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说话时常常在无意间大量使用是“我……”“我的……”这种话听来非常刺耳,让人感觉到对方太自以为是。但偏偏这种情形却屡见不鲜。特别是在职场上,领导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员工,即使在跟他们讨论工作计划时,他们也会顺口说出这样的话来。就好像他们什么都知道似的,可是如果你问他们具体怎么做时,他们又不能给你满意的答案。对于这种员工,有些领导称他们是“吹毛求疵”、自我显摆。但如果领导这么想他们就错了。实际上,这些人并非是在自我显摆,而是内心的不自信。
那些动不动就说“我……”“我的……”的人,一般不会考虑对方的立场,由于内心自卑,希望用这样的话来显示他自己的存在,才会开口闭口话题都围绕着“我”打转。
李健是一家私营公司的老板,最近因公司业务扩大,打算招聘一名助理来帮自己打理工作。在招聘前,他告诉招人的部门经理,等到最终确定人选时,他要做最后的面试。
由于部门经理有多年的招聘经验,所以,不到一个月时间,他就确定了两个合适的人选,然后把这两个人的资料给了李健,让老板来决定录用谁。
其实,李健对招聘并无经验,他之所以要自己来定,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现在的助理做事过于干练,让他觉得这样的人反而没有了人情味。
在面试时,李健一下子就认定了毕业三年、有过此类工作经验的张珊。张珊外表虽然很普通,但她说话温婉亲切,非常随和。唯一让李健有点不满的是,张珊在说话时,开口闭口总是讲“我”如何如何、“我的”如何如何,让他听了非常不舒服。
但是李健看看还没有脱离学生味的张珊,心里就软了下来,他想:“她可能年纪小,说话才不分轻重的。说不定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慢慢改掉的。”于是就确定了张珊。
张珊来公司工作后,工作能力还不错,工作小心谨慎,生怕做错一点。有一次,张珊上班迟到了,而当时工作又忙,李健忍不住想训她几句,但不等李健开口,张珊就涨红着脸解释:“我真的很抱歉。李总,我这次迟到是有原因的,我起晚了,可我打车了,我后来看到路上堵车,我就跑了一站地来公司,可是我还是迟到了。我保证下次再不迟到了。”
听她这一番语无伦次的辩解,李健倒没有火了,只是说:“不要说别的了,下次注意一点就行了。”
让李健没有想到的是那一天张珊奇怪的表现:中午时张珊没有出去吃饭,而是泡了一包方便面,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加班工作;下午时她连口水也顾不得喝地工作着。但她却一次次地跑到李健这里,一会儿给他泡茶,一会儿给他冲咖啡。
“李总,我看你累了,休息一会儿吧。”
“李总,我给你泡了最解乏的绿茶。”
“李总,我给你冲了你爱喝的咖啡,我觉得这次冲得很好。”
“李总,我……”
李健当时工作虽然很忙,可看到张珊这样勤快,还是忍不住夸了她几句。这让张珊工作得更起劲了。下班时间到了,张珊没有要走的样子,李健对她说:“今天你忙了一天,别加班了,早点回家吧。”
张珊听后高兴地连声谢李健:“李总,我真是太感谢你了。我再向你保证,我以后不会再迟到了。我求你别辞了我,我一定会好好干的。”
听了张珊的话,李健一愣,然后问:“不就一次迟到吗?你怎么没完没了地提呢?”
张珊听后,越发感激了,接着讲了一件事情。原来,她前两次的工作,就是因为迟到了一次就被公司开除了。由于公司小,没有签合同,所以,张珊还有半个月的工资没要到呢。直到此时,李健才明白张珊紧张的原因,是因为在公司没有安全感。于是笑着对她说:“在这里你放心,等你试用期一过,咱们就签订劳动合同。即使公司因故解雇你,也会提前一个月告诉你的。不过,只要你好好干,我想不会有这种可能的。”
从那以后,张珊工作更加卖力了,后来还升了职。而她的“我的”口头禅也渐渐改掉了。
由此可见,这种喜欢说“我……”“我的……”的人,有一种急切地寻求安全的心态,他们生怕自己被人遗忘,才在说话时强调这个代表自己的“我……”“我的……”。所以,领导在指派这类员工从事某项工作前,要多鼓励他们,给他们足够的信任。尽量让他们明白,只要努力工作,即使不能顺利完成任务,也不要气馁。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一个人若频繁地使用同样的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最能体现说话人的真实心理和个性特点。这可以追溯到婴幼儿时期。婴幼儿在哺乳时期,与母亲之间会有一种身心合二为一的安全感,到了断奶时期,这种感觉就会受到威胁。断奶时期的孩子为了免除这种受到威胁的不安,会想办法寻回以前的安全感,正好这个阶段是他们开始学习语言的时期,所以他们第一句会说的话大多是“妈妈”,因为呼唤母亲,正表示其需要安全感。此外,孩子学会“我”这一类的语言,是为了向母亲提醒他的存在,想从母亲那儿寻回以前的安全感。而这一时期的孩子如果没有母亲的悉心照顾便无法生存,所以可以说与母亲有密切的依存关系。
幼儿反复强调“我”,是想从母亲那儿得到安全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为获得安全感,也会频频使用“我”。但在成人的世界中,惯用这种词汇的人是想向对方夸耀自己的成就,同时想用这种话来让对方确认自己的存在。所以,当有人在你面前反复说“我”如何如何时,是期望能从你那儿得到一句赞扬,只要你说句“噢,不错”“你做得出乎我的意料”等让对方欣慰的话,就可以满足对方的期望,对方的存在只要被认同,就能够心满意足。
在工作中,如果领导者要与这类下属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就绝不要在对方在你面前时露出厌烦的表情,因为一旦对其表示不耐烦,对他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打击。
一般来说,成人后仍对自己的存在没有自信的人,由于无法与环境保持协调,所以多半有与周围环境对立的倾向,以便确认自己。相反地,能确认自己存在的成熟之人,就能够适应环境,也就不会经常强调“我”这个字眼。在此看来,那些经常把“我”挂在嘴边的人,并不代表他们对别人采取强迫的态度,只是想强调自己的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