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领导,有时会与外国客户进行沟通。由于存在国家、民族、历史、宗教等因素,各有特殊的风俗习惯和礼节,所以,你在与对方沟通时,要予以尊重,避免踏入沟通雷区,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在和外国客户见面前,不论对方来自哪个国家,你都要事先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和礼节。例如,某些国家如印度、印度尼西亚、马里、阿拉伯等国家,与他们共餐时,切忌用左手与他人接触或用左手传递东西;而在佛教国家里,是不能随便摸小孩头顶的;天主教徒更是忌讳“十三”这个数字,特别是在“十三日星期五”,他们在遇到这种日子时,一般是不会举行宴请活动的;在使用筷子进食的东方国家,用餐时不可用一双筷子来回传递,最忌讳的是把筷子插在饭碗中间;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是不能坐着跷大腿的;伊朗称好时不能伸大拇指;在保加利亚、尼泊尔等一些国家,赞赏或是赞成时用摇头,而点头则表示不同意等。领导只有事先了解了客人所在国家的风俗习惯,在与客户沟通时,才不会讲一些令双方尴尬的话。如果你新到一个国家或初次参加活动时,除了多了解、多观察外,遇到不懂或不会做的事,还可以仿效别人。
领导要想与外国客户顺利地沟通,就需在沟通中找到双方都熟悉的话题。一旦与客户找到了共同的话题,就等于找到了共同的语言,这有助于你们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但如果选错了话题,就不利于接下来的沟通了。
常青是一位导游,他带过一个英国旅游团,其中有位老先生十分难侍候。不论你介绍什么,老先生都会蹦出一句“没什么了不起。”常青反而一点不生气,热情地向对方介绍中国的家庭关系,特别是老年人受尊敬的情况。老先生很爱听,很快就再也不为难他了。常青之所以沟通顺利,就在于他善于发现谈话对象的“兴趣点”,并且“对症下药”。
了解并尊重对方,是进行顺利而有成效的交谈的前提。众所周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公务繁忙,来去匆匆,可是有一些中国记者却经常能够见缝插针地同萨马兰奇侃上一通。侃的就是他酷爱的集邮。一番畅聊之后,记者的专访也就完成了。他们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选准了话题。
汉斯先生是美国有名的计算机专家。他应邀来到我国讲学,深受人们的欢迎。有一次,他在一所大学讲课中途休息时,一名年轻的中国学者虔诚地问道:“请问‘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究竟是因何坠毁的?”
这原本是一个很普通的话题,没想到汉斯突然面露尴尬,支吾良久才说:“哦,我实在是抱歉,我不清楚,不太清楚……”
事后人们才知道,原来这位专家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式的人物,对非专业的问题毫不关心。
由此可见,在与外国人交流时,不要选择人家不熟悉的话题。像那名年轻的中国学者的冒昧提问,实在叫人下了不台。如果外国人主动谈起我们不熟悉的话题,我们应当洗耳恭听,认真请教,千万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要主动同外国谈论自己一知半解的话题。不然,非但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反而会损害自己的形象。
张晓在一家外国商社的驻京办事处当秘书。一天她忙里偷闲,同一位联邦德国的钢琴家聊开了家常。她告诉对方,自己很佩服德国人,德国的交响曲好棒。对方没想到张晓这么有水平,立刻对她刮目相看。她乘兴往下说:“我最喜欢你们德国的柴可夫斯的《天鹅湖》,虽然不是交响曲,但很好听。”
张晓张冠李戴,班门弄斧,结果贻笑大方了。
领导掌握一定的和客户沟通的技巧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利于你的工作顺利开展。以下就是与国外客户交往时的注意事项:
1.不要过分地关心和劝戒
中国人提倡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外国人却强调个性独立,所以不能将中国式的善意关心和劝戒施之于外国人,否则就会出力不讨好。你问外国客户:“吃过饭了吗?”你跟他打招呼“您上街去?”你虽然出于好意,但在他看来却是被粗暴地干涉了个人自由,心里会说:“你管那么多干什么?”中国的售货员被要求主动向顾客介绍和推荐商品,对“老外”来这一套可行不通。因为人家认为买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事情,别人管不着。我们若非跟外国人谈论这种话题,则要尽量讲得委婉一点。在语气上特别加以注意,少用祈使句,不要让对方感到是在对他下命令。
2.不要随便谈对方的私生活
同外国人交谈,不得随便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经历、收入、住址以及其他家庭生活方面的情况。这类话题对中国人来讲习以为常,而对外国人却意味着打探个人隐私,动机不纯。对外国人的服饰、住宅、家具、汽车等物品的价格、式样和产地也不要予以评论,它们均与收入有关,亦属个人隐私的范围。
3.不要谈令人不快的事物
衰老与死亡、讨厌的甲虫、惨案与丑闻、淫秽的故事一类的话题均系危害耸听,格调低下,与外国人交谈时不宜触及。他们认为,谈论这些“脏、乱、差”的话题既令人扫兴,又不吉利。中国人相见,往往要相互问候对方的身体状况如何,但是最好不要同外国人谈及这个问题,更不宜跟一位外国病人详谈他的病情。南方某市的一位领导有一次会见奥地利客人,兴趣盎然地同外宾们聊起了烹调经。他说:“我马上就要请你们品尝此地名菜活杀鱼,那烧好的鱼端上来的时候,眼珠还一眨一眨的。它可是此地一绝呀!”谁料想外宾却不领情,人家马上就表示了抗议,结果宾主不欢而散。事后了解到,这批奥地利客人是该国动物保护组织的成员。由于文化习俗的差异,他们把我们津津乐道的“此地一绝”当成不能容忍的残害动物的行为了。
4.不要议论他人的短长
散布小道消息,评论同事的美丑、上司的好恶、女士的胖瘦、路人的衣着,都会被正派的外国人当作缺乏教养和不务正业。谈论人际纠葛和他人的过失,也被视为无聊之举。王亚伟特别爱向领导打同事们的“小报告”,这一爱好使他颇受重用。当他调入一家合资企业不久,又向外方总经理如法炮制。人家却根本不吃这一套,并且责问他:“你光盯着别人,自己的工作怎么能干好呢?”没几天,他就被解雇了。对外国人的政治主张、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个人爱好,不要妄加非议。当着英国人的面讥讽他们的女王陛下,告诉一位收藏家玩物丧志,都是失礼的。应当指出,在交谈中,一旦遇到外国人回避或不愿继续的话题,切忌我行我素,而要立即转移话题,必要时要向对方道歉。上述几条基本原则,仅供大家在同外国人打交道时参考。原则不是模式,重要的是在交往中灵活运用,因地因人制宜,这样才能应付自如。
5.不要不分场合地送礼物
在同外国朋友的友好交往中,有时要赠送一些小礼品,但一定要记住,要考虑具体情况与场合。例如,应邀参加婚礼时,除了艺术品外,还可赠送花束以及实用物品;探视病人时,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送些对病人有益或为病人喜爱的食品、花束;新年、圣诞节时,一般可以送日历、酒、茶、烟、糖果时;但在出席官方或民间组织的酒会、招待会、较大的宴会时,就不要送礼了。
除此以外,赠送礼品还要考虑具体情况与场合。对相处较长的朋友,离别前可以赠送一件小纪念等。要是应邀赴私人家宴,最好给女主人带些小礼品,如土特产、小艺术品、纪念品、食品、水果以及花束等。有小孩子的,还可送糖果、玩具等。赠送的礼品要用礼品纸,一般是花色或彩色纸来包装。即使礼品本身被装在盒子里,也要另加包装。然后用彩带系成漂亮的蝴蝶结、梅花结。礼物一般要当面赠送。祝贺节日、赠送年礼可以邮寄。一定要随礼品附上送礼人的名片,也可以手写祝贺词,装在大小相当的小信封中,信封上注明受礼人姓名即可,贴在礼品包装的上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