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卫东
侯卫东, 男,汉族,1969年出生,浙江省三门县人。
1998年,进藏在纳金路东风食品厂内组建拉萨市大自然饮料厂,任厂长;
1998年,在拉萨开设神鹰文体用品店;
2008年,组建成立拉萨神鹰科工贸有限公司至今,为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经理。
◎公司简介
拉萨神鹰科工贸有限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97年的拉萨神鹰文体用品店,是西藏区内最早从事文体用品批发销售的企业,代理的得力文具是目前国内行业综合排名第一的文具生产企业。公司现拥有大学本科学历11人,在职职工人数28人,配送车辆3台,库房面积2000平方米,办公场地200平方米,公司超市600平方米,是区内文体行业最大的卖家。公司卖场以全方位、成系列的方式展示商品,便捷广大顾客选购,并为区内上百家文体专营店、超市、电脑商行、工艺装潢部提供配送服务。
2005年开始,公司加强对终端、高端客户的服务,先后与农行、工行、建行、中行、区党委、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人寿、市政府、火车站、国税局、区医院、西藏大学、国资委等大型企业和政府机关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成为山南地区、 日喀则地区政府采购纸张、印刷品、体育用品中标企业。
2008年进行增资后,公司经营范围扩大到广告制作、印刷设计、办公设备、金融机具、数码产品、网络集成、办公家具、服装鞋帽等,年销售超过1000万元。公司数十年来遵循低价位、高品质的经营理念,成为迅速崛起于单位办公用品、耗材行业的领跑者。是目前西藏地区唯一能够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性商贸公司。2014年公司营业收入超过3000万元,上交国家税收超过100万元。
之前也采访了许多知名的企业家,可是见到侯卫东的时候,还是让人眼前一亮。他身上的那种气质给笔者的感觉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儒雅而大气,这让笔者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词——儒商。
◎怀揣理想,勇闯西藏
一个在西藏阿里工作的朋友告诉侯卫东,西藏没有饮料生产企业,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白,他果断决定来拉萨创办饮料厂。此时的他刚成家没多久,觉得是该立业的时候了。
满怀创业的激情,踏上了西藏这片热土。怀揣着所有的积蓄,他来到拉萨,着手创办大自然饮料厂。对于他的这一行为,政府非常重视,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所有的景象让他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谁也没有想到他的这次创业会以失败而告终。
◎创业受挫,重新定位
虽然政府对这位外来创业者非常重视,但西藏当时的投资环境并不是很好,当地人对外来的创业者也不予理解,但是侯卫东没有气馁,他立志通过努力一定把自己的饮料厂做好、做大、做强。
人算不如天算,老天没有眷顾这个满怀斗志的年轻人。他们生产的饮料并不受欢迎,创业初期即遇瓶颈。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包装瓶成本太高,导致饮料售价较高,与其他同等产品相比,没有市场竞争力;二是包装瓶回收困难,重新购买需要大量资金,极大地削减了公司现金存量,导致公司资金周转困难。
最终在各种不利的条件下,大自然饮料厂经营不下去了,以倒闭告终。伴随公司的倒闭,侯卫东亏损了二十多万元。对于一个初次创业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心想这辈子都可能还不了债,他度过了人生中最苦闷的半个月,这半个月里,每天都是一杯青稞酒,两个馒头。那种内心的苦楚,只有有相同经历的人才可以体会得到。
接下来,为了不让追随他来的两个老乡饿肚子,他四处寻找生计。后来,他找到一个做灯具生意的老乡,为他帮忙,才短暂地安顿了下来。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拉萨市人大文教办主任。主任有意要帮这个小伙子一把,给他指了一个新的方向:做文体。由于之前有过从事文体行业的经验,侯卫东果断回到老家,又一次借了6万多块钱,准备重新开始,希望能在文体行业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立足文体,重拾旧业
资金一到位,侯卫东马上开始筹措自己在拉萨的第一个文体商店。之前的从业经验帮了他大忙,短时间内就把文体店经营得有声有色。然而,饮料厂的倒闭,让他心有不甘。闲暇的时候,他总在想自己失败的原因,希望能够从跌倒的地方重新爬起来。于是,在文体店走向正轨,在他对拉萨进一步了解的基础上,他决定再度踏入饮料行业,改写自己的历史。
这一次,他没有选择单打独斗,他决定借助本地人的优势,跟他们进行合作,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赚取最大的利润。他的定位很明确:由他来提供技术,负责策划;由以巴桑女士为代表的本地人负责开拓市场。另外,在利益分配上,他把大头让给了本地人,这使得他们的合作能够长期维持。
◎稳中求变,展望未来
虽然重新涉足饮料行业,但侯卫东仍然把自己事业的中心放到了文体这一块。前期的积累,最终换来了与得力集团的合作机会。每年超额完成合同指标,也换来了生意伙伴间的长期合作关系。现在,他旗下的公司每年售出的得力产品就有600多万。可以说,神鹰科工贸有限公司已经成为西藏文体行业中的老大。
当侯卫东被问及接下来的规划时,他用了四个字来总结:稳中求变。所谓稳,就是要巩固既得的成果。所谓变,就是要不断创新,增强赢利能力。创业难,守业更难。如何保持行业老大的地位,只有稳中求变,稳是前提,变是法宝。只求稳,则不思进取,终被淘汰;只求变,则可能误入歧途,走向衰落。只有秉持稳中求变的信条,公司才能生存得更好。
另外,侯卫东提到,公司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一直也在回馈社会。社会给了他机遇,社会成就了他,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一点小行动能够帮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从2002年开始,便开始资助失学儿童,那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当时正在读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尼玛桑珠和宗吉。得知两人家庭条件不好,随时面临辍学,侯卫东经过一番思量,决定资助两名孩子继续上学读书,直到他们大学毕业。如今在“侯爸爸”的资助下,尼玛桑珠和宗吉都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宗吉每当回想起自己考上大学时的情景,都感慨万千。宗吉介绍,她和姑妈住在堆龙德庆县,高考完后她一直在家里等待录取结果。那时,侯卫东给宗吉打电话说想去堆龙德庆县看她。侯卫东一到,宗吉就从他那里得知了自己考上大学的好消息,那一刻宗吉感动得哭了,原来大忙人的“侯爸爸”提前一步知道了录取结果,专门去给她庆祝。除此之外,侯卫东还与拉萨百货每年春节举办义卖对联活动,资助过德吉孤儿院、拉萨市曲米路孤儿院。
◎对下一代教育的看法
当谈及对子女的要求与期望时,侯卫东内心虽然希望他们能够考国家公务员,以过上安稳的生活,但他从没有这样来要求自己的孩子。他更多地希望孩子能够顺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发展。
每个人的天赋不同,兴趣也不同。他不会单凭成绩来判定自己的孩子,也不会拿成绩指标来引导他们。他希望孩子们能够发现自己的兴趣点,用兴趣去引导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看法,侯卫东说:“大学生的理论功底是值得认可的,但是动手能力明显偏弱。技术人员的工资可能要比大学生的起薪高,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大学生更具有后劲,具有发展潜力。”但是,他提到“现在的大学生普遍比较浮躁,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很多学生现在高不成低不就,工作时不是想着怎样把工作做好,提高自己的能力,而是互相攀比,考虑其他同学在什么地方上班,拿多少工资, 自己拿多少工资。”这是不成熟,也是不理智的。“当你真的沉下心来在一个单位工作,能力积攒到一定程度,老板是不舍得放掉你的,待遇自然而然就上去了。”所以,从侯卫东的话里,我们明白了无论在哪做工作,做什么工作,都不要浮躁,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会进步。
◎对浙商品质的诠释
浙商,一般指浙江籍的商人,实业家的集合。从古至今,浙江商人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如今在私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浙江模式”“浙江经验”“浙江现象”已经被写入多地教科书,越来越多的媒体对浙江商人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给予报道,越来越多的人对浙江的发展给予关注。现代浙商已经是当仁不让的华夏第一商帮,生存能力让全球感到震撼!欧洲人称之为“东方犹太人”,600万在外浙商每年创造的财富总值和浙江全省年GDP相仿,也就是说,数百万海外浙商等于再造一个浙江!浙商特点:“舍得”“和气”“共赢”“低调”“敢闯”。
这是摘自百度百科中的一段文字,从中我们可以感知浙商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今天我们有幸能够采访到侯卫东先生,作为浙商中的一分子,他是怎样看待他所在的这个群体呢?在他看来,这个群体中的成员究竟有哪些特质呢?
接下来引用侯先生的话来对浙商所拥有的品质进行陈述。他说,浙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能吃苦、团结、有心胆、永不言败。
要做事,先做人,做人一定要能吃苦。孟子有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侯先生把能吃苦作为浙商的第一条品质,是有其用意的,能吃苦是做好其他事情的前提。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和智慧则是无限的,浙商是一个典型的团结的群体,通过团结一致,他们用各自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无尽的财富,团结使他们能够在世界的任何角落生存下来。可以说,团结是他们能够在商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每一个成功的浙商都有心胆。独特的地理环境,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造就了浙江人勇于闯荡获取生计的习惯。这种习惯经世代传承,铸就了浙商必备的品质:胆识过人。
“今天很残酷,明天很美好,但是很多人都死在今天晚上。”这是马云的经典语录。同是浙商,侯卫东也总结了浙商的最后一个品质——永不言败。过去今天这道坎,明天你就可能获得成功,所以,永不言败是一个成功者必备之素质,也是浙商所具有的品质。
作者:王玉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