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在竞选演讲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在演讲过程中,有时也会遇到冷场的局面。所谓的冷场,是听者对你讲的话毫无兴趣、毫无反应,或者仅以简单的单音字节应付。这种场面的呈现,根本原因就在于发言者的话没有吸引力,听者仅仅是出于纪律的约束或者礼貌而扮演一个“接受”的角色。因此,当出现冷场时,发言者要想尽一切办法来活跃现场气氛。
当年孙中山在演讲时也遭遇过冷场,下面我们看看他是如何扭转冷场局面的。
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广东大学、即中山大学发表演讲时,由于听讲的人多,通风不够,空气不好,因此有些人精神较差,显得比较疲倦,于是,在他演讲过程中,听众曾一度出现了打呵欠、注意力不集中的冷场。
为了提起听众的精神,改善一下场内的气氛,孙中山巧妙地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小时候在中国香港读书,见过有一个搬运工人买了一张马票,因为没有地方可藏,便藏在时刻不离手的竹竿(挑东西用的粗竹杠)里,并牢记马票的号码。后来马票开奖了,中头奖的正是他的号。他得知后便欣喜若狂地把竹竿抛到大海里,以为从今以后就不再靠这支竹竿生活了。直到问及领奖手续,他才得知要凭票到指定银行取款,这才想起马票放在竹竿里,便拼命跑到海边去,可是连竹竿影子也没有了。
讲完这个故事后,听众一改之前的无精打采,开始兴致很高地议论,他们一边笑一边叹息,使得会场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看到听众的精神振奋了,孙中山先生抓住时机,紧接着又说:“对于我们大家来说,民族主义这根竹杠,千万不要丢掉啊!”
一句话,很自然地又把听众拉回到原有话题的轨道上。
看,用这种穿插有寓意的幽默故事来活跃现场气氛,可以很好地扭转冷场局面。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情趣都是由此而来的。打破冷场局面时,演讲者要根据现场情况随时进行。最好抓住听众渴望趣味的视听倾向,恰当而又适时地讲述一些趣闻轶事,让混乱或呆板的演讲现场马上活跃起来,现场气氛一活跃,就扭转了冷场的局面。一旦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演讲内容上,演讲者要借机回到原有话题。
在竞选演讲时,如果竞选者在冷场出现时不能及时扭转,那么你的失败无疑将成为定局。为了避免冷场的发生,领导者在演讲中要掌握以下方法:
1.及时转换话题
在演讲时,当你发现听众的兴趣低落时,你要懂得随机应变,在适当的时机转换话题,可以利用人们求新好奇的心理要求,充分利用原来的话题,借助邻近内容隐蔽地转移对方的注意中心,由此及彼,以新换旧,达到转移话头的目的;或是另起炉灶,撇开原话题,直接提出一个新话题等。总之,活跃现场气氛时要比较自然地转换话题,不使听众生厌。
2.适时地赞美听众,求得共鸣和好感
当听众发现演讲内容与自己的关系不大时,自然不会给予太多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经常会呈现冷场。此时,演讲者要注意采用恰当的方式,拉近与听众的心理距离。而贴近听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发自内心地赞美听众,以现场中具有代表性的某一类人为话题来进行赞美,在得到听众的共鸣和好感后,听众才会对你的演讲发生浓厚兴趣,从而打破冷场的尴尬局面。
3.调动听众参与的热情
听众的积极回应有利于推动演讲的顺利进行。因此,要打破冷场局面,你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向听众提出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听众来响应你的问题。这样既能调动听众参与演讲活动的热情,还能让对方意识到自己是整个演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听众一旦拥有这种热情,演讲现场就活跃起来了。
4.用制造悬念来引起听众的注意力
好的悬念不仅能够使演讲者再度成为听众注目的中心,而且能够活跃现场气氛,激发听众聆听与参与的兴趣。所以,遇到冷场时,你适时地制造一两个悬念,能有效地把厌倦了的听众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演讲内含的信息和情感得以准确传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