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话❸【方法】不要恐惧问对问题,找对方法

对话❸【方法】不要恐惧问对问题,找对方法

时间:2023-08-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话不要恐惧问对问题,找对方法_职场正能量:30年跨国HR教练与白领们的17个对话阅读本章前,请试着思考自己是不是有下面的情况:有时候按照自己的经验法则做事,但结果并不如预期,甚至是完全相反。问对问题,找到正确方法的第一步方法一旦产生,愿景、流程、困难点都将会有一套依循之道。其实寻找方法论,就像是一场正确提问的旅程。问对问题,以及找对方法绝对需要练习。

阅读本章前,请试着思考自己是不是有下面的情况:

有时候按照自己的经验法则做事,但结果并不如预期,甚至是完全相反。

在处理问题时,有很多处理方法,但是不知道哪一个方法才是最正确的。

因为看不到事情的全貌,所以处理起来东漏一块西漏一块,无法面面俱到。

遇到棘手的问题,经常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办,就采取拖延的方法。

对任何事,脑袋里就只有原来的那唯一的一种方法,常常不知如何变通。

大家总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有些人总是能够非常有逻辑地处理问题,不仅是对于那些熟练的部分,有时甚至面对一个从未处理过的难题,也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拆解。他们是怎么办到的?

我接触过许多优秀的高阶人才,他们总是能很快地描绘事件全貌,抓住重点,并且在应该下功夫的地方多有巧思。他们非常擅长“做对的事”(Do the right thing)。

这就像是搭对方向的火车,再慢都会抵达终点;要是方向错误,火车愈快反而让我们离目标愈来愈远。因此讲求方法的训练,对领导型人才的养成真的非常重要!

活化大脑中的想法、看法与方法

通常我们容易以结果论来判定方法的好与坏,这是后见之明。一位优秀的领导者比较着重于在发现问题的当下,就能迅速地整理出想法、看法与方法,用不同的观点与角度切入,理清思路,以便掌握正确的讯息。

想法、看法与方法有什么不同呢?

“想法”就像是一则故事,由情境所塑造,人会依照想法来理解事情大致的全貌。而“看法”则是把这个故事里相同的事物结构化,归类为一个个的架构。最后,“方法”就负责把这些架构“程序化”,也就是厘清处理的优先级。

所以一般是先产生想法、看法,才会去思考方法。除非这件事简单到不用思考,或是已经有很固定的模式可以照着做。

很多时候,在面对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想法与看法是一个循环互动的过程。重要的并不是谁先谁后,而是不要停留在“单点”进行思考,然后忽略两者的连贯性。

停留在任何一个单点,例如一有想法立刻采取对应方法,可能会缺乏逻辑,东做一块西做一块。而想都没想过,就依据当下的看法所产生的方法,很有可能因为缺乏对全貌的理解,多有缺失。金字塔原理中讲求的“彼此独立、互无遗漏”(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指的就是这个部分。

所以那些一遇到问题就能迅速拆解出解决方案的人,一定是在有了想法、看法之后,还会花时间反复思考想法、看法,然后融入方法里,因为这样会比较周全。

问对问题,找到正确方法的第一步

方法一旦产生,愿景、流程、困难点都将会有一套依循之道。问题是我们很难在第一时间就得到正确的方法。可能是因为得不到充分的信息;可能是没有办法向别人表达自己做事的观点,而不被他人支持;也可能我们已经想了很多方法,但还在揣测老板比较喜欢哪一种。

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试着用问问题的方式去寻找答案呢?其实寻找方法论,就像是一场正确提问的旅程。

美国创新领导中心(Center for Creative Leadership)曾经对近二百位成功的企业领袖做研究,发现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非常懂得问问题,以及创造发问的机会。

一个好的问题不只是能找到答案,许多时候还能引导团队激发创意、解决问题、走出新方向。

提问也并非随便问问题,而是依照前面的想法与看法,产生“目标↓现状↓落差”这样的提问方向。

我们在找“方法”的过程中,要了解的第一件事,就是知道到底要改变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例如自己未来的职涯规划问题,或是三十年后的健康问题。现在的状况是什么?我知道这里面的差别是什么吗?除了年龄上的差别,身心与能力的状况又是怎样的?

简单地说,按照“目标↓现状↓落差”的方向,我们可以厘清要改变的是什么?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可能有时候是要去牺牲的,或者是去思考不要的东西又是什么?例如像换工作,当下失去很多,可是很清楚未来可以获得更多。

那我们怎么样去衡量这是不是一个好方法呢?我的经验就是在不断追求目标的同时,按照所制定的解决方案,看看能不能够从中得到成就感。这个成就感可以是问题解决,也可以是精神、物质上的有效获得。成就感会让你不断往前走,不断往目标前进,也有信心修正方向,找出更适合的方法。

问对问题,以及找对方法绝对需要练习。依据我与全球许多成功领导者的共事经验,我发现他们有一些很好的习惯与技巧,可以协助培养一颗“有方法的脑袋”:

保持开放

那些善于解决问题的人,他们通常面对事情采取比较全面、开放的观点,比较愿意打开窗户思考(Open Mind),不会陷在一个单点来想事情。他会根据未来的面貌来思考,也不会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

有目标的提问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策略方法的人,一般都很重视问题核心的分析,然后按照层次、先后,一项一项提出“具体”的问题。例如强调的是我(或我们的公司)现在在哪里?我们要变成什么样的人?我们需要跟谁合作?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客户、供货商?该运用哪些管道到达这个目的地?

他们运用目标式提问建构出一套方法论,也可以说是一个策略方法的流程。

不被拖延蒙蔽

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如果你今天觉得要做一件事,那就不要寻找托词了!说来也简单,这其实是一种成功者的习惯。优秀的人非常富有“实验精神”,如果他们觉得这个方法是好的,在建立假设之后,他们脑中会尽快产生实验的想法,不会踌躇不前。

放胆挑战的思维

有时我们不愿意改善,无法解决问题,不见得是找不到好方法,而是不愿意尝试挑战,所以常常拖泥带水,丧失了解决问题的先机。善于解决问题的领导者,他们通常不会闪避困难,也能避免便宜行事的诱惑。这些优秀的人很乐意借由探索新方法,来拓展自我能耐的底线。

机会,藏在克服挑战的实践里

就我个人的经验,一个人的职涯就宛如不断发现问题、面对挑战、解决问题的历程。

例如我当初在思考转换职涯的时候,已经是企业里的营销总监了(那可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位置)。但如果当时想的是:职称、薪资下降,还要重新适应新环境,面对打掉重练的风险——如果只着眼于当下,那么,就不会有现在的我。

在转换人力资源领域的当下,我很清楚知道自己现在在哪里,也知道五年后的定位是什么,因此给了自己五年时间展开计划。

一旦清楚未来的定位,所有的问题就像是一幅蓝图,我开始分析所面临的挑战该选择哪些方法来解决。那时想的就是几个关键环节:该与谁合作?自己跟人力资源最有联结的一项能力是什么?

因为过去从事营销专业,所以我从营销面,也就是如何营销培训课程开始着手,它是让我最快可以踏入人力资源领域的一个环节。就这样,我用五年的时间,让自己对于培训的知识,得到最丰富的境界,后来甚至扮演培训顾问的角色。

我当时从一个营销总监,进入一家美商高科技背景的企业成为培训经理,慢慢地接触人力资源比较专业的部分。我相信有许多人有同样类似的经验,我们当然可以把这些都视为难题,但也可以视为机会。如果我们“不想”厘清定位,正视最关键的问题,以及没有面对问题的勇气,那么再好的未来也与自己无关,因为我们将会看不见机会在哪里。

阅读本章后,请试着做做看下面的练习:

在决定怎么做之前,先对全貌进行了解,争取他人的意见或补充信息,确定正确的问题点,再着手想怎么解决。

练习在选择方法时,以短期、中期、长期的效果来衡量,并且试着建立优先级。

遇到问题时,换位思考,练习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再看看对方与自己在想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或是不同的地方。

遇到棘手的问题,与其拖延不如试着运用可动用的资源立刻展开实验,不要使问题延宕。

遇到相同的问题,随时给自己一个挑战的目标,看看有没有其他更快、更好、更周延的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