于情感的释放,有益于身心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