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问号
有些男孩抱怨说:“不是我不喜欢读书,而是我家里太吵闹了,没有读书的环境。”能不能读书跟环境真的有很大关系吗?来看一看匡衡的故事吧,他的读书环境比你可艰苦多了。
西汉时期,有个贫民家的孩子叫匡衡,他非常想读书,可是由于家里穷,请不起人教。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会了认字,才实现了读书的愿望。
匡衡的邻居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着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
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由此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轻易不肯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会儿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个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多看书。可是自己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一下子坐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家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出一个办法:他拿来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变大了,他就借着透过来的灯光读书。渐渐地,他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太少了,他想继续多看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要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我读书奉行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名家大智慧
——中国现代作家冰心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读书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心灵一点通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男孩要想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必须努力读书,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要坚定不移地学习,持之以恒,勇往直前。
常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书里的精华才会渗透到男孩的思想里,才会开拓男孩的视野,使男孩在成功的路上少一些挫折和失败,从而离成功越来越近。
知识百宝箱
汉元帝,名刘奭,西汉第十一位皇帝,汉宣帝刘询的长子,母亲是恭哀皇后许平君。汉宣帝死后刘奭继位,在位16年,即公元前49年—前33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