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龙门山北段构造样式分析

龙门山北段构造样式分析

时间:2023-01-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滑脱层对构造样式具有非常大的影响。龙门山北段为早期开裂、后期反转的构造,满足厚皮基底卷入的推覆带模式。龙门山北段安县山前的构造有其独特的构造特征。龙门山南段、中段、北段构造差异主要在印支期不整合面的滑脱作用上。
龙门山北段构造样式分析_龙门山-米仓山褶

四、龙门山北段构造样式分析

能干层的破裂角大,而软弱层的破裂角小(Davis and Engelder, 1985),断层在软-硬互层的地层中发育,由于软弱地层破裂角平缓,刚性地层的破裂角陡峭,由此形成坡-坪式断层,多套坡-坪式断层组合,表现为双重构造(如图3-38(c)所示)。滑脱层对构造样式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北段有三个大型滑脱层:基底震旦-寒武系页岩,嘉陵江组-雷口坡组厚大的膏岩,侏罗系底部不整合面。由此分别形成两套双重构造:古生界地层(如图3-4(a)所示)、三叠系地层(如图3-38所示)。

img86

图3-38 龙门山北段——安县构造双重构造剖面(安县NW314线)

安县山前发育古隆起,在推覆过程中对基地冲断层形成阻挡;由于发育有两层不整合面,成为后期构造变形的滑脱层。喜山运动使得早期冲断层进一步发展,冲断层在古隆起斜面上发展,断层上端沿着早期的印支期不整合面软弱面滑脱,由此形成双重构造。

龙门山北段为早期开裂、后期反转的构造(如图3-7(a)所示),满足厚皮基底卷入的推覆带模式(如图3-33所示)。龙门山北段,轿子顶一带印支期是古陆,存在早期断层,后期推覆带断层主要沿着早期薄弱面,即断层面运动,这些断层在印支期发生反转,由此形成山前基底卷入的厚皮冲断带;在喜山期继承性发展,形成侏罗山式推覆带。

龙门山北段安县山前的构造有其独特的构造特征。安县山前在印支期即发育推覆带(如图3-13所示),形成一个古隆起,由于该古隆起对盖层的阻挡,基底的冲断断层在古隆起前方的斜面上冲起。冲断带在古隆起的后陆形成,前陆方向则相对完整(如图3-38(a)所示);其次,由于侏罗纪和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x)为不整合界面,不整合面形成软弱层,也形成一个滑脱面。冲断层在上覆的侏罗纪地层下部滑脱,中生界地层的双重构造体系,与古生界双重构造体系同时出现在龙门山北段构造上(如图3-38(b)所示)。

安县山前古隆起和大邑山前古隆起性质有所差异。大邑山前古隆起是古生界古隆起,上覆沉积盖层基本上是均质的,对推覆带的阻挡是对基底的阻挡,因此形成的构造样式为薄皮冲断带;而安县山前盆地内部是印支期-燕山期的古隆起,对推覆带的阻挡是对须家河组沉积盖层的阻挡,冲断层在古隆起斜面上向上冲断,冲断层在不整合面上滑脱,形成双重构造。上覆盖层侏罗纪地层基本上没有断层发育。

龙门山南段、中段、北段构造差异主要在印支期不整合面的滑脱作用上。龙门山南段须家河组地层完整,顶部基本上没有不整合面。由于没有软弱面作为滑脱层,因此南段的推覆带不发育双重构造。中段的滑脱层是雷口坡顶的不整合面以及雷口坡组-嘉陵江组膏岩层,由此上覆须家河组地层内形成反冲断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